张小梅丨这满地的豆子呵
今天,孩子们兴致勃勃,几乎每个宝贝都拎着一袋袋的小豆子来,红的黄的黑的,颜色各异大小不一,还真是好看。综合老师要带着他们做豆画,神奇,让人充满向往!下午第一节课,让人爱戴的庄老师一出现在教室门口,孩子们禁不住欢呼雀跃!40分钟的“豆子之旅”就要在孩子的手里开始华丽变身了!
我悄悄退出教室,把时间和空间赶快交还给这些迫不及待的孩子们。40分钟漫长而又短暂。下课铃响起,我满脑子的愉悦,快步回班。我期待着看到孩子们的一张张充满创意的作品,期待着看到那一粒粒的小豆子创造的奇迹,更期待着孩子们一张张因为体验、因为成功、因为失败的笑脸或者苦脸。
推开教室,庄老师还敬业地在耐心地看着孩子们捧到眼前的一件件“作品”……孩子们的确兴奋异常,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出教室,有的仍然在粘着豆子,继续着自己未完成的“事业”:有的孩子看着别人的杰作,充满羡慕;有的孩子在善意地嘲笑着别人的一团糟的“大作”……
可是脚下似乎非常不平坦,我感受着地面的异样,目光所向,哇——几乎满地面的豆子!大米、小米、红豆、黄豆粒,从孩子的桌下、椅下、无遮拦的每行过道里到前面的地面,直到讲台,或多或少,小豆子都精神抖擞地在那里,我无语地望着它们,可是它们似乎神气活现地向我眨着眼睛!我的目光尤其被几个大男孩宝贝的地面牵引不能挪开,因为他们的脚下红黄白豆相间,简直就是浑然天成的“粘豆画!”孩子们乐在其中,分明不觉得此时他们的张老师站在万豆中间,众“豆”拱“月”,俨然是画幅中的“主角”!
我无语,不知道该对孩子们说什么,因为马上就是班会课,各个班级的孩子们来讲演。我来不及详细拷问地面粘画的原因,和孩子们“天使散豆”时的快乐和感受,赶紧让两个女孩出来清扫了前面,其他班级的演讲者已经进入教室……
放学,孩子们如一群鸟飞离学校这株大树,归巢。空空的教室,面对那满座位下的豆子,我的心情是如此的难过!在放学送队的路上,有的孩子断断续续告诉我,有几个孩子抓着豆子互相投掷玩耍,有个男孩装豆子的袋子漏了,就任其满地洒着……孩子们呵,你们叫老师说什么呢?
我想起了班级里的垃圾箱,每天总是能看见箱满了,不是值日的孩子们似乎觉得倒垃圾的事与己无关,所以无论多满都只管往上添,没人去倒;而且无论强调多少遍,总有调皮的垃圾追求“自由”,蹲踞在垃圾箱外,我行我素!有些孩子的地面,总会看见大纸或小纸,无论怎么强调,纸就是锲而不舍,舍不得诀别,哈哈,“见与不见,纸就在那里”,老师不提醒孩子总是不见,见也不见;总有孩子告状有同学碰撞了他或把他的东西弄到了地上,被告的孩子往往此时理直气壮、义愤填膺,一句“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真不是故意的!”那表情就是六月雪的冤枉!“既然你不是故意的,那你为什么不和别人说对不起呢?为什么不马上把人家的东西捡起来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让别人感受到你的不故意呢?”面对我的追问,被告的气焰顿时消遁。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其实同学并不一定很在乎你撞了他,你把他的东西弄掉了,但是却很在乎你的态度,是否在侵犯别人的尊严,是否把别人放在你的心中。所以其实你只要很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事情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胸怀与气度决定你的未来。礼貌代表尊重,文明代表和平。”
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一个故事:
余秋雨,当代作家,在写《追寻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深入体验生活。
他找了一处出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约。
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约,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
余秋雨一听有道理,最后和老人签了5天合约。一切办好之后,余秋雨开始住了,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
还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楼道都是一尘不染。
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谈长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很紧张,感觉这个玻璃杯价值不菲,怕因为这个玻璃杯,老人不租给他房子。
可是当他打电话告诉老人的时候,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这个玻璃杯很便宜,明天我再拿来一个。”余秋雨更高兴了,希望老人过来签长期合约,老人答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余秋雨也没有闲着,把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扫入垃圾袋里,放在了外面。
过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之后,没等余秋雨说话,老人问:“那玻璃杯碎片呢?”
余秋雨赶紧说:“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去,打开垃圾袋看完之后,脸色阴沉地进了屋,对余秋雨说:“明天你可以搬出去了,我不再租给你房子了。”
余秋雨感觉不可思议,就问:“是不是因为我打碎你最喜爱的玻璃杯,惹你不高兴了?”
老人摇了摇手说:“不是,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余秋雨被说得一头雾水,这时候,就看老人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同时带上笤帚和镊子,来到外面,把余秋雨装好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老人挑得很仔细,过了好久,把所有玻璃杯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里,在上面用笔写上:“里面是玻璃杯碎片,危险!”然后把其他垃圾装入另一垃圾袋里,写上“安全”。
余秋雨在旁边看着,从头到尾除了敬佩,他不知道说什么。此后若干年,余秋雨不断提起这件往事,每次都是感叹连连。
依然踟蹰在教室里,徘徊在满地是豆子的“粘画地面”,我拿起笤帚想去收拾孩子的“残作”,又放下了。
留着吧,留到周一,孩子们来到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我再问问孩子们看到这满地豆子的感受,再写一篇心情日记……
孩子们呵,如果我想让你们拥有一颗琉璃的心,那该怎样才能不染尘?
作 者 简 介
张小梅,笔名“叶下虫儿”,吉林省长春市人。喜欢诗意地栖居。诗歌和散文、小说散见于网络《水玲珑心灵驿站》、《我们的精彩人生》、《小土工作室》、《阳关文学》、《行参菩提》、《行走文学》、《东北诗苑》《幸福禅家庭生活》、《文学微刊》、《红月亮诗刊》、《作家在线》等多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