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菊先 丨涂山脚下的风景
在花开的季节,怀揣一份热烈,一份执著,一份希冀,一份似曾相识的回归,踏上了赶往远方的列车。在长长的人生旅途中,安徽蚌埠是我的又一个站点,一个开花的地方。蚌埠有一个禾泉农庄,北倚涂山,东临合徐高速公路,南接天河之水,西畔淮河、涡河,毗邻206国道,占地650余亩,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是安徽省第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农庄,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来到排绿吐香的蚌埠市西郊,长长的公路像一条带子向远处延伸,更像一段人生的留白,充满五彩缤纷的遐想。公路两旁是绵长的齐刷刷的草坪和绿树,展示着集体的魅力。在一截绿阴掩映的堤坝上赫然跃出几个朱红大字“安徽禾泉山庄”。沿着幽静的林阴小路向山庄的深处漫溯,曲曲折折的小路朴素迷离,虽然每缝一个岔路口都有标志,但还是有点疑惑,想找个人问问,但只见浓阴密布,好不容易等住一个服务员模样的姑娘,嘤嘤细语相告一凡,便放心前行。穿梭在幽深的小路上,手边时时有草叶轻轻划过,一片片绿叶牵着人的眼睛,像一盏盏明灯次第亮起来;丛林中点缀的小花像一张张笑脸,那样亲切,让人舒坦,忘忧;高大笔直的梧桐树向蓝蓝的天空伸展,从枝叶间漏下来的阳光若水波一样,闪闪烁烁。眼看着前边有几个人,只一个拐弯,早没了人影。一边走一边寻着路标,忽听得一两声鸡叫,没走几步,便是成片的鸡叫声,其间好像夹着鹅的高音,鸟的啁啾,虫的低吟,花开的絮语,叶子的轻飘?流水的丁东?还有小动物的呼吁?真是一曲四重大合唱。世间有什么样的乐器能弹奏出如此和谐,优美,动听的自然之声;谁有全能的好嗓子,唱出这样的天籁之音?四处环顾,却只见密林掩映,时有风格不同的小木屋,小竹屋,隐约其间。人在其中,早已忘了身处何处,心灵与大自然融合是最令人陶醉的,时光因此而美丽,人因此而幸福,景因此而流芳。所谓人间仙境,大底也因为那浩然正气,天地精华,与神灵相通才美不胜收,令人向往的吧?迂回曲折,不知走了多久,路过多少绿树鲜花,在一次次的询问之后终于见到了前来参加《华夏孝文化杂志》采风的文友。与朋友相聚于美景胜地,自是喜不自禁,亲切无比。
我们来时正值中午,浑身沾着鸟鸣和花香在别具特色的自然生态餐厅吃饭,韵味无穷。生态餐厅设在庄园的密林中。纯天然木头建的亭子,没有油漆,没有装饰,四周枝叶横斜,绿帘垂挂,一个亭子,一张桌子,一间餐亭,每个餐亭都有着装统一的服务员热情服务。从远处看是一片密林,深入林中,有一个个餐亭,各自独立,却又是一个整体。若不是有人带路,若不是每个餐亭标有编号,你是断然找不着头绪的。在这样的餐厅与朋友谈天说地,把酒相邀,虫鸣奏乐,百花流香,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高高的透明顶棚,宛若又一重天,看不到白云,似乎有点遗憾,但也是一个别有风格的设计,如果有雨有风,更是一个很好的屏障。由此,我想到了人间万事,也难以十全十美,美与丑也在人的一念之间,宛若悲与喜全在于潜在的心态之间。若那高高的顶棚,也许人也应该在变幻风云的世界里设一个可以抵挡风雨的屏障,来保护生命中的那些美景。席间,文友们谈论人生,吟诗对酒,幽默风趣,一阵阵笑声飘荡在林间。时时有绿叶从背后伸出来,似要与人相依相牵。我的心里一阵欢喜,一阵激动,大自然原本是人类的家园,人与大自然的相亲相融,原来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
身居山庄,仿佛人在画中,心灵也回归于自然。山庄的客房是一栋现代化楼房,却也有独特之处,每一层楼房的阳台上都有绿藤垂下,好像翡翠珠帘。阳台上有茶几和藤椅,坐在藤椅上,一抬头便是绿涛滚滚,虫鸣鸟叫,心中像淌过一条清泉,人也变成了一片绿叶。次日清晨,在一声声鸡叫声中醒来,瞬间褪去了半生尘埃,仿佛卸下了沉重的“人生”,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此刻的生命才是属于自己的。
禾泉山庄依涂山而居,涂山是大禹在此娶妻的名山。人人皆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大爱无私教育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而且源远流长。文友们说涂山顶上有个禹王宫俗称禹王庙,又称涂山祠,大禹曾在那里劈山导淮。《安徽省志-民族宗教志》(1997年版)载:道士们历代相传,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统兵镇压淮南王英布,经涂山巡视大禹遗迹,令刘长在山顶建禹庙,使后人永怀大禹治水之功德。其后汉武帝刘彻、三国时曹操父子先后到此。因此涂山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流淌在华夏子孙的血脉里。因此登一座山就如同读一种精神,只有上得顶峰,才可领略其精华。我们满怀信心去登山,然而因为我穿了不合适的高底鞋子,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生怕一不小心崴了脚,虽然同伴一再鼓劲,但前面的山头越来越陡,终究还是只爬到半山腰就返了回来。因穿错了鞋子,而无法走路。这是一个多么现实的启示,在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次选择鞋子的机会,也许只有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鞋子才可领略到人生的快乐和意义,于是我懂得了选择大于努力的道理。虽然没有亲眼领略禹王宫的精妙,但山有山魂,人有心灵,靠近涂山,不必多言,便与之神气相同,浑然浩气,伟岸宽厚之韵已沁人心脾,使人开阔,宁静。
登山不成,便回到庄园溜达,随意的行走,却收获了意外的美景,不仅重温了昨天的音乐四重奏,而且与那些奏乐者相逢,一群群鸡,三五只鹅,枝头的鸟,草中的虫,都是这山庄的精灵,一个个精神饱满,昂首挺胸。也许他们在为滚在脚下的那一颗颗洁白的蛋而骄傲,自豪;也许那圆圆的蛋是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吧。人有人的信念,鸡有鸡的追求,也许有了这些心灵的依托,日子才会有滋有味。这些鸣叫的鸡鸭鸟虫,让我这个匆匆的过客为之动容,为之忘情,与之相逢顿感生命的意义在于那一缕阳光的奔放,一撮泥土的自在。告别鸡群,又相遇几只鹿,看他们在场内怡然自得地漫步,真是羡慕。走出鹿场,偶见几人在池塘垂钓,也不便打扰,于是去旁边的水塘里观看那些金鱼,五颜六色,成群游走,自娱自乐。不知不觉来到了石榴园,正是石榴树开花的季节,那红花像朵朵火苗在枝头燃烧,似要点燃一园子的绿。在参差不齐的石榴树林中,摆放着许多错落有致的石榴盆景,时有水塘飘动,增添了一份灵秀。我们又领略了蓝莓园、桃李园、枣园、梨园,等上百亩种植园。山庄内还有生态会所,绿化苗木工程和禹狄坊酒厂等项目正在发展,皆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坚持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经营方针,倡导农耕文化、和谐自然的理念。
禾泉农庄是一个集种植,养殖,绿化,文化于一体的纯天然的现代化农庄,是休闲,旅游观光的胜地。山庄内有一个作家村,给美丽的农庄增添了文化色彩。我随前来采风的文友们去作家村捐献各自的书籍。作家村就在翠绿的山庄深处,是一个幽静的小院子,这里古色古香。木质房子,青瓦成行,屋上绿叶横斜,屋后竹阵成排,院内青砖墁地,盆花吐艳。屋里简朴,几张木桌,几把木椅,只有书香奢侈,墨韵缭绕,书籍琳琅满目,屋顶吊灯成排,独具风采。大底因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孙康“囊虫映雪”,赵普挑灯夜读的故事,设计者才会别有用心的设计如此多的吊灯,也许这是一个潜在的意念吧。由此想到,读书人应该具有的坚韧,与吃苦的精神。唐朝李渤《喜弟数再至为长歌》有诗说:“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说的就是关于车胤聚萤学习,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曾国藩说过:“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各者,不求珍异也”。读书到深处,也许追求的就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吧,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守得住清静,方可进入超然忘我的状态。徜徉在作家村的小屋,与书相遇,与智慧同行,与绿浪相视,顿觉生命能够延长许多许多,人生能够靓丽好久好久,皆源于一次次行走,一回回洞穿之后的淡然。
远行,也许寂寞,却可以收获寂寞之后的美景,在泥土里留一串脚印,在绿叶上写一片光明,在小河里留一首歌曲,洁性而来,还洁而去。简单又何尝不是致远的清风。
完稿于2016.6.11
作 者 简 介
郝菊先,教师,汉语言文学本科。已出版诗集《玫瑰园》,作品刊于《行参菩提》、《中国文学》、《忻州晚报》、《新国风》、《金谷风》、《东方散文》、《五台山》等新媒体和纸质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