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第一名将,一生只打过一仗,却还是败仗,为何还能成为名将?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游览岘山之后,写过一首诗《与诸子登岘山》,诗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定国号为晋,西晋建立。

晋代魏后,中华大地只剩下吴国和晋隔江对立,吴国国主孙皓,是东吴大帝孙权之孙,却没有传承到孙权治国理政的能力,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骄奢淫逸,花费大量民脂民膏建造宫室,广选民间女子充入其中;对内又施行高压政策,设立许多酷刑,宗室重臣很多被处死,朝中大臣人人自危。

西晋 东吴对峙

在这样的背景下,晋武帝司马炎立志灭吴、一统全国,司马炎虽然生的儿子不怎么样(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却有几分识人的本领,他物色了一个相当合适的人选,委托此人全权负责灭吴大业,这个人就是羊祜

羊祜 字叔子

羊祜,字叔子,出身名门,泰山羊氏是当时十分有名的望族,祖上几代人都做过太守之类的高官。而且羊祜的母亲蔡氏,是蔡邕的女儿,也就是说蔡邕是羊祜的外祖父,蔡文姬是羊祜的姨母。

羊祜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博学多才,文采十分出众,而且仪表堂堂,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看来也是个“美髯公”。

除此之外,羊祜还有一重身份,羊祜的姐姐羊徽瑜嫁给了司马师,后被封为景皇后,所以羊祜在晋朝还是标准的外戚。

羊祜

虽然身为外戚、朝廷重臣,羊祜却为人正直,十分清廉,生活特别简朴,就好像平民百姓之家一样,而且看淡名利、谦和退让,每次遇到朝廷加官封赏,总是上表婉拒,遇到朝廷赏赐,都全部分给手下将士,家无余才。

羊徽瑜

司马炎任命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坐镇襄阳,都督荆州全部兵力,主持灭吴大计。羊祜到任后,发现吴国还有很强的实力,而晋朝在荆州地区兵力薄弱,民生凋敝,不但百姓日子不好过,连军粮都只够几个月之用。


羊祜到任后不久,东吴也换上了名将陆抗来抗衡西晋,陆抗是东吴最后的中流砥柱。其后,双方发生了西陵之战,西陵也就是夷陵,刘备伐吴也是兵败夷陵,西陵是东吴重要的粮草基地,储存大量的粮草物资。

东吴西陵督步阐,由于担心谗言受到迫害,献上西陵投降了晋朝,陆抗闻讯后派兵围攻西陵,司马炎命羊祜及荆州刺史杨肇救援步阐。由于准备不足,加上粮草供应问题,晋军被陆抗击败,步阐城陷被杀,被夷灭三族。

羊祜在荆州的首战失利,败给了陆抗,还遭到了降职的处分。羊祜意识到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人心,东吴都仍占有优势,并且有名将陆抗坐镇,很难在短期内消灭东吴。

西陵之战示意图

于是,羊祜改变策略,大力开发荆州,训练士卒,养兵屯粮,积蓄物资;同时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柔远人,施行德政,以争取人心。

比如每次双方交战,羊祜总是事先通知对方交战的时间和地点,从来不搞突袭;有时碰上东吴派兵前来攻打,如果活捉了对方将领,总是无条件放回,如果对方将领战死,又总是以礼厚葬。

有时晋军行军路过东吴地界,收割了东吴百姓田里的庄稼充作军粮,之后总是派人按收割数量以绢偿还;打猎的时候,如果有猎物先被吴国人打伤后跑到晋军地界的,羊祜总命人把猎物送还。

还有一次,羊祜部下抓了两个东吴将领的孩子,羊祜马上命人将孩子安全送回,后来那两位东吴将领也来归降。

羊祜的怀柔之策达到了效果,不论荆州百姓还是东吴士民都心悦诚服,尊称羊祜为“羊公”。连东吴主将陆抗都称赞羊祜的仁德,“虽乐毅、诸葛孔明不为过也”

有一次羊祜听说陆抗生病,专门派人送药过去,东吴将领劝陆抗不要服药,担心其中有诈,陆抗却摇头说道“羊叔子岂肯鸩人?”,当场就服下了药。

东吴名将 陆抗

公元274年,陆抗镇守边境五年之后病逝,中流砥柱轰然倒塌,东吴失去了最后的屏障。陆抗是陆逊之子,父子二人都是当世名将。陆抗去世后,羊祜认为伐吴时机已到,上表朝廷起兵伐吴。

然而,晋武帝司马炎受到佞臣贾充、荀勖、冯紞的蛊惑,没有支持羊祜伐吴,羊祜叹息道“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於后时哉!”

羊祜镇守荆州时,在军营时常轻裘缓带,不着盔甲,平时出行,随行卫士不过十几人。有好的策略羊祜时常向晋武帝上疏,却每次都要把草稿焚烧掉,不让外界知道是自己的建议;每次像朝廷推荐人才,却从来不愿向外透露是自己所推荐。手下人看不过就劝他说,您这样会不会过于谨慎了?

轻裘缓带

羊祜却说“美则归君,古有常训。至若荐贤引能,乃是人臣本务,拜爵公朝,谢恩私室,更为我所不取。”

羊祜认为美名应该归属君主,所以每次建言献策都焚烧掉草稿;推荐人才是作为臣属的本分,在朝廷接受封爵,之后私下里向推荐者谢恩,这是羊祜所看不惯的。

羊祜因为伐吴建议没有被采纳,忧劳成疾,后来回到都城不久就病重,却依然坚持向晋武帝进言“臣死在朝夕,故特入觐天颜,冀偿初志”,临终又向晋武帝推荐名将杜预代替自己的位置,继续完成伐吴大业。

晋武帝封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还没有启程,就听闻羊祜病逝的消息。

武帝素服临丧,恸哭甚哀,当时正值寒冬,鼻涕眼泪沾着胡须,顷刻成冰,之后追赠羊祜为太傅。晋武帝有识人之能,却优柔寡断,不能听从羊祜之策伐吴,空留遗恨,人死之后恸哭哀悼又有何用?

羊祜镇荆州

襄阳百姓听说羊祜去世,号哭罢市,羊祜生前在襄阳的时候,喜欢游览岘山,百姓就在岘山为羊祜立祠,祠堂外建有石碑,每年都要去祭祀,百姓道途相望,相率流涕。

后来羊祜的继任者杜预称此碑为“堕泪碑”。

堕泪碑

文章开头所引用的孟浩然的诗《与诸子登岘山》,才会说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数百年之后诗人孟浩然看到“堕泪碑”依然会泪湿衣襟。

堕泪碑亭


公元279年,即羊祜去世一年后,晋武帝终于下定决心伐吴,按照羊祜生前所制定的策略,由巴蜀上游派水军沿江而下,攻击东吴,直取建业,吴主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西晋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西晋灭东吴之战示意图

晋灭吴之战中,重要的将领都是羊祜所推荐,比如杜预、王濬,羊祜生前虽然没有亲自完成伐吴之战,但羊祜始终是伐吴大业中最大的功臣,也是因为羊祜在荆州的十年经营,为伐吴准备了足够的精兵良将以及充足的粮草物资,在羊祜德政的感化下,民心逐渐归属西晋一方,这是伐吴之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

因此,羊祜依然被后世尊称为世间少有的名将,百姓才会自发建造“堕泪碑”。

咏羊叔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