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抄袭韩服?韩国人,拜托别闹了!

图源@松溪大曲、@四月晨晨呀
什么?
哪里有热度,哪里有话题
哪里就有他的死丫头(于正)
又与人在网上撕起来了
还迈出国门,撕到国外
而且一向反感他撕逼行为的网友
竟然称赞他骂得好
我的天!太阳要从西边出来喽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原来是死丫头旗下艺人
在社交平晒出穿明制汉服剧照
被网友说成盗穿韩国服装
他直接回怼:
“这妥妥的明朝汉服,不能因为当时作为
大明属国的高丽沿用了
就被没文化的说成韩服了! ”
话糙理不糙的回答传到韩国
立即燃爆网友热议
他们吐槽于正疯了、偷韩国文化
并叫嚣晒出服饰属于中国的证据
死丫头毫不示弱
直接把一张汉服图发到外网
用证据痛打韩国网友的脸
事实摆在眼前
死鸭子嘴硬的网友并不认账
依然声称“汉服抄袭韩服”
毕竟,前几天他们刚刚在推特上
狂喷中国漫画作者@old先
“画的笠帽不是中国风是韩国风”
并气急败坏找来历史图片、韩剧剧照做例证
顺便讽刺
只有剃半边光头的清朝大辫子
才是中国唯一的传统造型
甚至恬不知耻发起了“韩服挑战汉服”活动
许多画师纷纷加入
替韩国网友摇旗呐喊
尽管@old先给出强有力证明
画得帽子都是有参考出处
分别来自于2020“华裳九州”
中国华服文化活动
明洪武初出土鲁王墓的蓝氏画像轴
以及电影《绣春刀》和《龙门飞甲》
证据当前
韩国网友耍起赖皮
“我不听,我不听,你们就是抄袭我们”
话不多说,到底谁抄谁?
咱们用事实来说话
汉服or韩服
到底谁抄了谁?
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
起源于黄帝妻子嫘祖养蚕制衣
止于清代“剃发易服”
经历几千年的发展
在汉、唐、宋、明各有不同特色
而韩服
起源于李氏朝鲜王朝(1392-1910)时期
在《明史·列传》清楚记载:
“明成祖赐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
佩玉、霞帔等于朝鲜王室
自此朝鲜与明朝服饰统一。”
▲明太祖朱元璋(左)与朝鲜太祖李成桂画像
也正如中国历史研究院给出的解释:
“汉服源于韩服?笑话!衣冠文物,悉同中国!”
说简单点就是当今韩国
祖先服饰都是明朝皇帝赐予
他们在不断学习、借鉴文化的过程中
根据汉服不断改良才形成了今天的韩服
“二可怪,两只衣袖像布袋”
这句民谣是用来形容明朝男子
最喜欢穿的衣身宽松、衣袖宽大
四周镶宽边,腰间系两根带子的直缀
就是那么巧
出土的高丽九章服不仅与咱们的明代服装像
还恰到好处的符合所有描述点
▲明代服装
▲高丽九章服
明代文人雅士很是讲究
特别喜欢戴一种太祖时期颁布天下的
黑色纱罗制成,可以折叠
呈倒梯形
展开时四角皆方的“头巾”(四方平定巾)
达官贵人所佩戴的多镶有金玉
《女医明妃传》与韩剧《拥抱太阳的月亮》中
两位男主又非常巧合的“撞帽”了
谁的做工比较精致
一目了然
让韩国人骄傲到上天的平顶笠帽
随便找一幅明朝画像就能证明
是根据咱们的圆顶大帽
逐步改良而成
▲国家博物馆藏《王琼事迹图》中的大帽圆领形象
而韩剧中千年不变的古代女装
则效法于唐朝时期微胖女子们
喜欢的宽松短儒长裙装扮
上儒短且小,下裙肥且长
裙系高腰至胸部,系扎丝带
唯一不同就是唐装开放,领口低到胸口也不足为奇
顺便再给大家普及一个额外小知识
韩女子之所以带一些奇怪头饰
盘着高高的大首和举头美
是因为当时李朝工匠无法制作翟冠
一旦明朝不赐予就只能做这些稀奇古怪的装扮
对于本土服饰仅有“露乳装”的韩网友
不知谁给的勇气
竟敢与有着几千年穿衣史的我们公然叫板
无论是受战乱与玄学影响
思想极尽开放、不拘礼的法魏晋时期
流行的长裙曳地、飘带飞扬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杂裾垂髾
▲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还是经济稳定,地大物博
物质丰富,思想开放的盛唐时期
追求雍容华贵、兼收异国情调的襦裙、胡服
▲唐 张萱《虢国夫人春游图》
以及受程朱理学影响走朴素风的宋代
在沿袭前制基础上发明出
两襟相对,纽扣在胸前正中
长度过膝,袖口与衣服各片的边都缘边
衣下摆十分窄细
穿上后显得非常瘦小的褙子
都分分钟秒杀韩服
▲南宋 佚名《歌乐图》横幅局部
一件衣服,多种深意
上衣裁四片,意为春夏秋冬
下裳裁十二片正好对应十二月
袖口相围成圆,衣领相交成方
天圆地方,两者相包
汉服中缝,时时刻刻都要
规规矩矩、堂堂正正
既包含着祖祖辈辈日积月累文化
也彰显古人敬畏天地、崇尚自然的汉服
岂是抢能抢走的
韩国人为何
敢明目张胆抢汉服?
如此情景
韩国网友为何敢如此明目张胆
与我们抢夺汉服呢?
除了他们脸皮比城墙还要厚
自身缺乏历史文化底蕴就想抢夺他人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忽视
以及对外来文化的重视
虽然我们一直在推行汉服文化
也有一部分人在身体力行
但实际上仍旧发展困难
没有得到大范围的认可与喜欢
往远看十七年前
电力工人王乐天穿汉服行走在郑州街头
被路人大喊
“快来看呀,日本人,穿着和服的日本人”
十年前在成都春熙路上
一群学生错把汉服当和服
当场要求穿汉服的女孩
在公共场合脱衣服并烧掉
往近看
前段时间在成都萤火虫漫展
急哭汉服爱好者
说取消就取消的华裳九州活动
都在间接或直接证明
我们不够了解汉服
更不熟悉、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
而从中国服饰演变过去的韩服、和服
恰恰被人家重视起来
再输出给我们
所以当看到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时
错认为是韩流、日流
觉得“外来的”就是时尚,一味跟风追捧
久而久之
当失去自信心的我们重拾文化时
就会被动、敏感很多
如,韩国申遗由舞蹈、萨满祭祀
民间艺术等构成的“江陵端午祭”
被传为抢端午节、屈原
韩国申遗《东医宝鉴 》,被传抢李时珍
面对此情此景
许多人发出疑问:
我们为什么
不把属于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
总要等到“韩化、外来化”才去解释
是不是要更主动去保护文化呢?
是的!
复兴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稍有不慎,它就会断层
所幸,一直以来
还有一群默默为此奋斗的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汉服
许多爱好者线上线下积极宣扬
在社交平台他们发起“汉服挑战”活动
鼓励画手、coser以作画、穿搭等各种形式
现实生活中,不顾他人目光
穿着汉服走上街头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现汉服之美
就如凭借扮演宝姐姐、女儿国王
出名的00后汉服推荐官“四月”
就曾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
“汉服不是圈,就是传统服饰
人人可认识、可深知、可穿 ”
汉服复兴,不仅是一件衣裳
更是一种文化与信仰
就像《国家宝藏》在舞台上展示
两件重量级国宝
绢衣彩绘木俑与明衍圣公朝服时
配备的文案
“守护历史,守护华夏衣冠!”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穿汉服、普及相关知识
只是文化复兴之路的一种
做国学、习书法、唱戏曲、知乐理
懂建筑、会手艺、品茗
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守护好咱们自己的历史
离不开任何一位国人的努力
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全球化环境中我们兼容并蓄
欢迎各种友好的文化交流
但也坚决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忘
更不能丢!
至于和我们抢文化的人
就让他们沉睡在想象世界中吧!
毕竟,梦里啥都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