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本章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学习张庆祥讲师讲《道德经》第十九章之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上一章老子谈到了仁义、智慧、孝慈、忠孝等皆为道的用,都有其两面性,如何才能趋其利而避其害呢?本章老子给出了答案: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实施这三“绝”“弃”应从哪里下手呢?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仁、义、巧、利等难道有什么问题吗?不然怎么会要“绝”与“弃”呢?
聆听张讲师的讲解就知道原来老子要“绝”与“弃”的并非圣、智、仁、义、巧、利本身,而是要“绝”与“弃”心中对圣、智、仁、义、巧、利的贪执。正如张讲师所说:
“这三句话所要说的是放下心头气机上所攀附的圣见、智见、仁见、义见、巧见、利见,甚至你的私见、欲见,乃至一切的知见;是身有圣行、智行,而心无圣见、智见,乃至一切的对待知见的攀附,都返观其一尘无染的清真,便得解脱。”
听到这里让我联想到在当今全球疫情肆虐情况下,仍然有部分国家的百姓为了民主与自由拒绝带口罩,拒绝自我隔离,其事态的发展不用看感染和死亡数据都能知道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这难道是民主与自由造成的吗?非也,这是由人们内心对民主与自由的贪执所造成的。
民主与自由同样也只是道的用,它同样具有利与害的两面性,它同样需要拿掉对民主与自由的贪执才能窥见其真理实相,这个真理实相就是怎样保证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为了保证大多数人的幸福与快乐生活,人们就必须共同去遵守一定的规则,因此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就必须带上口罩,减少社交。这在中国人看来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什么那些国家的百姓却不明白呢?
因为那些国家的百姓“着相”了,着了民主与自由的相。也就是说他们在内心对民主与自由有着贪执,而对非民主与自由有着嗔厌。这种贪执和嗔厌它不在脑袋里,它不是一种思想或思维。脑袋里的思想或思维是非常容易改变的,难以改变的是内心那种对人事物的好恶分别知见,也就是贪执和嗔厌。这种知见总是攀附于胸中的一气之上,让胸中一气动荡起伏不已,而人类总是按照习性误以为胸中动荡起伏的这种快感或难受感就是自己所要的或不要的,而恰恰忽略了实相本身。正是人类这种对快感的贪执,对难受感的嗔厌的习性,决定了行为的发生,而并非由实相本身来决定行为的发生。
因此老子才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若能够去掉心中对快感的贪执,就像我们中国这次对疫情的应对,从上至下没有对民主自由的贪执,只有实事求是,霹雳手段,果真就是民利百倍啊!
同样“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也有着相同的逻辑。
突然想到马克思曾经引用过的英国评论家登宁对资本的描绘:“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敢于“铤而走险”,“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可想而知,攀附于胸中的贪执这股能量有多大,大到可以置绞首于不顾,这真的很可怕啊!难怪老子要让人们绝掉、弃掉内心所有的贪执,不仅仅是不好,好的如同仁义、圣智等都统统都要拿掉。可是如何才能拿掉呢?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如何理解?张讲师说:
“简单地说,所见皆你的本心本性,所守皆你的本心本性,去除你的私心,减少你的欲望。”
也就是说时时往内观照,不要让好恶分别的知见攀附于胸中那股清真之气上,时时刻刻维护好它的清真,私心与欲望自然也就无生存之地了。不过这是个练习题,光懂得道理也是没用的,咱们一起努力吧,方向找准了还愁不能成功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东方绝学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断绝假聪明之智巧,民众可以得到百倍的好 ...

  • 【道教与概念】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太上道祖<道德经>第19章中,提出了道教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即"少私寡欲". 其原文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qu ...

  • 第十九课:三绝三弃——六味帝皇丸

    上一课,老子为社会做了诊断,描述了社会病由外及里.由浅变深.由轻变重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这个过程就像伤寒的六经传变类似,是上一个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正确的解决,就会发展为下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那么社会病了 ...

  • 老子的思想是消极思想吗?

    老子曰: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则无有." 这句话又是后世批判老子消极的证据之一,他们认为老子这是愚民政策,想要让社会回归原始状态,让人们只知道吃饱 ...

  • 道德经第十九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九章 弃智章\返朴归 ...

  • 如何理解老子“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教诫?人需要欲望管理吗?

    此篇承接(世人赞美仁义,老子却说"绝仁弃义",背后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前文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一部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由这一段的反证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八章 处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九章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六章 微明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直译:将要收敛它时,必定扩张它:将要削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五  大象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四  成大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听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二章 冲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二  知止章 道常无名,樸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和,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老子从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四章 知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之心得.    &quo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九  自然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段话的文字翻译是: 用有为的手段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六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