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无名学说”?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26 无名学说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1章),又说:“道常,无名”(第32章)、“道隐,无名”(第41章),经文3次强调无名学说,包含很深的内涵。
儒家是有名论者,古希腊哲学也是有名论者。无名学说是老子独创的,被庄子继承发扬。从本体论上说,道是混成的,既然是混成,就是不可割裂,任何名都是对混成之道的割裂。所以老子强调“大制不割”,大制就是陶冶宇宙的大工匠,造物者。
造物者决不把大象鼻子割裂下来认识它,而是在完整的大象身上来认识它的鼻子。万物都是大象的鼻子,世人的肉眼是因为捕捉食物进化而来的,只能看见大象的鼻子,但不能看见大象。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第35章),大象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第14章),不是五官六根的感知对象,而是玄照妙心的观照对象。大象是混成的,鼻子是分割的,这就是大象与鼻子的差距。鼻子有名,大象无名,万物有名,道无名。
故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命名的道已经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是复印件,不是原件,是假钞,不是真钞。所以老子说:“有物混成,独立而不该,周行不殆,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25章)。
没有任何为了食物的语言能够准确的命名所证悟的那个东西,勉强说是道,也可称为大,又可称为妙、玄、真、母、父、一、无,等等。后来庄子干脆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称作指也可以,称作马也可以。
指是双关语,一是手指,一是手指所指向的目标。伸出手指,不是要你看手指,而是要你看手指所指向的目标(月)。一千多年后禅宗的《指月录》果然问世了。一岁婴儿都懂这个道理,真是令人惊叹!如果伸出手指只会看手指,这个世界就完了,彻底无法交流。
佛教则又别出境界,称为“如”,后来又称为“如如”,如如不动是也。如,没法说了,像那个。宇宙的妙理已经远远超越语言文字表达的边际,只有各自契悟,看自己的造化。
老子的无名学说就是建立在道的如之上,无法言说,只有如。如也不妥,只有如如。怕人不悟,再说真如。再若不悟,回到一岁婴儿吧!
名是依据语言文字建立的认知体系,不是简单的称名。名家是研究名与实之间关系的逻辑学家,显然名家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支派。庄子与惠施是最好的朋友,是最好的辩论对手。名家的特点就是辩论,辩论证明双方论点的正确或漏洞。
法庭是辩论的场所之一,古希腊的菜市场也是最好的辩论场所。庄子和惠施的最好的辩论场所是小桥流水旁边,鱼之乐之辩就是发生在此。辩论需要对手,一旦失去了对方,自己也失去了自我,因为没有人来挑战了。
对于名家来说,没有比失去能够找出自己逻辑漏洞的对手更痛苦的了,就像今天的黑客大战一样。名家辩才无碍,让最有智慧的文化精英都陷入困局,甚至彻底颠覆自己的认知观。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白马非马”,“鸡三足”。这些貌似无理的理论正是深度概念分离能力的体现,科学就是越分越细的学问,越分越细就是概念分离越来越深入,外行无法交流,一门学科需要一辈子学习。
佛教的概念(名相)是非佛教徒无法进入的,但对于佛教徒来说这些极细的概念分离正是价值所在。世人没有概念分离能力,于是陷入逻辑混乱而不自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的指令是建立在极细的概念分离之上的,只有越来越细的概念分离,转化为不同的指令,才能实现基因编辑和逻辑运算。
今天是名家胜利的一天,他们的概念分离,把白马与马分为二个概念是有极大价值的,只是古人文化精英不知,反而嘲笑他们,最后饿死他们,证明世人的伟大。
印度思想家修行者托钵而生,高傲的托起饭钵,任凭施舍。即使饿死也无怨无悔,他们是为智慧而生,不是为食物而生,他们的智慧能够启迪世人,实现概念分离,解脱生死妄念,世人只施与一小碗粥就可以获得思想家修道士实证的无上智慧,那很值得。
佛教文化能够传入中华,托钵者是关键。思想家要依靠自食体力而维持生存,那就把好钢用在刀背上,是对上天恩赐的作贱。
通过概念分离,分离再分离,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名。为了这个无名的“如”,这个道,老子显然豁出去了,任何人间的名利都是垃圾,这个身体也是垃圾。
孔子说尧舜是伟大的圣人,庄子很赞同,但补充说:“尘垢秕糠,陶铸尧舜”,可以拿最次等的垃圾造化一个尧舜出来。
既然“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即使改了名又怎么样?万物有万名,可与马没有区别,有名也是假名。禅宗大师很赞同。《金刚经》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名就是假名,称呼而已。
实是远离名的,世人只知在名上下功夫,不知在实上下功夫,得假币,没有得真币。无名是真,有名是假。无名学说实证了语言文字的边界,契悟了道体的混成。道是无名的,修道士也是隐姓埋名的,没有求名之累。
这样我们关于这位“博大真人”就了解的很少,对一代代伟大的证悟者了解的更少,甚至《道德经》的五千文也是偶然流传下来的。世间的名更不值一提了。那么古代伟大的证悟者心法失传了吗?没有。心法是以心印心,只要玄照妙心还在,古代证悟者的心法并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