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在其证型中肝阳上亢者居多,而中医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要药之一,叫“石决明”,就是鲍鱼的壳,对肝火有很好的平抑作用,具有平肝潜阳、清热的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头痛眩晕、骨蒸劳
治疗高血压、 头痛眩晕
石决明主入肝经,是清泄肝热、潜降肝阳、平肝凉肝,清利头目之要药。又味咸而寒,兼有滋养肝阴之功,故对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而致肝阳上亢之高血压,头痛、眩晕等尤为适宜。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凡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火,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皆可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发为头胀且痛,头晕眼花。
石决明常与养阴平肝之品同用,配伍白芍、生地黄黄、牡蛎、女贞子、菊花、牛膝等,如《经验方》中育阴潜阳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
治疗惊痫、震颤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主风。肝阴不足,筋失所养,或肝阳亢极,肝风内动,则见惊痫抽搐诸证。石决明主入肝经,既可清泄肝热、兼能益育肝阴,既能潜镇肝阳、兼能平息肝风,故对肝阴不足,虚阳上越、阳亢化风所致之惊痫抽搐用之适宜。
治小儿肝经热盛,惊风抽搐者,应与清热疏风、泻火平肝之品同用,石决明可配钩藤、连翘、薄荷等。
治疗肢体麻木、 震颤麻痹多采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用药有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牛膝、地龙、牡蛎、丹参、白芍等,治疗肝肾不足 、阴虚阳亢型肢体麻木。
治疗骨蒸劳热
《海药本草》载有石决明主“肝肺风热,骨蒸劳极”等功用。石决明性味咸寒,既可益阴,又能清热,有除热退蒸作用,可用于阴液不足、虚火内扰、骨蒸劳热、形体瘦弱之证。
临床常以石决明为君药,配伍地骨皮、生地、知母、青蒿等养阴清热。
总结了一些临床常用的石决明的药对:
01、石决明、菊花:
凉肝潜阳,泄热明目。菊花能清泄肝热,兼养益肝阴;石决明既平肝潜阳,又清明目。二药合用,尤能清肝明目,每多用于肝火目疾,症见眼痛,红肿羞明,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
02、石决明、桑枝:
平肝泄风。嫩桑枝以枝达肢,祛风通络,专疗四肢麻木;石决明介类质重,平肝潜阳,凉肝泄热,善治肝经风热。二药相合,平肝泄风,治肝风如络之四肢麻木、抽动及头晕头胀等甚宜。
03、石决明、草决明:
草决明偏在清肝,且能补肝;石决明长于平肝,兼能潜阳。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平肝潜阳、清热明日之力大增,无论肝火上炎或血虚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睛干涩等均有“明目”之功,常为最佳对药选用。
04、石决明、栀子: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栀子气血并走,除三焦之火。二药配用,平肝明目、清热降火,治肝火上炎之头目眩晕、心烦不安等常有妙效。
05、石决明、女贞子:
补肝肾,清虚热,明眼目。女贞子长于滋补肝肾之阴,石决明偏在平肝益肝泄热,二药合用,益肝之力大增、最宜用治肝肾阴虚,症见发热,头昏眩晕,耳鸣膝软,目暗不明者。
06.石决明、紫石英:
镇肝潜阳。石决明平肝阳、清肝热,偏治肝阳上亢;紫石英镇心降气、定惊悸,长于益肝宁神。二药配伍,介石皆备,善能镇肝潜阳、平肝降逆,用治肝阳上逆所致的头晕胀痛、目眩眼花等证尤佳。
著名医家张锡纯认为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提出了石决明在心脑血管中的重要用途。至此,对石决明功用及主治证的认识已渐趋完善。
我是中医松楠,专注纯中医临床、传播纯中医文化。如果想持续关注中医干货文章,请点击“关注”,给我“点赞”。先关注,再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