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触动灵魂的一件小事(散文)
在20世纪的1920年7月,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很短的小说《一件小事》,文中叙说了一件小事:一个黄包车夫在拉“我”前行的过程中,不慎碰到一位老妇人,“我”认为老妇人是装腔作势,想讹诈车夫,便劝车夫赶紧走开,但车夫不仅没有躲开,反而停下生意,扶着老妇人去巡警所处理。“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 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事情虽小,但显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同时揭示一些小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的看不起劳动人民,自命清高的弱点。当年学这篇课文时并没有真正看懂先生的深刻,也是觉得车夫小题大做,自讨麻烦。直到成年后接触的人多了,才觉察到先生的慧眼如炬,洞察人性。我们很多人的皮袍下何尝没藏着一个“小”字?
看看我本人的一次经历吧,几年前寒冬的一天早上,我需要到学校看护早自习,因为天冷,稍微比平时晚起了几分钟,不要小看这几分钟,对于要骑自行车飞驰三十里路才能赶到单位的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匆匆吃了妻子给我准备的早饭,便一路飞奔。虽然已是早上六点,但在冬天的早上外面依然黑黢黢的,天上一钩残月,几点寒星,寒气笼罩着全身,好在出了村庄入主干道便有了路灯,不过路灯好像也有些怕冷似的,显得缩头缩脑,灯光昏暗。
这条路是市区通往市郊大学城的主要道路,平时一早上就有清洁工打扫卫生。他们大都是附近因开发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上了年纪,没有什么文化技能,便干上了政府提供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清洁工。我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可他们每天起的比我还早,因为每次我经过这条路时,发现他们已经在忙碌了,路边停着一辆不锈钢箱式专用垃圾车,他们或是双手握着一把大扫帚,用力清扫路上的落叶、渣子等垃圾,或是一手拎着铁簸箕,一手握着铁夹子捡拾地面垃圾。若只是这些还好,但一遇到散落太多的渣土,车子一压,硬硬的粘在地面上,根本扫不动,只有蹲在地上用铲子一点点的用力铲掉。至于下雪天清扫积雪,更是辛苦。
不过即使知道他们辛苦,我也从没有和他们打个招呼,甚至没有放慢自行车的速度。我想他们幸亏有个清洁工干,不然他们能干什么呢?我入主路后开始加速骑,准备把早上失去的几分钟弥补上来,快到师范大学门口的时候,老远地我看到一团橘黄色的身影在路灯下挥舞着扫帚一下一下用力清扫着,呈扇形动作的扫帚,正挡着我的直行路线,我想从路中间绕过去,出于安全考虑,我先朝后面回头望望,几辆汽车和三轮正飞快而来,我赶紧打消绕路的念头,不停地按响车铃,希望清洁工能给我让让路。不料不按铃还好些,一听车铃响,本来还在低头扫地老头,猛地抬起头,停止扫地,转身朝我走来,迎着我还把扫帚一横,这分明是截停我的节奏!这老头,讨厌!我没有招惹他啊!旁边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疾驰而过,我无路可走,嗖地跳下自行车,冲着那清洁工就是愤怒的一句:“你想干什么?”老人已经走近,我看清了他的面容:有些佝偻的身躯,穿着橘黄色的带反光的清洁服,花白的头发,黝黑的脸上充满岁月的沧桑,因为一直在用力,没带帽子,头上甚至冒着热气。老人的眼神很真诚,充满了善意:“不要从这边过,我刚才扫地时,看到地上一溜玻璃渣子,太细碎,面积又大,还没扫干净,会扎烂你的轮胎的。”我闻言猛地呆住了,心中一阵暖流涌过,可敬的善良的老人!老人说完转身又继续扫地,一下一下,慢而认真。我走到老人跟前,停下车子,向老人致谢。老人只是微笑着连说:“没什么,没什么,这个时候扎烂胎都没地方补,会耽误事的,我紧扫干净。”
继续前行的路上,我回想起刚才一幕,心里还是热乎乎的,老人的善良使我感动。我突然就想起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先生一生经历大事无数,却“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并且要榨出“我”皮袍下藏着的“小”来,体现了一种严格自律自省,自我解剖的精神。我也应该通过这件小事反省自己:平时是不是也有些自命清高了?我平等看待辛辛苦苦的劳动人民了吗?我心中常存善意了吗?我要向先生学习,从那时起,这件小事永驻我心,在我做事的时候“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作 者 简 介
朱良启 ,男,现年49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三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50余篇,近7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