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第一古村-佘村印象

南京 周边有很多古迹,古村。虽然各种评论不一,但每次去看过都有不同收获。听说 江宁 有个号称金陵第一古村,有明清建筑群,又有 江宁 美丽乡村之说,佘村。决定去看看。这佘村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我是乘公交坐了三个小时。快接近佘村时沿路边便是停满了各种车辆。到了佘村站。那是车辆更加拥挤。公路不宽。路旁还有两个交警在维持交通。下了车就看到人流不少。有不少游客,还有不少群体好像是搞团建,还有一群群的小朋友好像也是有组织的,各种培训机构的活动。这里好像是挺有名气。关于这佘村有这样的介绍。
东山街道佘村素有“金陵古风第一村”美誉,拥有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建筑潘氏住宅、潘氏宗祠等众多古迹。其中,潘氏住宅由3个宅院组成,每宅三进,共计66间,占地约22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严谨,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有“佘村九十九间半”、“ 南京 最美的砖雕门套”等美誉。

佘村的来历,
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兵锋北指,关外的清军虎视眈眈,明朝政权危在旦夕。几方争夺天下之际,中原不少大户为了躲避战火,开始四处迁移。
  巨商潘恒才就是举家迁移的大户之一。当时,他带着全家老小从 河南 开封 一路向南,行至今天的江宁 上坊佘村时,被这里的青山水秀吸引,决定在此落脚。清顺治初年,天下初定,潘恒才在佘村斥巨资建房扎根,历时17年建成66间、2200多平方米的住宅。这处大宅借鉴了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独具南京 特色,造型美观、雕刻精美。
 正如我去过很多 江南 的古镇,古村一样。有很多古村落或是很多老村的大户人家都是北方过来的。从西晋衣冠南渡开始。北方的很多大户人家或是百姓为了躲避外族的侵略而南逃。来到南方,来到 江南,甚至到了华南。 

这有个游览图。

进到村里看到的都是崭新的仿古式建筑,徽派风格的建筑。因为有了潘氏的大宅,所以全村都修成了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

可能星期天的原因,尽管这里比较偏,还是有很多人流。

满目都是气势的大宅。很新。但是。。。但是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是有历史的,这是有根据的。而且这种 新建 筑出现时间并不长。后面我会说到。

这里最有名的就是潘氏住宅和潘氏祠堂。

明清建筑群,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位于潘氏住宅东侧,坐北向南,东西有马头墙,大门两侧各置青石户对,高约0.8米。建筑主体结构为三房两进式,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门厅、大厅内横梁上雕有花卉图案,大门上有精美砖雕,这组建筑民国十年修造过。该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两部分组成。据《潘氏宗谱》记载,该组建筑是清朝顺治初年始建,后又多次重新改造。

潘氏的所有建筑都是关着的。而且这里面大部分都已被政府置换了,剩下的也怕有人打扰关了门了。(这说法是我看到的一些报道说的)这是从门缝里拍到的里面修缮过后的景象。

很气派的大宅。说明一下,这里没有其它那些景点的各种特产,纪念品。没有啥商业气息。更多的是一种田园风光的感觉,很多农人在街头在做些什么,在摆着小摊贩卖些蔬菜瓜果。

我刚才说了,这种气派的大宅不是造出来的,都是有根据的,而且关于这里的老宅修缮改造还经历了一些曲折。下面的一些文字是我在2018年的一些报道中收集整理的。大家可以看看参考一下。
在 南京 江宁 区东山街道佘村,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九十九间半的古建筑群,已经有300多年历史,这处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破损不堪、摇摇欲坠,缺乏修缮。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组成,位于 南京 市 江宁 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其中,潘氏住宅由3个宅院组成,每宅三进,共计66间,占地约2200平方米。建筑结构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被誉为金陵第一古村。
5月23日上午,记者来 南京 市 江宁 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只见潘氏住宅的前厅及西厢房,由当地街道组织的十多名建筑工人正在施工。原本已经倒塌的部分房屋被用木料重新支撑,室内杂草、垃圾被一一清理。施工方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尽量使用原有的青砖、房梁、瓦片等材料。
南京 市 江宁 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会每年花钱自己修,哪里破了就修哪里。
因为古宅被列为文保单位,居民自发的修缮行为曾被文物部门叫停。鉴于大宅院的破败状况,今年, 南京 市文物部门和东山街道启动并出资大修,可以说一次急救。
  奇怪的是,记者在现场看到潘氏住宅西厢房部分房屋、东厢房并无维修迹象,其中西厢房两间房屋因顶部坍塌,出现直径约1米左右的大洞。潘氏住宅为何修一半留一半?
   南京 市 江宁 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书记张正介绍,“潘氏住宅的产权分散在25人手中,我们通过统拆统建,给货币政策的方式已经谈好16家,还有9户没谈好。没谈好的原因是内部遗产分配问题,他们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了。”
政府出资进行整体修缮的前提是,老宅产权完全置换到社区。尴尬的是,不愿意置换的住户并不在少数,63岁的潘建中,是为数不多一直生活在老宅的潘氏后人。他表示,不愿意置换的原因,是社区出价太低。
  潘氏后人潘建中告诉记者,“到上坊买房子两万几一个平方,补助的资金到上坊买个卫生间也买不到,再说在这个地方出生,六十多年怎么没感情呢?”
古建筑面临修缮时,如果产权人无力维修,又不愿转让产权,是否还有其他解决途径?记者获悉,《文物保护法》明确,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上面的内容是有关报道。但这里最后还是达成了意向,达成了什么意向,怎么解决了矛盾,就不知道了。反正全部整修过了。
下面的四张照片是我在网上找的,这是原来的老宅图片,还有很多这样的照片。我的目的就是说明一下,意思一下。

说真的尽管这些老宅都是有根据的,但是它的气势和崭新还是让我没有太多感觉,到是这里的田园风光还真是有味道。这是石板小路。

一条小溪。小溪里的水已经干涸。用大块石头垫起来走过小溪。很有乡村的生活气息。旁边不时还有乡亲挑担子走过。

这种石板小路和远处的崭新的“老宅”形成鲜明的对比。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石板路

崭新的仿古建筑和原汁原味的古朴小道。

这形,这物,这料,这样。大部分应该是原始的,只是整面积的做了翻修。如果不是文物保护,如果还是私家自己在住,还是会翻修维护。不过就是不会全面的翻建。甚至全村统一的翻修翻建。活脱脱的一个全新的“古村”全新的“古建筑群”

在怎么修旧如旧看起来还是全新的感觉。

除了一个大门外还有若干小门。所有的门都紧闭。

墙脚下有个洞,不知作何用?小动物进出?

应该是个古井

田间小道,别怪我,我就对这古朴的石板路有感觉。

田还是那个田,房已不是哪个房,篱笆墙的篱笆已经歪倒了。。。

这是不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倒伏的麦地,怀疑这种的麦子不是为了收成,而是增添的一道风景而已。

这里远处有山,近处有水,山清水秀。这巨商潘老板到是很会选地方。

村子附近还在修建一些配套的建筑和装饰,说是要建设成美丽乡村。

这都是在建的一些景。

旁边还有水库,山上还有旅道。说是号称“小川藏线”。

往旁边山的方向走了走,这里田地好像很多都荒了。

往那个什么丹霞地貌方向去。路上有个小亭子休息一下。

旁边的湖,叫双龙湖。开始没明白啥意思,后来看介绍说是佘村地处 黄龙 山,青龙山处。哦。可能是这个原因。

远眺那个丹霞山貌。

我不太喜欢出镜,为了这个所谓丹霞地貌我也豁出去了。佘村的雅丹地貌其实是一个废弃的沙矿,沙石和碎石堆砌出了山体,又因为常年的雨水冲刷,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沟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 江宁这座古村体现的淋漓尽致,只让人觉得壮观又神奇。
这处所谓丹霞地貌实际上是不开放的,周围也有铁皮围挡。旁边树立了很多牌子。写着危险,坍塌,不要接近之类的指示。但是这大自然赐予的美景挡不住人们探寻美景的诱惑。挡不住人们喜爱大自然美景的热情。有好事者,把那铁皮剪了个洞,然后人们钻进去,应该说是爬进去,有坡度,有沙滑,还有点危险。我真佩服有些老太太,看样子有八十有余的老太太也钻进去。到了这山坡,沙土有点滑。我爬了一段,没爬山顶上去。怎么说呢,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
佘村还是值得来的,有古建,有历史,有传说,有山水,除了我说的以外还有很多景,但是我还是最喜欢这里的田园风光,喜欢这里的石板路田间小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