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类妇科胞宫冲任病证的针灸治疗法
胞宫主行月经和孕育胎儿,其功能与肾气的盛衰,天癸的泌竭,冲任的盈亏有密切关系。
肾藏精,主生殖,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系胞养胎,只有肾气充盛,肾的阴阳平衡,天癸才能泌至,冲任两脉才能通盛,精血方能注入胞宫化为月经,胞宫才能受孕育胎。
肝的藏血与疏泄功能调整着血海的蓄溢有常,使月经如期潮止。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凡月经之能潮,胎儿之能养,乳汁之能化,无不赖脾所化生之气血以充养;
脾又主统血,血之能循经运行全赖脾气之统摄,故经、带、胎、产、乳生理有常,均与脾之运化、统摄功能有密切关系。
可见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与脏腑功能是否正常密切相关,因此,胞宫冲任病可以由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引起,亦可由外邪直接侵入所致。
若肾气不足,肾阳虚衰,则胞宫虚寒,发生经少、闭经、宫寒不孕等病证,治宜温阳暖宫,取任、督两脉有关腧穴及足少阴经穴为主,施以重补重灸之法;
若寒邪入里,寒凝胞宫,胞脉阻滞,气血失调,发为痛经、闭经者,治宜温宫行瘀,可取关元、子宫、次髎等穴,先泻后补,针而灸之,血海、三阴交,针用泻法;
如湿热蕴于胞宫,则月经过多,崩漏,痛经,带下黄赤、腥臭,阴痒等,治当清利胞宫湿热,取任脉、带脉及足厥阴、足太阴经有关腧穴为主,针以泻法。
冲任两脉同起于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对月经的行止,胎儿的孕育,白带的生成,乳汁的生化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若直接或间接损伤冲任,导致冲任功能紊乱,则可发生多种妇科病证。
如冲任不足,胞宫失养,血海不盈,可导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堕胎、不孕等症,治宜补益冲任,取冲、任两经及足太阴、足阳明经有关腧穴为主,针以补法,并加温灸;
若冲任不固,制约无力,可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带下、滑胎、子宫脱垂等,治宜固摄冲任,取冲、任、督三经腧穴为主,重补重灸;
若冲任失调,则月经紊乱,或闭经,或崩漏、痛经、经前乳房胀痛,法当调理冲任,可取肝、脾等“背俞”穴及冲、任两脉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
如冲任受寒,胞脉阻滞,血行不畅,则见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痛经、产后腹痛等症,治当温通冲任,取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久留针,灸宜用艾条行雀啄灸;
若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则月经先期,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则崩漏,属于实热者,取任脉及肝脾两经的有关腧穴,针用泻法,属于虚热者,取任脉及足少阴经有关腧穴为主,针以补法;
若冲任不固,带脉失约,则发为带下及滑胎等,多与脾肾之虚有关,由于脾虚者,治宜健脾束带,取带脉、任脉及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因于肾虚者,治宜固任束带,以任、督两经有关腧穴为主,均用补法针刺,亦可配合温灸。
至于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引起的经、带诸症的治法,可用调理相应脏腑气血的方法治疗。
结合我们对临床冲任疾病的针灸治疗心得,现将冲任疾病的治疗十法总结如下。
温阳暖宫法
取穴:肾俞、命门、关元、胞门、子户、三阴交。
带下绵绵,质稀量多者,加志室、带脉。
以上诸穴可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20~30分钟,同时加用艾条温灸,胞门、子户亦可配合电针治疗,得气后通电20分钟。
于月经干净后开始针灸,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最好结合中药周期治疗。
本法适应于胞宫虚寒性病证,凡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不孕等属于肾阳不足,胞宫虚寒者,均可参照本法治疗。
温宫行瘀法
取穴:关元、归来、次髎、血海、三阴交。
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者,加脾俞、带脉。
方中关元穴针用温补法,其余穴位均用泻法,剌激宜较强,留针30分钟,腹骶部腧穴,在留针过程中同时加艾条温灸,温度宜较高,可频施雀啄灸法,至皮肤红赤为度。
亦可出针后用隔附子饼灸法,艾炷宜大,壮数宜多。
带下清冷者,加脾俞、带脉,补法加灸。
本法适宜于寒凝胞宫之证。凡月经后期、闭经、痛经、带下等具有寒凝胞宫见症者,均可参照本法治疗。
清利胞宫法
取穴:带脉、中极、水道、阴陵泉、行间。
伴发热者,加曲池、合谷。
以上诸穴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在针刺中极、水道两穴前,应先令病人排尽小便。
本法适用于胞宫湿热之证。凡急慢性盆腔炎、子宫颈炎等病可参照本法治疗。
补益冲任法
取穴:肾俞、气海、关元、大赫、足三里、三阴交。
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者,加脾俞;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加肝俞。
以上各穴均用补法,并可加温灸。
本法适用于冲任不足或冲任虚损,胞脉失养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症。
固摄冲任法
取穴:百会、气海、关元、隐白。
面白虚浮、神倦纳呆,加脾俞;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加肾俞;子宫脱垂者,去隐白,加维道、大赫、子宫。
以上诸穴,百会、气海、关元针用补法,留针2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百会穴加艾条悬灸;隐白穴用麦粒大艾位直接灸5~7壮。
脾俞、肾俞皆用补法加灸;
子宫脱垂者加维道、子宫,针刺前,先嘱病人解去小便,取75~90mm长针,针尖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50~75mm,行紧按慢提补法,同时嘱病人做收缩上提会阴部的动作,大赫针尖微向腹中线直刺,腹部诸穴在留针过程中,均可同时加艾条温灸。
本法适用于冲任不固之证。凡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白带增多等具有虚不固摄见症者,均可参照本法治疗。
调理冲任法
取穴:关元、气冲、三阴交。
因于肝郁者,加肝俞、太冲;因于脾虚者加脾俞、足三里;因于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见于更年期者,加命门、太溪。
方中三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在针刺气冲前,应令病人排尽小便。
肝旺者加泻太冲;脾虚者加补脾俞、足三里;肾虚者加补肾俞、太溪,均可配合温灸;更年期偏于肾阳虚者,命门用补法加灸,太溪用平补平泻法;偏于肾阴虚者,命门用平补平泻法,太溪针用补法。
本法适用于冲任失调所致之月经先后无定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以及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温通冲任法
取穴:关元、气冲、血海、地机。
腹痛甚者,加归来。
方中关元用温补手法,其余诸穴,均用捻转结合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同时加艾条温灸,腹部腧穴,亦可出针后用隔附子饼灸。针刺气冲前,应令病人排空小便。
本法适用于冲任受寒,经脉阻滞,血行不畅之证。凡月经后期、经量过少、闭经、痛经、产后腹痛等属于冲任阻滞者,均可参考本法治疗。
清凉冲任法
实热证,取穴:大敦、隐白、中极、血海;
虚热证,取穴:肾俞、阴交、太溪、三阴交。
乳胀胁痛者,加期门;口干咽燥,加照海;潮热盗汗,加阴郄。
大敦、隐白针刺5mm深度,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中极、血海均行平补平泻法,针刺中极前应先令病人排尽小便。
肾俞、阴交、太溪、三阴交均用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
本法适用于热扰冲任(实热或虚热)、血海不宁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健脾束带法
取穴: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
腹胀便溏者,加天枢。
以上诸穴均用补法,留针20分钟,同时加艾条温灸。
本法适用于脾虚带下证。慢性子宫颈炎具有上述脾虚失运、带脉失约见症者,均可按此法治疗。
固任束带法
取穴:肾俞、命门、关元、带脉、阴陵泉、足三里。
大便溏泄者,加神阙。
以上各穴均用温补手法,反复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同时用艾条温灸。
大便溏泄者加神阙穴,用填盐灸法,枣核大艾炷灸5~7壮。
本法适用于肾虚带下之证。慢性子宫颈炎具有上述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任脉失固,带脉不约见症者,可按本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