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研究型教师的务实之路

一些教师认为,成为研究型教师的相关倡导是一种奢求,因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已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无法招架。在笔者看来,养成研究的习惯和能力,是从职业型教师向事业型教师过渡的前提,而通向研究型教师的道路并非无迹可循。

学科知识需要点滴积累

知识渊博,信息丰富,是进行教学教育研究的基础。很多教师难以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日常学习,忽视了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如果知识储备贫乏,缺乏研究的基本原材料,教师无论搞研究或者写文章都会像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庄稼,缺肥缺水,难有好的收成。教师日常的知识与实践积累,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因此要使肚子里“有货”,必须勤于学习和积极积累。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积累相关的学科知识。研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业余时间利用上的差别。研究型教师大多是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探究的人。

比如,一位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师,不仅应熟悉课本的内容,也应当力争让自己成为博古通今的人,并且对于历史学科内容的相关争论与教学方法,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深入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应当善于处理各种信息,筛选、吸收各种教学成果,为我所用,这与传统意义上积累知识的过程不谋而合。善于积累并且善于发现问题,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起点。

发现问题需要敏锐洞察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大量看似平淡无奇的教学教育问题,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审视和探究的眼光,可以挖掘出一般人不大注意但又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意识浓厚,是搞好教研的“种子”与“引子”。问题意识浓厚者能从平淡中发现惊奇,甚至能发现令人惊讶的重大问题。那些人们常举的例子,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日常事件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从浴盆洗澡水中顿悟出浮力原理,等等。同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缺少问题意识,就容易对有价值的问题视而不见,如人入宝山,却空手而归。

发现问题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人问爱因斯坦,科学家与一般人的区别在哪里?爱因斯坦回答说,打个比方,从草堆里找出绣花针,一般人只找出一根针就完事了,而科学家则翻遍整个草堆,直到把所有的针都找出来。这个比喻也可用于一般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区别。翻遍所有草堆找出所有绣花针的举动,其实也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深入探究精神。这是研究型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习惯和专业眼光。

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大量问题,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勤思考,努力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就有可能有所发现。

反思习惯需要培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的反思不只表现在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也表现在日常听课与读书的过程中,对他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案例进行正确的评判、分析、比较和归纳,从而促进自己在教学与研究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与深入的剖析。这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

教师要对一系列教学、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判断和理性思考,达到知其所以然的较高境界,即知道怎么样去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只有通过反思探究,教师才能发现一般人不在意、视而不见但却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新颖独到的研究文章,这既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也是对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步职责的担当。离开教学教育反思探究这一源泉,可能成不了研究型教师。

教育诊断能力需要磨炼

所谓教育诊断,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判断、甄别、分析和评价教育与教学现存的现象与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个教师非常努力,但课堂效率依然低下?从中可找出哪些原因?有什么改进方法?除了教学方法问题,学生情况有哪些特殊之处?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等等,这有点像医生给病人把脉诊病。提高教育诊断能力是走进研究型教师殿堂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师进行教研的起点。

诊断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教师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还需要相对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立足点要高,这样才能对教育问题鞭辟入里。正如高明的医生,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要有丰富而专深的医学理论素养,方能把准脉搏,看清病因,准确无误地作出诊断,开出中肯而有效的药方。

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较低,也体现在对自己及他人的教育问题与教育实践缺乏诊断能力。不乏一些教师凡事只是随大流,他们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做法到底对不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缺乏起码的判断,因此进行教学研究之时,也很难说出之所以然。教师缺乏评判力,自然难以拿出良方改进教学。时下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令人眼花缭乱。在此种情形下,教师更应学会甄别各种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真伪优劣,从而选择一条从实际出发又富有成效的研究道路。

(0)

相关推荐

  • 行动研究:最适合教师的研究策略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进行研究,研究过程指向实际情境,与实践活动保持一致.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日常经验开展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与生存状态:另一方面要在教育行为改进的 ...

  •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到“教”“研”相长

    中小学教师该不该做教科研工作?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的话,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者. 从 清华附中 多年的实践经验看,我认为做教科研是让新教师迅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课 ...

  • 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

    常生龙 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但每一次我都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因为教育中的大多数问题都不是自己首次遇到的,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找到了破解的路径和方法. ...

  • 网络教研,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网络教研,意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

  •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高考##...

    任小艾老师的报告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尽量注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去表扬激励学生.也给学生做一些考上大学,前途光明,考不上,回家种田的思想说教.不能说完全不起作用,但作用有限,这是我多年后反思的结 ...

  • 那些年,我作为乡村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我从...

    我从二十岁进入人民教师队伍,第一年,每月工资52元,第二年,我每月的工资大约是64元,而那个春节,我记得一件人字呢大衣好像200元左右.作为老师的我,很穷.   在乡村中学的那一段时间,中国社会治安环 ...

  •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乡村中...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乡村中学与城市中学有哪些不同?   我做老师的第四个年头,我送走了我人生的第二届毕业生,我班两位学生升入县一中,三位同学考上中专,值得说明的是,那年月中专录取线比县 ...

  •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如何看待小学初中生的竞赛培优   我自己是农村农民家庭出身,以前以为城里的孩子不能吃苦,也没有农村孩子头脑聪明,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和谬误.首先,城里面 ...

  •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竞赛走...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竞赛走进课堂,你怎么看?   真的得说,竞赛比普通的中考题(除了最后的压轴题外)难度大太多,受过竞赛训练的学生,解答普通题的能力超强,我有一个姓方的女学生(高考进武 ...

  • 中学地理教师的发展之路如何借镜全科医生模式?

    题图源自keynote模版,图片来自谷歌 谢谢写给五一劳动节还在看GEO的你,这篇定时推送的文章原本应该发在周末,是对"智能时代下中学地理老师角色"的思考,但发在五一,开启五月天好 ...

  • 新视域下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曾说过,"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q ...

  • 成为什么样的研究型教师切实可行

    麻晓春 2013年1月23日<中国教育报>9版<成为研究型教师为什么这么难>一文的"编者按"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研究型教师是教师的理想状态.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