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少年曝尸荒野,木匠坐牢,妻子有疑,六岁小孩引出真相

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年),有一天天刚亮,山东藤县富翁沈仁还未起床,就接到仆人来报,说是有人发现儿子沈时彦被人杀死在半山亭上。

沈仁大惊失色,急忙爬了起来,发现来人是当地里长,本来他以为可能是误认,还有些不相信,如今见里长亲自前来,知道情况属实,一下子气急攻心,晕死了过去。

里长和仆人们见状,连忙七手八脚地上前去掐人中,好不容易把沈仁救醒过来,一行人又急匆匆地赶往了半山亭。

沈仁等人到了半山亭边,远远便看见有一具尸体倒在血泊之中,上前一看,发现果然是沈时彦,只见他头上血肉模糊,有明显的斧劈痕迹。

沈仁见儿子惨死,悲痛欲绝,伏在尸体上大声痛哭,周围的人听罢无不落泪,为他晚年丧子极为同情。

沈仁已年过五旬,虽不是藤县首富,可却也有良田千亩,房屋百间,仅靠田租、房租都是日进斗金,一家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沈时彦是沈仁的独子,已经十八岁,按理说也应该娶妻生子了,可是沈仁是个财主,虽然不缺主动上门说亲的媒人,却总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人。最终,他左挑右挑,替儿子选定了邻县王员外的女儿,正准备迎娶。

眼见儿子的终身大事已定,沈仁非常高兴,开始把家中的一些事情移交给他,让他前往各处收取田租房租,熟悉自己家里的产业,以便日后全面接手。

沈时彦见父亲如此信任,办事也非常用心,整天四处奔波,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沈仁见状,心中倍感欣慰,认为家业后继有人了。

这天,沈时彦天不亮就出门,去二十里外的葛家庄收取田租,直到天快黑了都没回来。沈仁几次倚门远眺,都没见着儿子的身影。

到了深夜,沈时彦也不见回来。沈仁以为他是因为天黑路远,住在了佃户家中,第二天才会回来,谁知他却被人杀死在了荒郊野岭的半山亭里。老年丧子,本是人生之大不幸,怎么能不叫人悲痛,感叹世事无常呢?

这时,有人惊呼一声,说是在地上发现了血脚印。沈仁赶紧站起身来,跟里长一同去查看,他现在心里想的是一定要赶快找到凶手,让他抵命,好还给儿子一个公道。

众人顺着血脚印,向着山下的村落去寻找线索,又在村中木匠徐荣家的门槛上发现了血迹。沈仁心想:儿子是被斧头劈死的,徐荣就是木匠,一定是他杀死了儿子。于是便和里长带着众人一拥而上,将还在床上睡觉的徐荣五花大绑起来,一起送到了县衙。

当时,江苏苏州人、成化十四年进士出身的刘缨出任藤县知县。此人一向善于办案,素有威名。在接到报案后,他立即传令升堂问讯。

刘缨审视四周,见沈仁悲戚而立,众人义愤填膺,而徐荣却紧张而又惶恐。徐荣只有三十岁左右,生得五大三粗,一身短打扮,一看就是个长年做重活的粗人。

在问明了徐荣的情况后,刘缨问他为何要杀害沈时彦。徐荣一脸无辜,说自己根本不知道有人被杀,更不承认自己曾经杀过人,而众人却异口同声地说沈时彦就是他杀的,还说在他家的门槛上发现了血迹。

刘缨见双方各执一词,一时无法辨认真伪,便亲自带领衙役和仵作,来到了半山亭里查勘。

仵作上前查验后,发现跟众人叙说的情况基本一致:沈时彦是遭人用利斧劈中头颅而死,伤口深入颅骨,一斧毙命,浑身是血。在周边的血泊中,还有十数枚脚踩的痕迹,带血的脚印一直向山下的村落方向延伸。

刘缨带人进了村庄,果然看见徐荣家的门槛上也有血痕,在门后还发现了一双徐荣穿过的鞋,上面的血迹依稀可见,经过比对脚印,发现半山亭中血泊里和门槛上的脚印都是徐荣所留。

然而,在徐荣的工具箱里,斧、锯、凿子等物样样俱全,却并未见到血迹,也没有血腥之气,显然这些都不是凶器。家里也没有查到其他的可疑之处,他的所有财产,只有不到二两碎银。

刘缨问他道:“你鞋子上的血迹到底是从何而来?今天一早,你是否路过半山亭,见过有人被杀?”

徐荣大吃一惊,脸色突变,急忙将早上看见的事情讲了一遍。原来,早上天还没亮,徐荣就按约去外村给人打造家具,其实他并不想今天出门去揽活,因为黄历显示今日不宜出门,也不宜伐木、造作,但是跟人已有预约,又不得不去。于是,他便不情不愿地背着工具箱出门了。

到了半山亭时,天已经开始蒙蒙亮,徐荣的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具尸体,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呼晦气,心想道:今日果然不宜出门,还是明日再去吧。于是,他便返回家中,蒙头大睡,希望可以避过今日的不吉利。谁知道,自己的脚上早已踩到了血迹,最后还被当做凶手抓了起来。

刘缨见徐荣所述也算合理,但他曾经在大堂上说不知道有人被杀,现在见有了证据,又不得不承认见过尸体,两者前后矛盾,免不了让人怀疑,而又在他家里搜出了二两碎银,还不能确认是否是赃银。在种种迹象面前,徐荣依然难逃干系,随后,刘缨便将他带回县衙,关进了大牢。

第二天,刘缨派人将沈时彦收租的佃户传来讯问,得知他曾将十七两欠银偿还给沈时彦,便将徐荣家里搜到的碎银给他辨认,却不是他所交之银。至此,案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一连好几天,刘缨反复思量,却一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半山亭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又没有其他的人看见,真正有嫌疑的人只有木匠徐荣。于是,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提审徐荣,希望可以从他口中知道一些的线索,然而却依然一无所获。

这一天,刘缨审完徐荣,让衙役将他重新关进了监狱,随后又问狱卒道:“这几天都是什么人到牢里来给徐荣送饭?有什么异常情况没有?”

狱卒答道:“前几天都是他的妻子送饭,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串供。但是这两天她的妻子没有来,都是徐荣委托我帮他到外面去买吃的,不知道其中是什么原因?而且他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

狱卒的话一下子引起了刘缨对徐荣妻子的怀疑,认为里面可能会有什么隐情,便派人暗中去查访她,却发现这几天徐荣的丈人生病,他妻子刚好回了娘家,并没有什么异常。

这天下午,狱卒又来报告了一个消息,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来给徐荣送饭,他问徐荣是不是他的儿子,可是徐荣却说并不认识他。狱卒心知有异,便把小孩留了下来,又立即前来报告。

刘缨一听大喜,急忙让他把小孩带来,一问年龄,果然只有六岁。他便命人拿来糖果,仔细询问是谁要他过来送饭,还有什么嘱托没有?

小孩见有糖吃,就告诉刘缨道:“我中午正在东街口玩,看到有两个叔叔在酒馆喝酒,把我喊了过去。其中一个叔叔给我一钱银子买糖吃,另一个给我一包饭菜,让我给牢里一个叫徐荣的人送去,并问问他是不是已经招供定案了。最后,还让我回去后把回话带给他们,这样还会给我一钱银子。”

刘缨听罢,内心一动,对小孩说道:“你说得很好。我这里有一两银子,可以买很多的糖果,现在把它给你。你能带着公差叔叔去找那两个人吗?”

小孩见状非常高兴,连忙爽快地答应下来。当四个公差一路跟着小孩到了东街口时,看见那两个人还在酒馆里等着小孩回信,便一拥而上,把他们绑了起来,带回了县衙。

刘缨见案情有了重大进展,当即开堂审讯,先问清了两人的姓名,得知他们是同胞兄弟,一个叫姚升,一个叫姚礼,家道清贫,以挑脚为生。

刘缨问道:“你们两人既是挑夫,为何要抢劫杀人?还想要连累他人?赶快如实招来,不然休怪本官无情!”

姚升、姚礼听了,一齐大声喊冤,说自己没有杀人。刘缨冷笑一声道:“你们如未杀人,为何要派小孩去打探徐荣的案情?”说罢,派人将小孩带了上来,将两人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谁知,姚升兄弟俩依然推三阻四,巧言狡辩。刘缨大怒,让人先将小孩带下去,再将两人重打了一顿。两人受不了重刑,便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姚升、姚礼兄弟两人一直以挑担为生,终日劳累,却又挣不了几个钱,甚至连老婆也娶不上。

有一天,他们挑着担子,经过一个富家公子身边,谁知这位公子却破口大骂道:“臭苦力,浑身臭烘烘的,给我滚远点,不然打死你们!”

哥哥姚升气不过,放下担子上前理论,结果兄弟俩被公子的下人打得在家躺了好几天,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伤好以后,两人觉得就是因为没有钱才会受人欺负,便商议着要如何去发财。最后,两人听闻藤县富户沈仁是一个朋友的亲戚,便通过朋友介绍,想去找沈仁借两百两银子去做生意,把当地盛产的干果运到苏州去卖,再将苏州的丝绸运回藤县,从中赚取差价,来谋取利润。还说等来年赚到了钱,再连本带利一齐归还。

谁知,沈仁是个小心谨慎的土财主,家里的田租、房租收入稳定,根本不想从事其他行业,又担心借出的银子收不回来,弄得个血本无归,便婉言拒绝,不肯借出银两。

姚升、姚礼两人碰了一鼻子灰,不禁心生怨恨,只好悻悻而归,一路上破口大骂沈仁为富不仁,总想着伺机报复。

于是,两人四处打探,得知沈仁的儿子沈时彦经常出外收取田租、房租,便想着在途中打劫,抢一些钱财。可是,好几次都因路上人多,没敢下手。

那一天黄昏,姚升、姚礼挑着担子路过半山亭,竟然看到沈时彦正躺在亭子里睡觉。原来,沈时彦每次出外收款,那些欠户总是好酒好菜来招待他,以求他能少些租金,所以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这次也不例外,一下子多喝了几杯,走到半山亭时,刚好酒劲上来,便躺在石凳上睡着了。

姚升、姚礼两人见他醉卧在那里,不禁感叹天赐良机,又想着沈仁不肯给他们借钱,顿时火冒三丈,心想道:你不借钱给我们,我们就把你的独生儿子杀掉,看你的钱财留给谁用?

主意已定,姚礼便从腰间抽出板斧,一下子劈向沈时彦的头顶,当场将他劈死,又从他身上搜出来十七两银子。随后,两人逃之夭夭。

一开始,两人还有些提心吊胆,日夜担心官府会查到自己,抢来的银子也不敢去花。后来听说徐荣被沈仁抓到了县衙,当作杀人凶手关进了大牢,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两人心里总有些不放心,为了确认徐荣是否真的已经招供杀人,他们便趁着徐荣妻子回了娘家,在街上随便找了一个小孩,要他去探探情况,谁知却被刘缨识破,将他们抓了个正着。

至此,这件案子终于真相大白。刘缨派人去姚升、姚礼家中取出赃银,经欠户辨认,果然是他的租银记号,又搜出了姚礼杀人的板斧,上面还有血腥之气,证实了是凶器无疑。

于是,刘缨依律将姚升、姚礼两人定了斩刑,上报给有司衙门核准,将他们斩首示众;而徐荣见尸不报,本应杖责八十,因他深陷大狱,饱受酷刑,便不再追究,将他无罪释放回家;沈仁诬告他人,本应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念他不明真相,又经受丧子之痛,只对他稍加惩戒,判他将劫走的十七两银子里分出十两来以补偿徐荣。从此,沈仁幡然醒悟,多做善事,活到了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后来,刘缨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又改迁巡抚湖广,最后入朝为官,担任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一直做到了南京刑部尚书。

@东又楼公记:这个案子告诫人们两个道理:一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姚升、姚礼两兄弟本是被人歧视的穷苦人,却因价值观扭曲,一夜之间沦为杀人犯,不仅让人痛恨,也让人痛心。而徐荣的知情不报,也差点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如果不是刘缨深谙断案,他很可能会作为嫌疑人,一直关在大牢,直到死亡。

特别声明: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