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竹,不解之缘
文人与竹,向来有不解之缘。竹有非同一般的气质,宁折不弯,傲立风霜。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似风雨丽人、江南才女。竹有非同一般的用处,削竹作简,韦编成书;还可以做成笙箫琴笛,丝竹之乐给文人带来写作灵感。
宋代-夏圭梧竹溪堂图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每到一个地方,即使是暂时的居所,都会叫人在宅旁种下青青翠竹,有人问他:“暂住何须尔?”他则指着刚种下的竹子回答:“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王徽之因此被称为“竹君”。
吴昌硕 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出了名的文人墨客,他们七人,或主张老庄之学,或融老庄以儒术,或主张与自然合一,但无论观点如何,他们都是生活上不拘礼法之士。七人常常聚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一片竹林之下对酒当歌、促膝长谈,因而得名“竹林七贤”。
张大千 东坡居士像
苏东坡在炎炎夏日,“暂借藤床和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苏东坡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而其诗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更是流传千古。
清 郑板桥 风竹石图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画竹、写竹,竹在这位“难得糊涂”的画家心中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画的竹子,神秀、挺拔、飘逸,别具一格。郑板桥在自己两间寒房的南面种满了许多竹子,没事时就凝视着那些竹子,细心观察,渐渐这些竹子从入眼到入心,他提笔一挥,青竹跃然纸上:“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唐寅 修竹茅亭图
蒲松龄亦爱竹如命,他植竹于院内,朝夕与之相伴。他在《斗室》诗中吟道:“短榻信抽引睡书,日上南窗竹影碧。”他的窗下,白日翠竹摇曳,晚上月泄清辉,窗上还印着斑驳婆娑的竹影。这让蒲松龄颇感惬意。
明代 仇英梧竹书堂图
中国人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与竹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养成了竹的文化精神。而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寄托着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明代-钱榖竹亭对棋图
明代司马光归隐图
金城 竹荫静读
吴昌硕 山林幽聚图
张大千 寻梅图
张大千 蕉荫避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