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在华县的衣冠冢

邮箱:3125136050@qq.com


魂冢前祭英灵

作者:闫广勤

从华县西马村南行一公里左右,有一片高亢的台地,这里就是郭子仪招魂冢遗址。招魂冢又名衣冠冢,是葬时不得其尸,即用死者生前衣物招魂而葬的坟墓。相传,郭子仪招魂冢埋的是郭子仪的一双战靴。

郭子仪真身葬在何处?为什么他没有葬在故里而要修招魂冢呢?

郭子仪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以85岁高龄在京城长安(今西安)去世。为表彰他的盖世功勋,德宗特予以他陪葬建陵的荣誉。建陵为唐肃宗之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唐肃宗是唐德宗的祖父、唐玄宗之子。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叛军很快控制了黄河南北,并于次年6月占领了京城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太子李亨逃至灵武(在今宁夏)即位,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肃宗朝廷仓促建立,兵微将寡,无力保护自己,更无力指挥平叛战争。郭子仪当时为朔方节度使,正在河北与叛军作战。闻讯后即率领5万朔方军来到灵武,肃宗朝廷军威始盛,才有了可直接指挥的雄厚军事实力。郭子仪辅佐肃宗,于至德二载(757年)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建立了盖世奇功,稳定了肃宗的地位。肃宗曾十分感激地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因此,郭子仪死后为唐肃宗陪葬,是对他奠定肃宗地位这一功绩的充分肯定

郭子仪为唐肃宗陪葬于礼泉县,是对他的极大褒奖,但给其故里后裔祭坟扫墓带来不便。因而郭子仪后裔在西马村南边高燥、宽展的风水之地建起了招魂冢。

此冢建于何时?不得而知,但不会晚于明朝。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至万历七年(1579年)任华州知州的石元麟,在此立一块“汾阳王之墓”的石碑。清朝康熙(1662-1722年)时,曾有一次扩建。清乾隆(1736-1795年)时,陕西巡抚毕沅,也在此立碑以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冢后东北角下陷,出现一个深洞,当时有人下去观察了墓内状况。洞深约一丈,古砖箍成,下方上圆,有炉一座,无年月铭刻。炉正西有一斜洞,宽约4尺,高约4.5尺,东西长约9尺,亦由古砖箍成,双镌圆卷,无其它藏物。

民国时,郭子仪招魂冢连同附属耕地约几十亩地。墓园占地五亩,有墙圈起。园内柏树参天,浓郁苍翠,密布成林。墓冢坐北朝南,底面周长约20多米。冢前树大碑一块,碑前有过殿瓦房三间,过殿两侧有瓦房四间,有石碑数块。再前是一砖门楼,上有一石刻颜体“敕建王坟”的横眉,可证此冢为皇帝批准所建,但为何朝哪位皇帝,则无记载。

郭子仪招魂冢庄严、肃穆,其后裔及其故里人民,在这里祭奠扫墓,以寄托自己对他的深切怀念。西马村郭子仪后裔将其称为“王坟”,每年清明节前三天,在族长的组织下,由民间乐队(当地人称为“乐人”)沿村中三道巷吹奏三遍,然后全体男子郭氏宗亲即由乐队引导,来到王坟举行祭拜扫墓仪式。

可惜的是,郭子仪招魂冢已于“文革”中被平,在这里建了白家河小学。墓园中的石碑也仅存明朝石元麟所立“汾阳王之墓”碑,还为招魂冢留下一点痕迹。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郭子仪与陕西华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