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铁血契丹简史(10):萧太后的巅峰之路“澶渊之盟”
雍熙北伐失败后,宋太宗赵光义再无大战,北宋对辽的战略由攻转守了。在接下来大致和平的时期,主政的辽太后萧燕燕也没闲着,全力打造自己的“管理团队”,这其中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契丹化的汉人“韩德让”,他也有个契丹名—耶律隆运。
1、大国重臣、太后隐事
韩德让的祖父出生燕云地区,起初是作为战俘奴隶进入到契丹贵族圈,后来因为才能突出受到赏识,不断加官进爵;到了韩德让父亲韩匡嗣,已经官至辽国西南招讨使;此时韩氏开始与契丹深度融合,与契丹最显赫的后族萧氏联姻。韩德让的母亲就是萧氏族人,也可以这么说,韩德让是汉和契丹的混血儿。
据说在韩德让年轻时,就与萧燕燕有婚约,但在两人结婚前,萧燕燕被选为辽景宗的皇后,两人蜕变为臣子关系。韩德让在辽景宗时,做人谨小慎微,在对宋高粱河大战中,立功升迁为南院枢密使。
但没想到的是,年轻的景宗突然病死、守寡皇后萧燕燕才29岁!韩德让作为顾命大臣挑起了重担,萧燕燕也对他非常信任、委托政事。两人许多场合都极为亲密。
“萧氏与韩德让私通,派人缢杀其妻,韩德让出入(萧燕燕)帐,与(萧燕燕)同睡同起、共桌吃饭,宛如夫妻”--《宋会要辑稿》(译)
注意,上述这句话是宋朝人写的、辽史中没有这么露骨的记载。在宋朝,从朝廷到民间都传出了大辽萧太后下嫁宰相韩德让的不伦事情、言语甚为鄙夷。宋人建国以来就打不过契丹、却从心里鄙视辽人,说他们没有伦理观宛如野兽、当然宋人更不支持封建中的女性掌权。
事实上,许多学者也认为萧太后确实下嫁给了韩德让,根本原因还是当时契丹民族还带有原始婚姻色彩,不具备宋朝的道德约束。
韩德让的一生并未辜负太后萧燕燕,他摄政期间,抵挡了宋朝的雍熙北伐,团结契丹贵族,重用贤能,推行科举制度,为辽的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德让最终官至大丞相、总南北枢府事,地位显赫,当时许多契丹贵族都未必能及。据学者分析,韩氏历经三代,成为了辽朝仅次于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的第三大贵族,掌权居要位之人数以十计。
2、以战促和、澶渊之盟
萧太后倚靠韩德让,国力迅速恢复。雍熙北伐的18年后,萧太后与辽圣宗、韩德让,率20万大军御驾亲征。这排山倒海的气势,宋朝廷内吵成了一团,宋真宗几乎要放弃开封南逃了,最终是宰相寇准力挺皇帝亲征。这样,萧太后与宋真宋在澶州城开始了对峙。经过一番博弈,萧太后觉得要完全吞并宋朝几乎不可能,宋真宗觉得肯定打不过辽兵铁骑、也不打算收复燕云地区了,双方最终一拍而和,签下“合同”约定为兄弟之国(注意,宋朝结束了五代中的儿子国传统),但宋朝每年得交“和平费”。
公元1009年,辽太后萧燕燕病死、年57岁,葬于乾陵。两年后,韩德让去世、年71岁,乾陵旁建庙在往生中继续“侍奉”萧太后。
“榆林塞下旧红城,四面寒泉彻底清。行殿昔留耶律驾,断桥曾驻乞颜旌。
蛟龙戏水当年事,赑屃埋蒿此日情。立马林皋一回首,群鸦飞处夕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