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顺道而为才可得福,逆天违势终究是祸

一、

何谓道,厚道就是道。

《易经》之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你对人生处事的态度有所动摇,或者想追求一个完全正确的人生态度,那么厚道、善良就是最好的方式。

不以自己的主观标准评价别人的人生,不因为自己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任何伤害,更不会对别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以这个原则处事,用厚道、善良、智慧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原则,这才是能够得到福报的处世智慧。

在《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候王得一以天下正。”

自古以来与大道统一的事物:天得道就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山谷得道而盈满,万物得道而生存,候王得道可以作为天下的君长。

那么“道”是什么呢?“道”就是“弱者道之用”的智慧状态,凡事不以主观强势左右事物,一切顺其自然,以善良厚道谦下的姿态处理问题。

就像《道德经》说:“我有三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就是厚道的处事方式,这也是人生终身受益者的哲理。

人生多一些和气,放下自己的主观智巧,一切以厚道处事,这样的人生怎么会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呢?

不要处处拿自己的小聪明当做人生的主要行为方式,因为在人生漫长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片面认知察觉不了世间万物的规则,唯独放下自己主观上的小聪明,才能更合乎于自然。

所以能够支撑人生,在漫长过程中有一个好结果的,一定是以厚道为基础的大智慧。

晋献公五年的时候,晋献公征伐丽戎,俘获了骊姬和骊姬的妹妹,将她们两人纳为自己的宠妃,而骊姬与她妹妹两人则是典型的蛇蝎心肠。

在晋献公十二年时,骊姬生下了奚奇,后来晋献公私下提议对骊姬说:“我想废掉从前所立的太子,将奚奇立为太子。”

骊姬当时流着泪假惺惺地说不同意,以便于取得晋献公的信任,甚至表面上假装称赞太子,但是暗中却让人诽谤中伤太子,图谋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甚至趁着晋献公外出打猎时,陷害当时的太子,诬陷太子下毒。

后来太子被逼无奈选择自杀,骊姬的儿子也顺其自然地继承太子之位,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所有背离道德的行为,最终都需要自己付出代价。

当晋献公临终前,想要立奚奇为君,就嘱咐荀息辅佐,但是因为骊姬先前的不法途径早已招致多人不满。

当晋献公去世时,有人合谋在晋献公的灵前杀死了奚奇,荀息又要立骊姬的二儿子为君主,而他的二儿子不久也被杀死,就这样,骊姬的如意算盘以悲剧结束。

二、

很多人时常抱怨说厚道会吃亏,厚道或许会损失当下暂时的利益,但是你怎么知道耍小聪明,就一定能够得到长久的福报呢?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不确定一个厚道的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但是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以奸诈换来的只不过是一时得利而已,以道修身的方式,顺其自然,才能获得最后良好的结局。

所以放下自己的戾气和主观,不可只看见一时得失的狡诈,才能使人生得到长久的发展。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说: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亦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多端,温暖的时候万物生长,寒冷的时候万物就失去了生机。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样,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所得到的福分比较淡薄;而那些性情温和而又乐于助人的人,不仅多福泽,且绵长久远。

善恶有报,从世事整体的运行规律来看,顺天顺事才可得福,逆天违势终究是祸。

不要拿当下的福祸得失当作好坏的标准,就像骊姬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奚奇登上太子之位一样,看上去如自己所愿,但是他的太子之位最后却以丧命为代价。

所谓厚道,绝不是过于懦弱的隐忍以及毫无心智的接受,而是以善良厚道作为基础的智慧行为,这样才能获取好的结果。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