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17:有所不知的智慧

《论语·为政》第17章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17章,是孔子教育子路的一句话。由,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一个学生,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大弟子。

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上有三对关系,一文一武,武的粗鲁而勇武有力,文的比较有才能,十分相似,非常微妙。说出来,大家就知道是谁和谁了。

第一对,就是孔子和子路,孔子是子路的老师,也是子路的主公。子路呢,是一个很孔武有力的赳赳武夫,在孔子以文雅为主的弟子中间是非常非常特别的,但是对于孔子非常忠心。

第二对,是刘备和张飞。大家都知道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但是关公的有一段不可抹去的历史——他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张飞呢,是没有这样的黑历史的。

按照《三国演义》,关公千里走单骑去找刘备,在古城碰见了张飞,张飞以为关羽投靠了曹操,真是非常生气,并且和关羽大战了一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飞对刘备的忠心耿耿。

第三对,虽然也是小说中的人物。就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李逵的关系。李逵也是一个粗鲁的武人,但是对宋江忠心耿耿,是梁山中宋江的第一号小弟。

讲了这三对关系,大家就可以理解孔子和子路的关系了。孔子呢,在别人面前可能都端着,摆一摆老师的架子,但是就在子路面前,显得很随意,很放松,该骂就骂,该说就说,有时候骂的话还很重。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孔子不喜欢子路,反而说明孔子和子路的关系非常好,非常喜欢子路,真正把他当做自己人。

如果在一个人面前总是客客气气,那不一定把他当做自己人,但是当他在另外一个人面前非常放松,像在家的感觉,仿佛旁若无人,那一定是当成了自己人。

我们先来看一看孔子讲的这句话: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最后一个“知”,可以读重音。

由,就是子路的名字。以前讲过,老师教学生,一般都叫学生的名字,比如说在前面我们学的。孔子表扬端木赐:“赐也可以与言诗矣。”直接叫端木赐的名字,在这里也是直接叫子路的名字由。

诲呢,就是教诲、教导的意思,诲汝知之乎,就是说,子路啊,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知(求知)。

在这里还是讲学习,和前面的“学而不思”一章可以结合起来翻译:我来告诉你怎么求学,怎么才是正确的求知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什么就说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就说自己不知道什么。这是字面意思,也可以翻译成:你要弄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也可以翻译成,这才是聪明明智的啊)。

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啊,但是基本上可以告诉我们求学的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先弄清楚自己知道什么,自己不知道什么。

越是聪明的人,或者说越是有学问的人,越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越是没有学问的人,越是初学者,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

就像大家经常看一些励志性文章中讲的,饱满的稻穗总是弯着腰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知道自己的渺小,所以保持着谦卑的态度;越是空的稻穗,越是高高抬起头,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所以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刚好可以作为孔子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注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