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的家传宝鼎

很少有人注意到贾惜春的家传宝鼎,更不可能知道宝鼎的传奇故事。

贾惜春

《石头记》第五回: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脂砚斋说,贾惜春的结局是“缁衣乞食”。

贾惜春,人物原型为林之蕃。

林之蕃(1612-1673),林弘衍子,林材孙,字孔硕,号涵斋,别号积翠山陀。

性行醇正,状貌奇伟。曾“受业司空董崇相先生”。

徐兴公死后第二年,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林之蕃中进士。授嘉兴知县,“为吏清廉有声”,“自幼喜画山水,落笔苍润”。南明隆武时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吏部考功郎中。隆武政权灭,遂归隐山林,终身不仕清。著有《林涵斋文集》及《藏山堂遗篇》。

林之蕃曾祖父林材,字谨任,号楚石。弹劾张居正夺情恋位,名噪一时。

林涵春《明御史涵斋林先生传》:曾祖讳材,号楚石,万历癸未进士,与先生同科名,同观政,以忠谏建言国本,弹时相夺情恋位,谪戌边方。光宗嗣位,一岁三迁,擢铨垣,擢通政,擢都御史。郡志名臣。

《明史》:林材,字谨任,闽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舒城知县。擢工科给事中。吏部推郑洛戎政尚书,起张九一贵州巡抚,材极言两人不当用,九一遂罢。王锡爵赴召,材疏论,并及赵志皋、张位。再请建储豫教,又争三王并封之谬。屡迁吏科都给事中。劾罢南京尚书郝杰、徐元泰。经略宋应昌惑沈惟敬,力请封贡,材乞斩应昌、惟敬,不报。志皋、位拟旨失当,材抗疏驳之。二十二年夏六月,西华门灾,材偕同官上言,切指时政缺失。帝愠甚,以方修省不罪。吏部推顾养谨总理河道,材论止之。兵部将大叙平壤功,材力诋石星罔上,星乃不敢滥叙。其冬,复率同官言成宪不当为祭酒,冯梦祯不当为詹事,刘元震不当为吏部侍郎。帝积前怒,言材屡借言事诬谤大臣,今复暗伤善类,乃贬三官,余停俸一岁。会御史崔景荣等论救,再贬程乡典史。材遂归里不出。光宗即位,始起尚宝丞,再迁太仆少卿。还朝未几,即乞归。天启中,起南京通政使,卒。崇祯初,赠右都御史。

林之蕃父林弘衍,字守易,号得山,福建长乐县塘屿人,万历间以荫官户部主事、浙江副使,备兵温台。林弘衍深信佛教,曾经和徐兴公合纂《雪峰寺志》。善绘画。

林涵春《明御史涵斋林先生传》:父弘衍,号得山,援忠谏荫官,历浙江副使,备兵温台。政多平恕,闽人称四世簪缨,忠孝经术,萃于一门者也。

《石头记》中贾惜春出场时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林弘衍和曹学佺、徐兴公等人来往频繁,林之蕃应该也在场。

善于绘画

贾惜春从小喜欢绘画,但是不擅长画人物。

林涵春《明御史涵斋林先生传》:“属文之下,旁及山水墨迹,方言禅理。”

《无声诗史》:自幼喜画山水,落笔苍润,韵致更自萧疎。其为吏清廉有声,惟知奉公洁已,不善逢迎上官,遂为鹾使者所劾,竟拂衣归。一瓢一衲,寂隐山中,因写山水一幅寄馀同邑荆毅庵,盖其同门友也。烟云泼墨,点染精工,上题绝句曰:“与君隔别几经秋,云水无缘接旧游。若问故人生计在,石田茅屋隐山丘。”亦足想见其诗中有画矣。其父弘衍,号得山,繇恩廕,擢民部郎,亦深解画理者。孔硕殊有凤毛,故足述云。

《竹间十日话》:退隐吴航唐屿。值海氛恶,徙归,居嵩山藏山堂,以画兰竹自况。

林之蕃善于绘画,存世画作七幅,三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缁衣乞食

贾惜春亲近佛门,家里有佛书。

《石头记》第七回: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

林之蕃受父亲影响,从小亲近佛教。从青年时期开始,林之蕃就以居士身份热心参与佛门事务,与佛门人士多有交往。崇祯六年癸酉(1633),林之蕃与曹学佺一道,延请永觉元贤禅师主持鼓山涌泉寺,短时间内使涌泉寺在废墟上百废俱兴,重现法门盛景。林之蕃的著述,据后人整理的《藏山堂遗篇》,仅存诗53首、文8篇,连同未收入的有限禅林碑刻和刻经序文,如《吸江兰若记》《心一禅师塔志铭》等,基本上多集中在佛门人与事上。

林之蕃中进士的时候,贾母原型曹学佺有诗送之,诗中提到林弘衍、林之蕃父子深信佛教。曹学佺《西峰集》送林孔硕:

凌风玉树本翩翩,登第犹当美少年。

祖德每依青琐梦,父书时读贝多篇。

抡才已献明光殿,度世堪乘般若船。

莫讶临岐深致嘱,功名惟可助因缘。

明亡后,林之蕃即发愿终身素食,缁衣乞食。许多同僚归顺清朝,唯林之蕃甘愿隐居圆觉寺乞食也不降清。林之蕃《悲秋》:“乞食孤踪追五柳,招魂双泪吊三闾。”有一次有些朋友蓄意前来寻访,劝说林之藩归顺满清,林之蕃得知消息后,杜门不出。写了一副对联:“满朝袍笏迎新主,一领袈裟哭旧君”贴在大门两边,以尽忠奉君气节,其同僚见过这副对联都自愧满羞而散。

甲申鼎革,隆武称制闽中。朱继祚、黄道周深赏林之蕃忠义清廉的品格,造庐邀共事,虽经林之蕃谢却,仍以御史举荐。奈何朝臣擅权争利,结党营私,林之蕃不久即退隐祖居地长乐吴航唐屿,后返回福州三山故庐,一再婉拒同辈僚友的反复出仕劝驾,累以衰老辞,继青年之后再次结庐于鼓山积翠岩,“蒲团竹杖,以资俯仰”,潜心著述,终其一生,再未涉足仕途。其所著述于此时尤多。

作诗明志

林之蕃所作诗“其古体则浸淫汉魏,其近体则胎息李杜,无句不隽,有篇皆佳”,然不轻易示人,流传下来也不多。

《竹间十日话》:公诗有《雪谱》、《渔况》,皆寓洁身之意,如 《咏苏武啮雪》末云:“不是雪不寒,志士心血热。匈奴牧马来,相见惊咋舌。分付李将军,勿复多言说。”《咏故港》云:“一纶舒卷水云间,阅尽浮沈意思闲。 别港鱼肥招不去,绿蓑惟恋旧溪山。”《悲秋》云:“蓬户才经兵燹馀,架头犹剩几残书。村墟死徙乌啼屋,阡陌荒芜鬼荷锄。乞食孤踪追五柳,招魂双泪吊三闾。 道人久矣忘机事,家傍深溪不钓鱼。空林疑是旧时钟,回望天边倚短筇。蔓草讵能成远志,残云无力起奇峰。”此诗或指林子野事。“百年人对千秋史,一室灯明半夜蛩。吾道固应穷到底,青山何独肯相容。”此数诗皆为胜国而发。

性烈

林涵春《明御史涵斋林先生传》:先生守清白,贫约自检,楚石公最爱其静默持重若老成,不以才学炫人。

贾惜春性烈,外柔内刚。林之蕃性烈,积恨,疽发背,卒。

林涵春《明御史涵斋林先生传》:世居吴航唐屿,出屴崱峰头,有里民盗葬。先生以全闽风水持论,忤乡之权贵,一时附者交讧。先生性烈,积恨,一夕疽发背,卒。林子曰,前辈言,楚石公能以戆章发挥忠荩,先生独郁郁孤愤,以终其身,时有不同也。至于持论忤乡贵人,亦以激烈而死。语云,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是不可以已乎。惟当群小附和献媚之时,疾风劲草,有关于世道人心,则先生虽死,至今犹生矣。

林之蕃和方以智等反清志士关系密切。全祖望《鲒崎亭集》:闽县林之蕃亦以谋起兵死粤中。或系误传。

暖香坞

贾惜春居在暖香坞、暖香岛。林弘衍家在在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塘屿村。林弘衍备兵温台。温台、暖。糖、香。林弘衍家,可以称暖香坞,长乐又有塘屿岛,暖香坞、暖香岛都不错。

贾惜春居住在暖香坞,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一冷一热,形成鲜明对比。其实《石头记》的热带地理特征十分明显,薛家石林涛园这种清凉地方反而是极少数、罕见、个别现象。

家传宝鼎

贾惜春家中“案上设着大鼎”,和周围环境极不匹配,十分奇怪。

林之蕃的曾祖父林材,收得一个宝鼎,篆箕子受命文,价重千金,是林家传家之宝。有富人设诡计陷阱,意欲巧取豪夺此鼎,林之蕃假意成交,用鼎砸在富人头上。

林涵春《明御史涵斋林先生传》:楚石公清介于物无所好,惟珍藏一彝鼎,篆箕子受命文,斑驳陆离,价重千金。公没遗嘱归先生。先生泣受,每遇公讳辰,捧鼎焚香,涕奠。有富室黠而暴者,索父得山公官逋,探鼎为质,往复百计威胁。先生偿以所遗屋,不许。先生曰:“若窘我者,为鼎故也,可碎不可夺。”睨富人,捶鼎。富人心恋鼎,退去,又使人谄进三百金,并破前券。先生曰:“彼以利诱我,不得,必杀害我,留此身,不可以鼎自戕。”召富人,予鼎,阴绐之。:“吾鼎受先资政,无轻予汝。待焚香庙告,令破券耳。”富人喜,心怦怦动。先生抱鼎告曰:“孙蕃不能守传器。”向富人一击,头几碎,窜去。

徐兴公喜欢的高明《琵琶记》中有丫鬟名为惜春姐。

疑似徐兴公作品《西湖二集》第十九卷侠女散财殉节,提到《琵琶记》惜春姐。

谢肇淛《小草斋集》有二首惜春词。

陈一元《漱石山房集》卷五《花朝集洪汝含宅观鸣凤记共限场字》:惜春无奈卉群芳,酒伴相招到草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