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草书典范——明韩道亨所书《草诀百韵歌》与高进《草诀百韵歌》草书集,当今学草书的重要参考字帖(典藏)
《草诀百韵歌》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歌诀,学草书的重要门径,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很多版本,有王羲之的、韩道亨的、董其昌的等等,然据相关数据显示,《草诀百韵歌》最早见于北宋,以王羲之之名出现的《草诀百韵歌》实为托名之伪作。
至于书写《草诀百韵歌》的韩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详,据他自署此帖书于明万历41年,则应当生于明神宗万历初年左右。此书宗法二王,法度严谨,当是一位关心书法教育及精于草书的书家及学者。
《草诀百韵歌》最大的特点,化复杂为简单,最适合自学草书入门。本《草诀百韵歌》帖乃当今书家高进先生取王羲之、韩道亨、董其昌之精髓,以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为蓝本,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临写与创作。此墨迹写本,笔画清晰劲丽,不只可以藉以了解书中所述草书及其行笔的规律,亦可藉此以硬笔或毛笔临摹草书清丽的笔致。
草书要写得精美,是书法中最难的事。点画像龙蛇游走一样,竞相在笔端中呈现。
如毫厘般细微的变化虽然要分辨。形体和气势更要要求完美。(左旁)有点的才是「水」。
只竖钓的则是「言」。宀头(即宝盖头)不写左边的点。辶旁遶向左时,东边的弯不用写。
「知」和「去」的末笔,长的是知,短的是去。「每」和「安」要仔细看。「步」字,是「牛」的末笔往左下拉。
「羞」字,是「羊」字的下面再加「田」。「六」和「手」连写即是「禀」。「七」和「红」连写即是袁。
「十」和「朱」即是「奉」。「三」和「口」即是「宣」。左边(阝)和「贝」都写成「丁」的反抅。
右边偏旁的「刀」(刂)和「寸」都写成一弯加一点。「曾」和「差」,头部写法一样。
「归」和「浸」,形体大致相同。「孤」和「殆」,写法很相似。「矛」和「柔」几乎一样
「熙」和「照」,「思」、「惠」、「鱼」三字和「画」字很像。「禾」、「乎」、「手」三字和「年」字很像。
既要防止把“吉”写作“古”。更要谨慎别把“画”写作“连”。“宁”的写法与“叔”相似,而稍繁了一点。
韩道亨草书《草诀百韵歌》并附楷书释文
《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书写的。《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出差异之处,以便於记忆,第三韵“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草写“水”字、“言”字的差异只在於“水”字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
73
74
80
92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