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培 | 教育贵在无痕
【往期回读】
教育贵在无痕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暑假期间,与几个家长闲聊,三句话不到,就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个家长反映,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变得不听话了,父母一开口,就说烦死了,急于躲开,这家庭教育简直无法进行。家长说完,把目光盯住我,说要求教一个家庭教育的法宝。“能有什么法宝呢?”我说,“如果真有所谓法宝的话,那就是少说话,多教育。”几个家长露出一脸的迷茫:教育就要说话呀,少说话,怎么能多教育呢?
其实,生活即教育,家庭生活中充满了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上行下效”,就是教育。在家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事事,无不是对孩子的教育。当然,说话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不只是父母对孩子说话,夫妻间说话,兄弟姐妹间说话,邻里间说话,晚辈与长辈间的说话,说话的内容和态度,水平与艺术,都会对孩子产生教育的影响。但对孩子教育产生更广泛、更直接,更形象、更深刻作用的,不是说话,而是家庭成员的品德行为,家庭的文化氛围。父母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处事方法,人际交往,社会责任心,生活习惯,娱乐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无一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教育。古人就有“不言之教”、“无声之诲”的说法,强调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在孩子眼里,父母对孩子说的话未必都是真实的,父母的行为才是更靠得住的。父母工作马虎,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满口粗话,却要求孩子礼貌待人;父母不尊重老人,却要求孩子孝敬长辈;父母虚度光阴,却要求孩子珍惜时间;父母一掷千金,却要求孩子勤俭节约;父母肮脏邋遢,却要求孩子讲究卫生,如此的言教,不是显得很苍白吗?在孩子心目中还有多少分量呢?其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
生活即教育,就是把教育的要素“溶化”在生活当中。就像把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溶化在可口的汤里,孩子在喝汤的同时,就得到了维持身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包括诚实、勤奋、俭朴、自信、认真、踏实、友爱、孝敬、礼貌、整洁等,都应“溶化”在生活中,让孩子在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取这些元素,经过消化与吸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与生活脱离的说教,常常刻意地把教育要素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灌输给孩子,这样的做法就像硬逼着孩子吞盐块一样,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抵制。
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训,对教育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要努力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许多为人父母者这样说:“我们小时候,父母整日在田间劳作,从来没有时间教育我们,不过问我们的学习情况,我们不是照样成长得很好吗?”其实,当你的父母拖着劳累的身躯回到家中再喂猪、烧饭的时候,他们勤劳朴素的品质难道对你没有教育的影响吗?当父母把浸满汗水的辛苦钱拿给你去缴学费的时候,你的心灵难道就没有受到一点震撼吗?当父母把你裹在温暖的怀中顶着刺骨寒风送你到医院治病的时候,你难道就没有体验到伟大的父爱、母爱吗?所有这些,都是父母对你的教育,只不过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比用语言表达的教育更容易撞击心灵。
教育如同女人的打扮,刻意修饰的痕迹暴露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打扮贵在自然,教育贵在无痕。放下教育的架势,隐藏教育的痕迹,身教比言教更容易做到这两点,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应当从这一角度理解“少说话,多教育”。
更多作者作品,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