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屹视线/世界名校之路6】(文字版)五要素决定: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中国晚上好, 美国早晨好!
感谢大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借由网络再一次汇聚到一起,共同参与【陈屹视线—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
这次是第六期。
陈屹
【陈屹视线: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平台,从当初的想法、实施到今天第一期里最后一位嘉宾完成,一路走来,主持人我的感谢之情,实在无以言表。分享嘉宾们真的是用心磨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在做着每一期。
怀着无限感恩之心,不仅感激他们对彼此对教育理念、公益理念的认同,还有,每次分享背后来自各方的支持者。虽然我们大多未曾谋面,然而他们也都在尽心竭力的奉献着,当然,也离不开一呼百应的分享群,如此之热情的听众,感谢大家给予我们温馨的支持与反馈。
今天下午,我与【环球日报】记者,原本一个小时的采访,变成六个小时的关于中美教育的探讨:”何谓彼此教育之精髓“。这也让我想起儿子在美国著名的寄宿高中安多佛读书时,对我说:“我的老师他们许多都毕业于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如果大学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工资可以高出几倍,但是他们选择做老师、做教育,就是因为他们爱教育、爱我们。”
记得2015年末,在美国360群的一次教育系列分享里,我从”道与术“的理念剖析了何谓美国名校的真谛,令许多已经在美国从事教育几十年的教授与家长欣慰,他们说:”陈屹你用一种崭新的视角, 循序渐进的剖析、展示了为何美国名校之世界顶尖的内涵“。
【陈屹视线】这几个月的分享内容,其生命力在于我们的分享全部超越了个人的小我,超越了一些量化的“术”的范畴,而进入了道的层次,是从表象的成长成长结果,延伸到心路历程中。
郭力老师
我们同属一代人
太多的教育理念相通
太多的心照不宣
这一切让我们彼此成为灵魂的挚友
就在今天,将在此时
作为出版人和地道文化人的郭力老师
将为大家分享她的育儿反思与感悟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大家好,今天有幸得到陈屹老师的邀请,在【陈屹视线】平台上分享。本期我的分享主题是,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这个主题来自于我最近与其他十九位妈妈共同编写的《送孩子去常春藤》一书,其中我的一篇文章叫《陪伴的艺术》,从中延伸出一些更充实的内容、更多的话题,来解读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对于这个题目的解读,
有一些小题目,延伸出一些话题。
1、安全感,对于孩 子意味着什么?
2、富养和穷养的两个根本基点。
3、什么底蕴 能让父母去放飞儿女?
4、东方 家庭VS西方家庭。
5、教育的王道何在?
在这些小题目之下,
还有些更具体的、延伸出的观点,
希望与大家分享。
壹
安全感对于孩子
意味着什么?
在孩子的0—13岁,家长的关键词是亲密和用心。
家长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用亲密和爱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有足够的安全感的孩子,才会去追逐梦想。现在很多孩子包括我们的女儿,他们为什么敢于追求梦想,因为他们从小得到了父母足够的爱。如果孩子缺少安全感,就会一直追求安全感,缺少爱的孩子,就会一直追求情感上的安全感。
经常在婚恋节目中看到,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说,我很缺乏安全感,希望在婚姻中找到安全感。这让我推测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当然,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是你的爱是否能让孩子真正获得精神上的、情感上的足够的满足呢?有的父母可以做的很好,但有的就未必。
父母们都应知道,应该给予孩子亲密的陪伴,让孩子跟父母有很好的感情互动,这非常非常重要。我亲身感受到,我的孩子也是从小一直陪伴,从小没有离开过她,给予她足够的爱,让她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贰
富养和穷养的
两个基本点。
我们经常会讨论到,也常有这样的观点,比如富养女儿穷养儿子。我认为,无论男孩女孩,父母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都应该提供精神上的富养,这包括比较优质的基础教育、广泛而高质量的阅读、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还包括各种旅行、远足等开阔视野的体验,这种精神上的富养非常重要。
在物质上,应该适度提供。即使经济优越,也不应该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容易造成孩子缺少独立性,没有自我奋斗的动力,更可能使孩子成为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我自己也接触到一些家庭优越的富二代,也许他们也还可爱纯真,也不是纨绔子弟,但是明显缺乏自我奋斗的动力。因为他们在物质上一直被过度满足,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已奋斗的东西,父母也没有让他们通过自已独立的努力去争取什么,所以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缺少自我奋斗的动力。
但是我也有一个观点,如果物质上过度匮乏,也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对某种东西过度匮乏,他对这种东西的心理饥渴感会伴随终生。比如有些贪官,我注意到他们大部分小时候都生活特别困苦。这种困苦的境遇再加上价值观,成长的环境又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等种种问题,导致他们一旦权力在手就贪欲暴涨,实际上那些所得远远超出满足他们的正常生活需要,而贪婪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我认为物质上的养育要适度,既不能过度满足,也不能过度匮乏,让孩子得到适度满足。不管是富养还是穷养,在前期教育,在父母需要用心、亲密的阶段,我们是要发现孩子,为孩子配置教育资源。父母为孩子配置教育资源,是每一个父母都在做的。
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父母往往用了洪荒之力。以前是通过职业选择和人脉获取,现在通过学区房或重金来获取。我是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就为她配置教育资源。当时我在北大研究生毕业,比较容易找工作,因为当时已经选择了要孩子,就决定留在北大工作,这样孩子可以上北大幼儿园、北大附小、北大附中。
还有一些更不容易的妈妈没有这样的条件,她们是怎么配置教育资源的呢?我女儿人的同班同学,妈妈是大学的英语老师,但不是重点大学,也没有附小、附中的资源。妈妈就为了孩子的教育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到中关村二小去做英语老师。在这孩子上中学时,妈妈又去人大附中做老师,孩子就去人大附中上中学。从小学到中学,妈妈就为了孩子一直换工作。后来这孩子考到北外英语系,再后来在北理工教英语,也获得了很好的回报,很为她们高兴。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年龄的家长是如何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在,还可以选择学区房、私立学校、到美国读书等等,这也是精神上的富养。还有一点请大家注意了解,优质并不等于适合,与孩子高度的匹配才是最好的。
现在的父母都越来越理性。我们家的片区是配的中关村三小,大家都挤破头要进去,而我们单位的一位编辑则选择了万泉河小学的学区房。她的考虑一是房子太贵,二是担心中关村三小竞争过于激烈,怕孩子心理压力太大,不快乐,有挫败感,所以就选择了竞争压力不是那么大,又有努力空间的万泉河小学,而且这所学校也同样有很多孩子考上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我的这位同事她不仅配置资源,而且为孩子考虑的更周全,在兼顾学业压力的同时让孩子能保持上升的空间,这就是重视教育的匹配度。
然后是如何发挥优势和弥补短板的问题。其实,父母都会有一些教育资源。父母的资源越多,教育的条件就越好,孩子更好发展的几率就越大。我发现从北大毕业的孩子,家里是教师的非常多。因为教师家庭本身自带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还有就是,如果自己的家也是身处名校氛围中,不妨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如我在面见作者或者与北大的教授交流的时候,我会带着孩子,让孩子充分汲取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
弥补短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的短板是英语,但是我们注意弥补。我们女儿还在幼儿园时就请了英语家教,在小学三年级时还参加各种英语的冬令营、夏令营,新东方等等。我们虽然为孩子创造的教育条件很好,但是在锻炼孩子生存能力方面就略有欠缺,我们的环境让孩子比较不接地气。为了弥补这个短板,我们在小学时让孩子摆摊卖书,一个学期下来她学到很多,知道怎样招呼人、让书有人买、怎样定价怎样推销,警察叔叔来了不让卖怎么应对等等,后来这些事情孩子都能自己应对,这也是成长。
叁
什么样的底蕴
让我们放飞孩子。
关于青春期,
在此我强调两点,
家长的陪伴要做到信任和放手。
我的孩子在十五岁时,有一天回来孩子说,妈妈周末我要去郊游,可以吗?我说可以。她又说,一起去的有男生有女生,可以吗?我说可以啊,有男生有女生可以互相帮助。过了一会儿她又问,妈妈我们可以在外面过一夜吗?我说可以啊。可是又过了几天,孩子回来说,妈妈我们去不成了。我问为什么呢,她说有家长不同意。
我也很感叹,在另一次分享中提到这件事时,现场的有些家长说他们也会不同意。 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我认为不会有任何担心,孩子已经十五岁了,已经青春期,应该信任和放手。
什么样的底蕴可以让家长放手,这个强调的是家庭价值观。在孩子十五岁之前,我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给了孩子怎样的价值观?如果这些价值观是很强大很正向的,我们就可以放手,不用什么事都担心都不信任,我们不信任孩子其实是对自已的不信任。
我对于青春期的看法是,真的要信任和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并且允许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偏离正轨。青春期,是孩子追求自我认同,希望独立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有偏离正轨的行为,这个正轨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学校的认同、家长的认同,比如打游戏、动漫都属于偏离正轨。其实家长和学校应该允许孩子有一些偏离正轨的行为,有一定的包容度、弹性,顺势而为是妥当的态度,可以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
有一位妈妈,她的儿子特别爱打游戏。但是,她包容引导,并没有一味反对,还送给孩子三国的游戏,后来孩子因为喜欢这游戏,特别爱上了三国这本书,这也是一种收获。最后孩子一边打游戏,一边上了哥大。这位妈妈的作法很明智很聪明,对于青春期,确实需要宽容和弹性。
我观察青春期的表现,青春期的叛逆也是各种各样。有的孩子看似很偏激叛逆,没有在正轨上,但是他即使偏离也能hold得住大方向,这样的孩子是与家庭价值观的强大有关系。如果在孩子十三至十五岁之前的教育非常有效,而且对家庭价值观的传递非常良好,亲子关系也很好,这样的孩子的方向感会很明确,他做事知道底线,所以他即使叛逆,即使做事张扬,或是想寻求叛逆的姿态,探索个性的发展,他也不会与你的教育南辕北辙。
像早恋是否都影响学习,也真不一定。我女儿的一位同学,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学习也非常好,一直都在年级前几名。男孩追求她,她也与其交往,交往时男孩成绩会下降,但女孩成绩从来不下降,一直很稳定。在人大附中保持成绩前几名实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她可以不受影响。
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
他们偏离到什么程度,能否收回来,
取决于我们给他们的价值观到什么程度,
取决于孩子在自我成长过程中,
是否有明确的方向感,
是否有行为的规则和底线。
所以应该在青春期,
允许孩子一定程度的偏离正轨,
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
肆
东方家庭
VS西方家庭。
在维持家庭亲子关系方面,东西方的理念是不同。特别是孩子成年后,东方是靠孝顺和亲情,西方是靠平等和尊重,对家庭关系的理念很不一样。东方的孝顺和亲情,让父母和子女彼此有很多介入,能明显感觉到没有界限和距离,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孩子成年以后要独立和分离的概念。
我们学习古汉语,知道有李密的《陈情表》,皇帝在任命李密做官员时,李密给皇帝上表陈情,讲到自己在幼时丧父母亲改嫁后,是奶奶一手带大与奶奶相依为命,现在奶奶有病要照顾自己不能去作官,这是基于孝道,皇帝也要批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入到骨髓的观念。
这样的观念,这样的关系是不太符合人的成长、精神、生理的发展的规律的。如果说孩子成人后没有走向独立,仍然与父母相互依存依赖,其实会产生很多问题和矛盾。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得到的知识,我们学习到的很多观念,成年后分离,保持距离和界限,更接近于现代生活的理念。
大家现在已经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但是,我们在接受时并不容易。我们是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父母在不远游,晨定昏省,我们没有分离的概念。所以,这对我们是观念的跨越,中国的妈妈在走向分离时,会很纠结和悲情。
电视剧《小别离》其中一部分很真实,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就像朵朵妈妈,让孩子出国的过程特别悲情和纠结,真如同我认识的妈妈的翻版。因为我们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起来,就不适应这样分离,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在孩子成年后就要放飞孩子,又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会纠结和悲情。
这样的状态,我们怎样做到不那么纠结和悲情,做到一定的分离,让孩子去独立,我们要守望孩子,妈妈需要心理上的成长。很多妈妈是自己心理上不独立,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要让孩子依赖我们,其实很多妈妈在情感上是很依赖孩子的,孩子能离开我们,而是我们不一定能离开孩子。这是需要很多妈妈引起注意的一个现象,因为这样不利于我们自己,也不利于孩子。
我之前也讲我缺少陪伴,现在妈妈都很注重陪伴。现在的孩子不缺少陪伴,而我们,甚至很年轻的妈妈,没有独立精神,在孩子面前没有自我,就无法与孩子很好地分离。有的妈妈在讲选择是否生二胎时,讲不生二胎的原因是家里老大不同意生二胎。我认为是否要二胎,应该是妈妈自已的选择。妈妈要有独立的自我,我们不去控制孩子,但反过来让孩子控制我们自己,也是不对的。我们也要达到独立的程度,真正实现与孩子的分离,各种进入自已的独立的精神世界。
伍
教育的
王道何在?
最后,教育的王道何在?
有这两段话是从不同的文章上看到的,
我觉得值得大家思考,在此分享给大家。
之一/
教育是资源,好的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
这个资源不仅是爸爸手上掌握了多少学区房指标,
妈妈的钱能把孩子送进多牛的私立学校,
而是父母本身的眼界、底蕴和判断力。
之二/
最理想的状态是:
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
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
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
既是为自已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
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起跑线,
因此,教育的王道就是——
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已。
谢谢郭力教师的分享,正如她老师所言,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因为陪伴,父母从孩子的童年到少年到青春期,不断了解孩子,也让孩子在不迷失自己的同时更加信任父母。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成长,成为一个完整、心灵健康的人。
还有,千万不要因为百般呵护而剪去孩子的翅膀,如何相信孩子,如何放飞他们的翅膀,更需要父母的智慧、心胸与格局。这一切,郭力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更长久的话题,供大家继续思索。
因为陪伴,
父母从孩子的童年到少年到青春期,
不断了解孩子,
也让孩子在不迷失自己的同时更加信任父母。
敬请期待我们持续更多公益分享!
【留美学子】篇篇精选
已发表数百篇 教育/留学 精彩好文!
《陈屹视线:世界名校之路》(文字+音频)
之一:
假如重来一次,父母的教训与箴言
之二:
在美国是这样拼“爹”的
之三:
当命运给了孩子“低”起点,母亲如何挑战“权威”
之四:
如何完成爱的课业,走进耶鲁
之五:
拼孩子不如拼自己
其它精彩文章
把三儿全送名校:歌星妈妈5个秘籍
【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上下千年对照表(收藏版)
美国名校之路的“道与术”(精彩演讲万字笔录)
西点给我一座桥 (图文68张)
美国100名大学优势专业汇总 (大学系列介绍)之十二
留学美国的10大潜力专业 (大学系列介绍)之十六
美国大学录取评审中的12项标准
(附50所大学录取指数表)
为何“出身”比你想象的还重要? 源于两类人
哈佛学生“质疑”北大院长:
没有人生方向有那么可怕吗?
父母需要何种进步,方能匹配儿女的未来?
父母犯了哪8个错,能让孩子愈来愈笨
美国名校最雷人、任性的广告语
上名校不一定成功!不上名校照样成功!
果真如此?
【留美学子】公益教育平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