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秦汉(一)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这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大葆台汉墓
遗址简介
大葆台汉墓由西汉时期的两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组成,编号分别是一号墓、二号墓,属于诸侯王级别的高等级墓葬,被认定为广阳王或燕王及其夫人的墓葬。
一号汉墓平面呈“中”字形,墓坑口大底小呈斗状,该墓主要由墓道、便道和墓室组成,其中墓室又可分为甬道、外回廊、黄肠题凑、前室、内回廊和后室等。墓内早期被破坏(墓室北面发现一个盗洞),部分因火烧而坍毁。
二号汉墓位于一号汉墓的西侧,也是大型木椁墓,坐北朝南,平面呈“中”字形。大葆台汉墓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并进行正式考古发掘的西汉时期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也是北京地区首次考古发掘的西汉诸侯王及其夫人的同坟异穴合葬墓,是北京地区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大葆台汉墓是北京地区迄今考古发掘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诸侯王及其夫人墓。大葆台汉墓首次通过考古发现证实了史料典籍中所记“黄肠题凑”,对研究汉代的丧葬制度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汉墓中出土的车马遗存,对了解与研究我国陪葬或殉葬车马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一号汉墓墓室全景
一号墓墓道内的三辆车马
玉舞人
六博棋
鎏金铜铺首
左右滑动→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河北满城汉墓
遗址简介
满城汉墓为西汉中期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园。由建造于山体中的刘胜墓、窦绾墓及附近的18座封土墓组成。1968年5月被发现,定名为1号墓。后又发现了2号墓。1968年8月,完成1号、2号墓的发掘。通过出土的铜器、漆器和封泥上的文字材料以及金缕玉衣等推断,墓主分别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通常称之为满城汉墓或中山靖王墓。该墓保存完整,作为汉诸侯王、后一级的大型崖洞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建造精巧,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是研究汉代“因山为陵”葬制的重要材料。
墓中出土的文物充分反映了西汉盛世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发展和医学、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渗碳钢、百炼钢、镀铬技术等先进科技的应用是足以改写中国科技史的重大发现,反映了当时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医工”铭文的铜盆,是研究中国古代针灸和医学史的重要资料。铜漏壶为迄今发掘出土年代最早的一件,对研究天文学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石磨、铜尺等文物为国内首次发现,对研究农业发展史和古代度量衡制度发展有重要价值。长信宫灯、博山炉、凤鸟纹杯等文物造型精美,制作精良,匠心独运,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典范制作,反映了汉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发展成就。
满城汉墓外景
清理二号墓南耳室
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
错金博山炉
左右滑动→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胡寿永、王仲殊、卢兆荫、张子明、郭义孚、姜言忠、屈如忠、杜玉生、蒋忠义、王振江、戴彤心、杨锡璋、杜在忠、王岩、段鹏琦等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遗址简介
吉林集安地区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的发现已140余年,先后历经金石学家、中外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关注。都城周边的遗迹以其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密集、等级高贵、外观完整、蕴含丰富等特征,展现了高句丽崛起过程中政治、文化、军事、经济、风俗的多方位的变迁轨迹,是高句丽鼎盛时期保留下来的珍贵的考古资料,揭示了高句丽民族在崛起初期的文化面貌以及与周边族群的交流、融合的进程,体现了高句丽在中原王朝、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文化链条上的历史地位,堪称东北亚考古遗产的宝库。
考古研究从依据客观遗迹和遗物为对象的独特视角,揭示了高句丽物质文化面貌,阐释其精神文化源流,展现多民族文化属性,完善其社会发展进程。1972年以来的文物保护工程主要有好太王碑碑亭、壁画墓封闭及化学封护、重点墓片维修和环境整治、王陵所在地点的土地划拨和居民动迁、墓区全覆盖安防工程、国内城城墙的局部归安、丸都山城瓮门、城墙及蓄水池的清淤、维护、重点遗迹的监测系统等50余项。高句丽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成果,使边境小城集安迅速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文物观光地。
丸都山城及山城下墓区远景区
丸都山城宫殿址全景图
铜灶
铁镜
高句丽铜鎏金器
左右滑动→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吉林省博物馆、集安县博物馆、吉林省考古学习班、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方起东、李殿福、柳岚、张雪岩、傅佳欣、金旭东、宋玉斌、王洪峰、安文荣、王志刚、李光日、孙仁杰、迟勇、董峰等
江苏徐州汉楚王墓群
遗址简介
江苏徐州地区的汉代楚王陵为西汉时期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及其王后的墓葬,时代延续整个西汉王朝,是我国汉代诸侯王陵中保存最完整、序列最清晰的一个系列。
徐州地区汉代王陵发现和发掘的较多,自1980年正式发掘第一座崖洞墓以来,已累计发现8处18座墓葬,它们分别是:狮子山2座、驮篮山2座、北洞山2座、卧牛山3座、龟山2座、东洞山3座、南洞山2座、楚王山2座。这些墓葬均分布在西汉楚国都城彭城(即今徐州市区)周围的山上,一般与徐州市距离不超过10公里。以上墓葬除楚王山2座汉墓和狮子山之王后墓未经发掘,其余7处15座皆经过考古发掘。
徐州汉代楚王陵能够排出比较明确的序列并归纳出一些基本特征,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对于汉代陵寝制度、典章制度、文物考古、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州地区汉代楚王陵考古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的缩影,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狮子山楚王陵墓考古发掘鸟瞰图
徐州汉兵马俑一号坑发掘
玉龙
陶跽坐甲胄俑
金缕玉衣
左右滑动→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铜山县图书馆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邹厚本、尤振尧、蒋赞初、王恺、李银德、邱永生、耿建军等
江西西汉海昏侯墓
遗址简介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列侯墓葬,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考古工作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以贵族和平民墓地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同时确认了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考古发现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是我国迄今罕见的保存较完好、结构较完整、布局较清晰、拥有较完备祭祀遗存、内涵丰富的西汉列侯墓园。考古发现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真实、完整地展现了海昏侯国国都、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的空间布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海昏侯国遗址图(航拍,上为北)
甲字形墓穴俯瞰图
金器
漆木器
玉器
左右滑动→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故宫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
杨军、樊昌生、徐长青、柯中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