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别拿虚幻的事物当作标杆

导语

我们都知道,传说中的尧、舜、禹、商汤、伊尹、周公等人都是贤人,人们都认为他们统治的时代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从孔子到屈原,他们都把这些贤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梦想着当下的政治能够像古时候那样清明。他们积极奔走,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我们应该承认,孔子和屈原这些人身上的品质是可贵的,他们有理想,有情怀,想拯救黎民,匡扶正义。可是,他们的认识却是有问题的,他们错在把理想的情况当作了真实的历史,并想回到那个并不存在的古时候,这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正确认识中国历史

我们中国长期以来都有大一统的观念,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统一始终是主流。因此,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一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在原始社会以及阶级社会的初期,不同的地域是各自独立的。后来,由于战争、民族融合等原因,我们才慢慢地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我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尧、舜、禹时期属于传说时期,中国其实在那段时间前后并不是统一的国家。可见,这些人是否真实存在,我们不得而知。即使,真实的历史上确实有这些人,他们的统治范围也不像后来那么大,他们也未必像先秦的典籍中称颂的那么贤明。

韩非对尧、舜的批评

其实,先秦诸子中就已经有人怀疑过那段历史。例如,儒家一直称颂尧、舜的德政。尧为天子时,经常派舜去感化人民。农民争田畔,舜去感化当地民众,一年后民风好了。渔民争水中高地,舜又去感化当地民众,一年后民风也好转了。制作陶器的人做出来陶器质量不好,舜依然去感化当地民众,一年后民风又好转了。儒家称颂的就是这样的政治,认为道德感化可以让社会风气好转。

韩非就提出质疑,舜的寿命有限,而人民之间的矛盾是层出不穷的。舜用这样的方式,每改造一个地方的风气就要用一年时间,照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教化好所有的民众啊!由此可见,尧、舜时期的这些故事,不过是后人想象出来的,真正的治国用这样的方法效率低下,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周公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刚刚,我们说了尧、舜。我们接着来说周公。我们都知道,周公在先秦的典籍中就是贤臣,爱国爱民。成王年幼时,就是他精心辅佐的。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周公在政治上最大的举措就是搞分封制,把国家分成若干个诸侯国。刚开始,这项举措似乎没有什么弊端。当时,周天子的权威还很大,国家也不断开疆扩土,未尝不是好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的权威渐渐丧失了。诸侯势力大起来了,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战争,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黑暗,战乱不断,人民苦不堪言。儒家很多知识分子都批评统治者不仁义,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放弃暴政和无休止的战争。可悲的是,他们一方面否定当代,另一方面却又称颂历史上的周公等贤人。他们有没有想到,老百姓有今天的痛苦,始作俑者不就是周公吗?你不搞分封制,国家怎么会分裂呢?国家分裂了,当然就会有战争啊!

由此可见,周公并不像儒家经典中说的那样贤明,他的分封制就是造成后来祸乱的原因之一。

我们始终在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人们对现状感到不满的时候,总会找一个标杆进行对比。其实,有的事物是虚幻的,是人们把它想象得太美好,总认为现实不如这个标杆完美。儒家称颂的古代的贤君名臣,其实有的人在历史上可能并不存在,还有的也并没有那么好。其实,我们不能嘲笑古人,我们今天的人往往也犯着同样的错误。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批评自己的孩子,他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己心中的标杆。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们总是埋怨自己命苦,为什么那些好孩子没有出现在自己家。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接触得多,缺点暴露得多,所以当然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好。相反,别人的孩子,很多缺点他看不到,当然认为那些孩子都是好孩子。其实,把别人家的孩子当作标杆,这样的父母就是最糊涂的父母。

还比如,我们中国当下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于是,很多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在他们看来,外国的制度是最好的,那些国家的人民最幸福。可是,今年新冠肺炎爆发后,我们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应对新冠肺炎能像中国这样高效有力?原来,外国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完美,关键时刻我们才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中国的发展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绝不能拿外国作为我们的标杆,那些国家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好。

总结

先秦儒家经典中称颂的古代贤君名臣,他们并没有那么完美,古代的政治也未必像书中写得那么清明。尧、舜等人可以作为凝聚民族精神的寄托,但不能把书中对他们的美化当作真实的历史,更不能在现实中照着那一套行动。中国几千年来,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喜欢树立虚幻的标杆,来表示对现实的否定。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糊涂的。

end

(0)

相关推荐

  • 桑老师说论语之——序言

    按:普通人有众多烦恼,就连天神也想得利益,请求如何得幸福,什么是吉祥(见附,吉祥经全文).世尊回答的第一句话很深刻,说: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本人看来比较吉祥了.因为有缘认识 ...

  • 大秦赋:天下苦秦久矣,明白了这是谁的天下,大秦的真相一目了然

    <大秦赋>播完了,但是关于大秦,关于秦始皇还远远没有结束,哪怕是秦朝都已经结束了两千多年,但是关于秦始皇的争论却一直没有结束. 熟悉昭烈君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历史爱好者,同时也是个秦迷,今 ...

  • 荣仓奈奈抱着与贺来贤人的孩子傍晚购物

    ▲ (樱井浪浪/译)樱花已开,但3月下旬的天气像是回到寒冬似的冷,某日傍晚6点,东京某住宅区内记者拍到了抱着孩子的长腿小脸女演员荣仓奈奈(31岁). 2017年,荣仓与贺来贤人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她那天 ...

  • 国学笔记||经典的事物有哪些特征

    导语 记得前几年,有个长者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记住,能够传承几千年的东西,绝对是经典."老人家说的是书法,其实他也建议我多读<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 ...

  • 徐师傅奇门笔记245:奇门看事物成败有三个重点,是符使用神间关系

    众位缘主,大家好,我是奇门徐师傅. 一个事物的成败有三个关系,符.使.用神: 1.值符克值使(正常情况),值使克用神,这事一般不成.值符.值使都克用神,这事更难成.但如果用神宫能量非常大,即使值使门克 ...

  • 哲学笔记——内因论和外因论——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

    作者:问之先生 辩证唯物论者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其内部,在其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 ...

  • 国学笔记: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和蔼态度与人交往,以平常的心应对事物:以古代贤人高尚心志自勉,厚积才能待机 ...

  • 国学笔记||《弟子规》不能代表优秀传统文化

    导语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国学热".人们能意识到让少年儿童接受经典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想法是好的不代表行动也一定是好的.有的学校或其他的机构让少年儿童去读<弟子 ...

  • 国学笔记||我们凭什么还要批判孔子?

    导语 最近,有个阿姨发了一段其他网友批评孔子的话,问我是什么意见.我说,这样的话是偏激的,这样的观点是要不得.其实,网上这样的话很多,看了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孔子是剥削阶级思想 ...

  • 国学笔记||孔子真的轻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底层人民吗?

    导语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 ...

  • 国学笔记||评判道德,效果比目的更重要

    导语 <吕氏春秋>上有这样一则: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 ...

  • 国学笔记||失去的总被认为是美好的

    导语 读过我写的<别拿虚幻的事物当作标杆>的朋友可能知道,古人给我们树立的有的标杆是理想化的,现实中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那些事物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出现过,或者已经失去了,人们当然会觉得那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