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别拿虚幻的事物当作标杆
导语
我们都知道,传说中的尧、舜、禹、商汤、伊尹、周公等人都是贤人,人们都认为他们统治的时代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从孔子到屈原,他们都把这些贤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梦想着当下的政治能够像古时候那样清明。他们积极奔走,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我们应该承认,孔子和屈原这些人身上的品质是可贵的,他们有理想,有情怀,想拯救黎民,匡扶正义。可是,他们的认识却是有问题的,他们错在把理想的情况当作了真实的历史,并想回到那个并不存在的古时候,这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正确认识中国历史
我们中国长期以来都有大一统的观念,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统一始终是主流。因此,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一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在原始社会以及阶级社会的初期,不同的地域是各自独立的。后来,由于战争、民族融合等原因,我们才慢慢地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我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尧、舜、禹时期属于传说时期,中国其实在那段时间前后并不是统一的国家。可见,这些人是否真实存在,我们不得而知。即使,真实的历史上确实有这些人,他们的统治范围也不像后来那么大,他们也未必像先秦的典籍中称颂的那么贤明。
韩非对尧、舜的批评
其实,先秦诸子中就已经有人怀疑过那段历史。例如,儒家一直称颂尧、舜的德政。尧为天子时,经常派舜去感化人民。农民争田畔,舜去感化当地民众,一年后民风好了。渔民争水中高地,舜又去感化当地民众,一年后民风也好转了。制作陶器的人做出来陶器质量不好,舜依然去感化当地民众,一年后民风又好转了。儒家称颂的就是这样的政治,认为道德感化可以让社会风气好转。
韩非就提出质疑,舜的寿命有限,而人民之间的矛盾是层出不穷的。舜用这样的方式,每改造一个地方的风气就要用一年时间,照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教化好所有的民众啊!由此可见,尧、舜时期的这些故事,不过是后人想象出来的,真正的治国用这样的方法效率低下,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周公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刚刚,我们说了尧、舜。我们接着来说周公。我们都知道,周公在先秦的典籍中就是贤臣,爱国爱民。成王年幼时,就是他精心辅佐的。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周公在政治上最大的举措就是搞分封制,把国家分成若干个诸侯国。刚开始,这项举措似乎没有什么弊端。当时,周天子的权威还很大,国家也不断开疆扩土,未尝不是好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的权威渐渐丧失了。诸侯势力大起来了,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战争,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黑暗,战乱不断,人民苦不堪言。儒家很多知识分子都批评统治者不仁义,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放弃暴政和无休止的战争。可悲的是,他们一方面否定当代,另一方面却又称颂历史上的周公等贤人。他们有没有想到,老百姓有今天的痛苦,始作俑者不就是周公吗?你不搞分封制,国家怎么会分裂呢?国家分裂了,当然就会有战争啊!
由此可见,周公并不像儒家经典中说的那样贤明,他的分封制就是造成后来祸乱的原因之一。
我们始终在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人们对现状感到不满的时候,总会找一个标杆进行对比。其实,有的事物是虚幻的,是人们把它想象得太美好,总认为现实不如这个标杆完美。儒家称颂的古代的贤君名臣,其实有的人在历史上可能并不存在,还有的也并没有那么好。其实,我们不能嘲笑古人,我们今天的人往往也犯着同样的错误。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批评自己的孩子,他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己心中的标杆。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们总是埋怨自己命苦,为什么那些好孩子没有出现在自己家。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接触得多,缺点暴露得多,所以当然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好。相反,别人的孩子,很多缺点他看不到,当然认为那些孩子都是好孩子。其实,把别人家的孩子当作标杆,这样的父母就是最糊涂的父母。
还比如,我们中国当下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于是,很多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在他们看来,外国的制度是最好的,那些国家的人民最幸福。可是,今年新冠肺炎爆发后,我们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应对新冠肺炎能像中国这样高效有力?原来,外国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完美,关键时刻我们才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中国的发展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绝不能拿外国作为我们的标杆,那些国家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好。
总结
先秦儒家经典中称颂的古代贤君名臣,他们并没有那么完美,古代的政治也未必像书中写得那么清明。尧、舜等人可以作为凝聚民族精神的寄托,但不能把书中对他们的美化当作真实的历史,更不能在现实中照着那一套行动。中国几千年来,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喜欢树立虚幻的标杆,来表示对现实的否定。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糊涂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