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姐妹·袁雪芬
就在第一代越剧名伶大红大紫时,嵊县甘霖镇柳岸村兴福庵旁的小河边,天还没有亮,袁雪芬和傅全香她们几个姑娘,就在“四季春戏班”师父鲍金龙的严厉监视下,练着基本功。一个上午练下来,有时连一口水也喝不上。袁雪芬的家住在杜山村,离柳岸村三里路。她的父亲是小学教员,为人清高,他坚决反对女儿学戏,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为要挟。但是袁雪芬主意已定,离家时仅仅拿了一把扇子,与傅全香同睡一张木床。一张关书放在了袁雪芬面前,袁雪芬读过一些书,认识几个字,只见上面写着:“三年学艺,四年帮唱,生老病死,各凭天命”。一次袁雪芬在乡下演出时得了伤寒,高烧二十几天不退,医生看了一眼,头都不回就走了。学艺六个月“串红台”后,袁雪芬随戏班到各地演出。1936年春天进入杭州的国货商场演出,在那里第一次挂了头牌。因为她的台风和戏路子极像王杏花,很快就被观众称为“小王杏花”。1936年9月,袁雪芬随班第一次到了上海,在泥城桥通商旅社小剧场演出,那一年她15岁,白天一个人都不敢上街。谁知时隔五年,刚满20岁的袁雪芬独树一帜,由她率先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新越剧”异军突起。在以后的岁月里,袁雪芬竟成为中国越剧的一面旗帜,这是她的父亲袁茂松万万没有想到的。1942年正月初五,一个被人们称为“闪电小生”的越剧明星马樟花,在人们新年祝福声和鞭炮声中,走完了她21岁的生命历程,满怀悲愤地离开了人间。马樟花与袁雪芬搭档三年,台上珠联璧合,台下情同姐妹,当袁雪芬听到马樟花去世的消息,久久说不出一句话,一口鲜血喷涌出来。
袁雪芬与马樟花
马樟花是越剧界最早成名的女小生之一。她10岁起开始学艺,圈内外对她的评价是扮相俊美,功夫扎实,是一个非常傲气的人。她又是越剧界第一个到广播电台唱越剧的演员,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她闪电般地大红大紫起来。大来剧场老板陆根棣对马樟花垂涎三尺,马樟花自主恋爱结婚后,陆根棣竟纠集黄色小报记者,对她进行恶意的人身诽谤。马樟花因此悲愤成疾一病不起,最后只得撒手心爱的越剧,撒手黑白不分的人间。操办完马樟花的丧事,袁雪芬愤然离开了上海,回到阔别五年的家乡。不久,她又经历了痛失父亲的生离死别。坐在老屋的堂前,袁雪芬万念俱灰,人生道路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彷徨。她想,为什么汉奸恶霸、戏院老板像幽灵、吸血鬼一样,咬住我们越剧姐妹而大啖血肉呢?为什么那些坏人就能横行霸道呢?家乡不是世外桃源,地主恶霸隔三叉五要袁雪芬去唱堂会,她均以“素食”为借口,一律拒绝闭门不出,但心中的怒气难平,这是一个什么世道?在家乡实在呆不下去了,袁雪芬回到了上海。此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上海完全被日军占领,到处弥漫着一股亡国奴的空气。由于时局日益动荡,市面显得非常萧条,加之夜间经常戒严,市民们人心惶惶,哪有什么心情去看戏?这直接影响到越剧的营业,演员们都忧心忡忡。越剧的改良红火了一阵子,但已显现出颓废趋势。虽然有许多新剧目涌现,但一般还是采用文明戏的手法,实行幕表制或半幕表制,只有一个简单提纲,任凭演员在舞台上自由发挥,表演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除少量剧目有一些积极意义外,大部分剧目都是为了迎合观众,噱头笑料不断,格调不高。舞台艺术多单纯模仿京剧,生搬硬套拿过来,使得观众感到越剧不像越剧,非驴非马的看了难受,缺乏越剧艺术的个性。剧场虽然在经营上实行了经理制,比过去的封建班主制有了一些进步。但完全是商业化运作,老板掌握剧场的经营大权。演员是自由职业者,与剧场的合作是双向选择,实际上演员就是被雇佣的劳动者角色。剧场老板为了赚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迫使有的戏班子演出《马寡妇开店》《刁刘氏》这样带有色情内容的旧戏。有的戏班子为了招徕观众,跳起了美国夏威夷的草裙舞。尽管大众媒体在越剧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个别记者品质败坏。一些黄色小报对演员要么胡乱吹捧,要么贬低攻击,甚至敲诈勒索,搞得评论界乌烟瘴气。女子越剧在上海这样具有先进文化的环境中发展起来,吸收了丰富的艺术营养。但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氛围,也使得一批意志不坚定的女演员迷失了自我。她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葬送了自己的艺术青春,甚至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一些“过房爷”“过房娘”虽然为演员走红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她们用自己的好恶影响演员,甚至控制着演员。有的演员仗着“过房爷”“过房娘”的财势,演出时不从剧情和人物出发,一味在行头装饰上别苗头。演一个小小的丫头居然是满身珠光宝气,远远胜过大家闺秀的小姐。这种为人诟病的小市民气味,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负面产物,深为越剧工作者和广大观众厌恶。
1960年袁雪芬在《秋瑾》中扮演秋瑾
袁雪芬是一个有思想、善于思考的人,看到的这一切使她的内心苦闷极了。有一天,袁雪芬看了话剧《秋瑾》,她感觉戏里有一种新东西,从家庭革命到社会革命。又看了话剧《文天祥》,这个戏对袁雪芬的触动很大,成为她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底下,演出《文天祥》那样的好戏,热烈的掌声就是观众的共鸣。她觉得做人要像文天祥一样有气节,演戏要唱正气歌。夜深人静时,袁雪芬仔细将话剧与越剧进行了对比。首先是要演出与时代合拍的剧目,要像话剧一样设立编剧和导演,要改进舞台的布景和灯光设施,越剧为什么不能用油彩来化妆呢?报纸上说越剧是讨饭戏,演戏时热毛巾抛过来抛过去,吃瓜子的也有,喝茶的也有,谈山海经的也有。台上在演戏,台下跟你抬扛,这叫什么戏啊?这不是糟蹋自己么?过去家里负担很重,只好委屈自己演那种戏。如今该演什么不该演什么,应该自己拿主意,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想到这里,袁雪芬的心里渐渐明朗了起来。大来剧场位于北京西路与贵州路的叉路口,斜对面是黄浦剧场,马路对面是丽都剧场。袁雪芬所在的大来剧场老板陆根棣,是一个有经营门道、但又十分奸诈的人。一个下午,袁雪芬快步走进了剧场。陆根棣望着袁雪芬,装出一副喜出望外的样子,似乎很关切地说了几句“身体还好吗”的客套话。袁雪芬单刀直入,提出要革除剧场的陈规旧习,要建立编导制,演出新戏,陆老板的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他根本没有想到袁雪芬会提出这些在他看来是莫名其妙的要求,陆老板有些动肝火了。当袁雪芬表示愿意从每月四万块的包银中拿出九成用于改革,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全部由她本人承担时,陆老板的脸色似乎好看了一些。他心里想,这个袁小姐真的是发疯了。陆根棣仔细盘算了一番,反正又不花我的银子,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吧。在当时众多戏曲中,越剧的地位是最低下的,许多人甚至对越剧不屑一顾。为了找到改革的合作者,袁雪芬圈内圈外四处奔走。经过面试,上海话剧界、电影界四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姚鲁丁、韩义、南薇和徐进,先后被招聘进大来剧场剧务部任专职编导,剧务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编导室。袁雪芬正式确立了编剧和导演,这一举措使越剧在中国几百个剧种中率先建立了编导制,改变了过去由演员仅凭提纲自由发挥的旧习,为越剧向着综合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袁雪芬为中国越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天渐渐地凉了下来,陆根棣穿着挺括的西装,在剧场里晃过来晃过去。他听到了几位年轻人讨论剧本时的争吵声,望着正在布置类似于话剧舞台上的灯光和景片,演员们唧唧喳喳地试穿刚刚做来的服装,他心里狐疑不安,但更多的还是不屑一顾。一个叫张春帆的剧场老板也过来凑热闹,看到袁雪芬用油彩化妆很不以为然,甚至还讥笑袁雪芬“像被人打了一拳一样”。大来剧场的售票窗口挂了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即将上演改良新戏《古庙冤魂》,领衔主演是已有一些名气的袁雪芬。戏迷们迟疑了片刻,最后还是掏出了钱包。陆根棣看到购票情况还比较踊跃,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逐渐落了地。
断肠人·断肠人越想越断肠 音乐: 袁雪芬 - 袁雪芬越剧唱腔精选(早期)
1942年10月28日,袁雪芬新越剧的第一部作品《古庙冤魂》公演于大来剧场,其后新编越剧《断肠人》、《雨夜惊梦》、《边城儿女》频频亮相。在以后一年多时间里,袁雪芬所在的四季春戏班共演出了30多个新剧目。月月有新戏,戏戏有创新,令上海越剧界为之一振。越剧史专家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认为袁雪芬的“新越剧”特点就是三新:即剧目新,表现形式新,排练演出组合新,尤其在唱腔上袁雪芬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香妃·哭头 音乐: 袁雪芬 - 袁雪芬越剧唱腔精选(早期)
在排演由南薇编导的新戏《香妃》时,袁雪芬为了表现香妃国破家亡的内心世界,与琴师周宝才合作,首创了适合于表现人物悲愤沉郁的音乐曲调“尺调”。委婉悲哀的演唱,如泣如诉的旋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角色的悲痛与仇恨,许多观众听后泣不成声,宝才师父的眼里也噙满泪水。无独有偶,后来也在大来剧场的范瑞娟在演出《山伯临终》时,也和琴师周宝才合作,把整台戏的G调即兴唱高了一个调,同时吸收了京剧(反二黄)的旋律,对越剧“四工调”中的“落字调”进行了丰富和衍变。这种新曲调优美动听,抒情性极强,观众对此大为赞赏,作曲家刘如曾取名为“弦下调”。“尺调”和“弦下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创造,给越剧音乐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领域。这是越剧音乐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改革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这两种曲调与施银花、王春荣创造的“四工调”,至今仍是越剧的基本曲调。
1946年《一缕麻》由雪声剧团首演于上海明星大剧院
袁雪芬饰演慧芬 范瑞娟饰演呆少爷
袁雪芬的改革之路充满了荆棘,但得到了舞台姐妹和有识之士的支持,改革势在必行,并蔚然形成风气。身心交瘁的袁雪芬感到欣慰的是,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等一批“红遍上海滩”的越剧名流,她们也先后举起了“新越剧”的旗帜。
钟冶平,国家一级导演,10集纪录片《百年越剧》总导演,20集纪录片《舞台姐妹》总导演,越剧史学家。《百年越剧》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第20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影奖”;200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文艺专题一等奖;2006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电视文艺奖·牡丹奖一等奖;出版百年越剧文集《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