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民居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意为“土生土长的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土家族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有雕梁画栋,檐角高翘和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情画意之境。土家族吊脚楼通常半立陆地、半靠山水建造,大多依山就势呈虎坐形而建,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讲究建筑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半干栏结构特色鲜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为绕间,作为居住、做饭之用。在有吊脚的部分,楼上通常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土家族吊脚楼多为木结构,搭配花格窗、司檐悬空、小青瓦、木栏扶手等。窗花采用浮雕、镂空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讲究的人家还在木墙壁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房屋的四周会用石头、泥土砌成围墙,是为了防止盗贼。正房前面是院坝,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房屋周围大都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但是,因忌讳与“丧”“逃”谐音,不吉利,所以前不栽桑,后不种桃。
在各个历史时期,土家先民不断总结营造经验、完善居所功能,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工艺,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成熟、工序复杂又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营造技艺。
吊脚楼可防潮、防虫蛇,但在消防方面存在隐患,一旦失火,很难扑灭,所以土家族人在吊脚楼上一般不设火塘,其板壁上常挂有棕包沙袋,或在楼下设置石制太平缸用于消防。
土家吊脚楼不管是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和分层次的有序变化的对称。无论远眺近览,平视仰瞻,总使人赏心难敛,欲罢不能。走进湘西土家族山寨,一座座精巧的吊脚楼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鳞次栉比、颇为壮观。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