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是如何记录和描绘星空的?

视频版:

以下视频来源于
行星事务所

图文版:

这四颗星属于西方的飞马座,代表半神珀耳修斯的羽翼飞马。而在中国古代则分别称之为营室和东壁,可能是觉得四四方方像一处院落。

飞马座四颗星 | 拍摄:尞祡

这是织女星和牛郎星,银河横贯二者之间。在中国,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西方则把他俩分别划分到天琴座和天鹰座。

拍摄:尞祡

面对这星辰浩瀚,西方有西方的诸神星空,中国则有我们的华夏苍穹。二者都源远流长,各擅胜场。可惜现代天文学主要使用西方的星座,中国的星空、星官则少人问津。

中国古人是如何探索和描绘属于我们的“华夏苍穹”的?

自古以来,“天”在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华民族也从未停止对宇宙、苍穹的探索。仰望星空,既是来自人类探索未知的本能;亦是因为星空本身灿烂瑰丽,引发了无数浪漫诗意的想象。

北斗七星 | 拍摄:尞祡

这是北方夜空中七颗显眼的星星,形似一柄勺子,我们称之为 “北斗七星”。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天官书》里描绘了古人用北斗七星定位其他星星位置的方法:

杓(biāo)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shēn)首。

什么意思呢?

右起四颗星星构成了勺口,被称作“魁”,中间三颗连线比较平直的星星,构成勺子较长的直柄,也就是“衡”,最左边两颗的连线角度偏折,构成了勺柄手握的部分,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杓”。

“杓携龙角”,意思是两颗星(杓)的连线出来,直指一颗很亮的恒星大角星,古人认为它是天上东方青龙的龙角。

“杓携龙角” | 拍摄:尞祡

“衡殷南斗”是说“衡”所代表的长柄部分的连线,直指二十八宿中的南斗星宿。

“衡殷南斗” | 软件模拟:Stellarium;标注:尞祡

最后的“魁枕参首”则是说,代表勺口的“魁”,正对着二十八宿中的觜(zī)宿。汉代的人啊把觜宿和参宿加在一起,看成一只老虎,觜宿代表虎头,所以“参首”就是“觜宿”了。

“魁枕参首” | 软件模拟:Stellarium;标注:尞祡

这种通过已知星星的连线来定位其他星星的方法叫做“星桥法”,直到今天也是天文爱好者们夜观星空辨识星星的重要手段。

星星位置和星座形态不仅在史书典籍中会用到,更是深深融入了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之中。

例如,《诗经·大东》里说: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意思是说天上代表簸箕的箕宿和代表勺子的斗宿都不能真的使用。

这里说的斗宿,不是北斗七星,而是前面提到的南斗星宿——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三国演义》中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就是分别指它们俩。箕宿和斗宿一南一北,比邻而居,所以诗中才说维南有箕、维北有斗。

后世苏轼《赤壁赋》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个斗也是指斗宿。在夜空中,牛宿也是斗宿的邻居,是箕宿的邻居的邻居。苏轼这句是说月亮当时位于斗宿和牛宿之间,这是用星宿来记录月亮的位置。

箕宿-斗宿-牛宿 | 拍摄:尞祡

又例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里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就是指参宿,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只老虎,而商则是指心宿二,参星和商星在空中相距约180度角,一个升起另一个则会落下,难以同时出现在夜空中。正因如此,杜甫说人与人之间不得相见,好像天上的参、商星一样。

参商永隔 | 软件模拟:Stellarium;标注:尞祡

对了,这个商星,也叫大火星。注意了,大火星,不是火星啊。《诗经·七月》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个“火”说的也是大火星。在当时的七月傍晚,大火星逐渐西落,代表天气将逐渐转寒,这是古人从天象中总结的物候规律,用以判断时令,指导农耕和生活。

看到了吧,天文知识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已经渗入先人的文化生活之中,成为了我们的星空文化。想要了解和传承这种文化,在星空下触碰古人的思想,前提条件是你至少要对这片星空有所了解,这也是个有点门槛的技能。

中国古人命名了两千多颗星星,数据量实在有点大。为了快速成为认星达人,朝廷专司天文的官员之中还流传一些更方便记忆的韵文歌诀,也就是后世所传《步天歌》的原型——古代的天文学者推崇在旷野之中,一边背诵歌诀,一边对应辨认天上星辰。

河中六个阁道行,附路一星道傍明。五个吐花王良星,良星近上一策名。
——《步天歌》

拍摄:尞祡

那么第二个难题也就来了——现代城市中基本看不到几个星星。我们往往需要前往人迹少至的山野之中才能追思先贤的天文工作。感谢别克的邀请,他们今年“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的主题就是“华夏苍穹”,旨在溯源华夏先人宇宙观的形成与变迁,探访当代航天科技的前沿成就。

旅程其中一站是位于攀枝花的川南天文台,我们从而得以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夜观星空,在浩渺银河下体验一把古人辨识星空的感受。

川南天文台 | 拍摄:别克

但文字形式毕竟还是不够直观,古人也会“太长不看”。相比之下,将满天星辰绘制成图对用户更加友好。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星图首推苏州石刻天文图,这是宋宁宗赵扩在当太子时候,教他天文的老师黄裳绘制的。

这幅星图以北极为中心,三个同心圈分别代表恒显圈、赤道圈和恒隐圈。顾名思义,恒显圈内的星星四时不落;而恒隐圈外则是古人活跃范围看不到的。这幅星图后来被刻在一块高2.16米,宽1.06米的石碑上,流传至今。

苏州石刻天文图中的恒显圈、赤道圈和恒隐圈 | 标注:尞祡

相比于文字记载,星图的传承似乎更加艰难。

早在汉代就有诸如蔡邕等学者绘制过星图,但大多失传了。现存最早的星图可能是敦煌星图,但可惜的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这个星图现存于英国。比较著名的还有宋代苏颂带队造水运仪象台时候留下的星图,记录在《新仪象法要》之中。

敦煌星图.甲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中国的星图曾输出到诸如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甚至南亚等地区,其中一些因此得以流传下来,例如唐代朝廷赐予朝鲜的星图《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旧藏《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但用星图来描绘星空显然也是有问题的。

汉代以后,“浑天说”成为主流,这种学说认为天是球面的,像鸡蛋壳一样包裹着大地。于是和地图一样,球面的天空自然也无法用平面图形真实记录。例如《新仪象法要》中的星图,赤道附近的星星位置比较准确,而越靠两极的地方如果不改变投影方式的话,就会被拉伸得越严重,星星的位置也就越不准确。

星图的形变问题其实很早就有古人意识到了,敦煌出土的唐代星图将整个天空分割在多张图片里分别展示,就是为了减少星图的形变。

另一个避免形变的方式,就是直接做一个立体的球来代表天空,在上面绘制星点、标注星座——这就是浑象,可以简单理解为类似地球仪那样的“立体星图”。

北京古观象台的复原浑象 | 拍摄:尞祡

浑象横腰位置通常需要加装一个圈环或者平面,以象征地平线。地平线以上代表我们可以看到的星空,下面则是那些沉入地下或者将要升起的星辰。

历史记载中第一个制造出浑象的是汉代的张衡,事实上,我们在许多场合看到说“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就是指上面这类球形的星图。但有些地方把另一种长这样的仪器当作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就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某机场塑像,其文字介绍称原型为张衡发明的浑天仪 | 拍摄:尞祡

张衡之后,东吴的陆绩、南朝梁的陶弘景、唐代的一行、梁令瓒以及宋代的苏颂等人都有制作过各自的浑象。

可惜的是,这些浑象大都已湮灭在历史之中。我国现存的浑象或者类似浑象的仪器,最早只能追溯到清代制品。例如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的清代铸造的天体仪,或者故宫之中的金嵌珍珠天象仪,本质上就是一架浑象。如今的许多博物馆中,也有仿制的浑象展出。

北京古观象台的清代天体仪 | 拍摄:尞祡

从《诗经》、《史记》到《步天歌》;从星图到浑象…中国古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描绘星空,而今人,也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这份独特的星空文化。

别克的寰行中国·文化之旅就一直在做这件事——邀请各种专家学者和人文科普作家,通过驾车亲身探访和体验中国各地的历史和文化。

在今年这次“寰行中国”之旅中,除了川南天文台,我们还受邀参观了抚仙湖太阳观测站、云南气象台以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传统的星空文化,到现代科技对星空的观测,甚至走出地球,近距离探索地外星球——我们对星空的探索,在以新的形式传承和延伸。追寻前人求解未知的足迹,同时更将目光投向今日中国的天文与航天,感受从古至今人类理解宇宙的宏大抱负与追求,这正是别克选择“华夏苍穹”作为这次活动主题的原因。

“寰行中国”是别克发现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它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累计行程超过4.7万公里,足迹遍布中国120座城市。

从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多元文化的挖掘这样的宏大叙事,到各地民风民俗的细腻推究,别克“寰行中国”始终在贯彻“心静思远智行千里”的品牌理念。哦还有,在途中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我们乘坐的这台别克君越艾维亚还真是稳。

拍摄:别克

如果大家也对星空和星空文化感兴趣,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我们,我们后面会制作更多中国古代天文相关的文章和视频哒~最后再次感谢“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活动的邀请和支持。也希望咱们的小破号有更多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我们下期再见~

出品:行星事务所× 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

文:尞祡、haibaraemily

编辑:haibaraemily

视频致谢:Tea-Tia

(0)

相关推荐

  • 追星星的人

    "人们都说,你得了这病,还能干什么?" "我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赵经远最近意外上了次热搜,虽然不是天文学家,但他用5年时间发现了6颗新天体,最远的一颗离 ...

  •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古人对天文的想象,开辟了一条天文之路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天上有个性情温和.容貌出众的神女,她很羡慕人世间男耕女织的生活,就悄悄地下凡,和憨厚的农夫牛郎结为夫妻.可是专横的王母娘娘却粗暴地拆散了这个美满和睦的家庭 ...

  • 那一片星星的海洋

    观测星空,你需要首先了解宇宙,了解银河,了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三体>作者刘慈欣在谈到科幻的意义时,引用过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有人仰望星空." ...

  • 清华人工智能博士毕业后,他去《天文爱好者》当了社长 | 专访齐锐

    「高山人物」是专为所有追寻和探索"科学精神"的人设立的栏目,在这里,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科学家.企业家对科学的永恒执着与热爱,把科学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011期人物] 齐锐 ...

  • 畅游《星空帝国》,寻找失落的中国星象

    首部系统整理中国星座的图像式观星指南,首创以中国星官图像为内容的星图长卷,一部曾获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佳作奖的经典佳作.科学与文化并举,<星空帝国>全新呈现" ...

  • 比尔·盖茨离婚,来看中国古人的离婚协议书

    5月4日凌晨,比尔·盖茨与梅琳达通过联合声明,宣布结束双方27年的婚姻. 声明中写道:"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结束我们的婚姻.在过去的27年时间里,我们养育了三个优秀的子女,建立 ...

  • 中国古人的床上功夫

    野外队 5天前 转载自地球人视角,作者新京报,原标题<中国古人在床上花的功夫,确实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 ...

  • 中国古人的床

    中式床常以紫檀.黄花梨.榉木.樟木等为原料,榫卯精密,坚固牢实,经典流传,价值不菲. | 黄杨木 | 民国 红木嵌黄杨花卉人物架子床 | 黄花梨木 | 清 黄花梨镂雕螭龙纹月洞门罩式架子床 | 紫檀木 ...

  • 中国古人的床上功夫,非常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 ...

  • 中国古人励志名言86句

    中国古人励志名言86句

  • 中国古人的床上功夫,确实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古人,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古代的床,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可谓张张显雕刻 ...

  • 中国古人十大名句,百读不厌,成就万世经典!

    ◆ ◆ ◆ 孔子十大经典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 ...

  • 中国古人在床上花的功夫,确实不一般!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 ...

  • 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中国孩子只有脚踏大地才能仰望星空

    作文在我们的语文考试中,自始至终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关于写作,对于中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可怕的"拦路虎".前面半张卷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卷子一翻面,看到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