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悦汇 | 通识思维系列之顶层思维

周六的创悦汇活动,1:30签到,2:00正式开始。我1:35到教室时,发现屋子里坐满了同学,如此滂沱大雨,大家居然早早地就到了,心里十分感激。

每次的工作坊,我都会结合主题搭配一个互动游戏作开场热身。这一次,我让大家学习画画

我放了下面一张图,然后以挑战的口吻激发大家:只需要5分钟,你们每个人都可以画出这样的画,画出表情生动且有个性的人物。

大家“噢”地一声,觉得这是个玩笑。

于是我放了一段英国画家肖尔(Graham Shaw)的视频,大家照着他的指导一步一步画下来。居然,就画出了惟妙惟肖的人物画像。

前后不过五分钟,大家学会了画人物像的次序,回去只要照着这个次序,进行鼻子、眼睛、头发的形态变换就行了。

接着我放了第二张图,这是我自己创造的人物肖像画。

这是我3年前在编写一段情景剧的剧本的人物配图,因为剧本有点长,纯文字描述有点抽象,我当时就想,要是能配上一些人物画像就好了,这样更利于表演者快速进入角色。

可是,我从未学过画画。于是我就开始从网上搜,以“零基础快速学画画”为搜索关键词,一层层搜下去,最后找到了肖尔的一段视频:凭什么认为自己不会画画。

我用这个事例开启今天的“顶层思维”主题,就是想告诉大家,做事的第一步,一定要由大到小做顶层思维,讲到这里,有同学问:“不然呢?”

这时,我从桌上拿出2颗玻璃球,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给你2个玻璃球,如何用高效而可靠的方法做尝试,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100层高的大楼,在第几层落下玻璃球刚好碎掉?

唐同学提议从一楼开始往上试,一层一层地试。这个方法我称之为Bottom-up的方法,自下而上的递推法。这个方法绝对可靠,但却是效率最低的笨方法,而且浪费了另一个球的资源。

接着,Ava同学提出十层一试的方法,先在第10层试,没碎,去20层,没碎,去30层,破了。就启用第2颗球,从21层开始,一层一层往上试。这个方法我称之为Top-down的方法,自上而下的递归法,也就是今天要介绍的顶层思维方法。

这个游戏是我从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中听到的,这时一道谷歌面试工程师的测试题,用来考察面试者做事有没有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思维。

回到刚才画画的问题上,自下而上的递推法就是在自己生活的周围找一个教画画的老师,于是,我们的学习效果只能碰运气了,碰上一个水平高且又会教的,那是绝对的走运。用这种方法,大概率是无法找到最令人满意的老师的。

用顶层思维的方法,会问出一个关键问题:我如何找到最适合我的老师?从这个问题出发,你的解决方案就不仅限于眼睛能看到的广告,周围朋友圈能触及的推荐人,而是以全网搜索的方式直接对接最强大脑。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一层一层往上求索,可能爬不到目标就爬不动了。人一生时间与精力的局限,不得不让我们以顶层思维的方式来重新考虑做事的效率。

比如由结果到过程的逆向倒退。

比如由大到小的工作意义探索。

由结果到过程,我以开会做例子。很多公司开会是说到哪里是哪里的闲谈模式,没有会议议程,没有可视化呈现,结果你言我语,两个小时下来,貌似所有话题都说到了,却没有一项具体的行动计划。

这个就是Bottom-up的递推法,顺便说一下,这也是我上一篇公众号文章说到的“Live by default”的做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做回顾阅读。

躺平只是一种不做选择的选择

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方法开会,会先问这样的一个关键问题:两小时的会议结束,当大家离开这个房间时,大家要带走一些什么东西?是关于一场变革的统一认识?是一个重要决定的内部通气?还是一组解决痛点问题的具体方案?

以这个关键问题出发,假设是解决问题的会,我会用《SPOT团队引导》一书中的3O法则来作顶层设计。先是中间的O,Objective:大家今天坐在这里干什么?

“噢,是寻找成本削减的行动方案”。可能有人会对这个议题存疑,所以要稍微讲一下上面的一个O,Outcome,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它是与组织的哪个大目标、大使命相关联的?“噢,这是公司要成为行业成本领先者的目标使然'。

最后是第三个O,Output,工作坊输出,今天的会怎样算是开成功了?“噢,我们离开时要有一组具体的行动方案'。开会用这样的3O法则作顶层设计,既省时间又有成效。

顶层思维的概念讲清楚了,下面就是集体演练的时刻了。我让大家分组讨论下面的4个话题:

  • 1组:如何减少工作中的出错率?
  • 2组:如何准备一场关键面试?

  • 3组:作为一个项目组长如何调动组员推进进程?

  • 4组:如何进行一场关键对话?

经过45分钟的热烈讨论,每个组上台展示了他们的讨论结果。在4个议题上,每个组都讲到了一些关键要点,但从顶层思维的角度,还不够犀利。我在点评环节,用问对“关键问题”的方式帮大家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
1
如何减少工作中的出错率?
关键问题:都有哪些大类的出错可能?
沿着这个思路,大家可以列出以下4个大类
  • 流程:防呆和预警流程的缺失会增加出错机会
  • 知识:操作者技能不足是出错的常见原因

  • 自律:操作者的随性行为会让“流程”与“知识”失效

  • 体系:配套的奖惩措施的缺失,会重复出现相同的问题

2
如何准备一场关键面试?
关键问题:为什么这个岗位非我莫属?
沿着这几个思路,可以用“客户体验旅程”的时间顺序做以下的相应准备。
  • 面试前:我的准备是最充分的那一个(比如找一个内部员工访谈)
  • 面试中:我的表现是最完美的那一个(比如我在每个事例的介绍中都从what的“我做了什么”,讲到了how的“我的什么能力让我做成的”,最后落到why,“为什么我会做出不同与众人的表现”)

  • 面试后:我是给面试官留下印象最深的那一个(比如我会在当天晚上写一封感谢邮件发给面试官)

这里我贴一张邓同学的总结图,她的总结很清晰。
3
作为一个项目组长如何调动组员推进进程?
关键问题:吸引组员做这份份外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理出一个Pull好于Push的策略。
  • 认可:经常与他的上司互动一下,夸赞他的组员的积极表现
  • 利益:向上争取一定的奖励资源,以奖金或旅游的方式奖励组员

  • 机会:让他有机会见到重要人物,比如给总经理做报告,拜访大客户

  • 成长:让他看到项目给予他的能力提升机会,比如学到世界五百强公司管理供应链的套路模板

4
如何进行一场关键对话?(比如刺头员工)
关键问题:对方不认同对他的评价怎么办?
沿着这几个思路,构想一下对方可能的反弹是哪些。
  • 淡化错误:告知他,他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比如客诉)
  • 高估自己:可以用详细的打分让他自我对照

我在与“刺头”下属谈话时,一般会用一张有具体行动点的金字塔图,让他对照打分。

与下属谈工作表现,做事认真之类的态度问题难有定论,但具体的行为是很好界定的。
比如“每周做规划”,有就是有。没有的硬说有,把记事本摊出来看一下就是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及时上传”,他若做过,让他举个实例就是了。
我的点评之后,还有一些精彩的学员补充,限于篇幅,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最后再介绍一下创悦汇这个线下活动,这是一群有志于自我成长者创造喜悦时刻的共同空间。
创悦汇追求的喜悦是让人回想起来有自豪感和自我发现的长时喜悦。一个人的分享,让周围的小伙伴打开一个全新的空间,这种造就他人的自我成就感所带来的喜悦值得久久回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