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温经止血:艾叶的功效与应用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片。古时认为蕲州所产者为佳,故称蕲艾;入药则以陈久一段时间更好,又叫陈艾。现主产于我国中部各省,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常生用或炒炭用。若晒干捣绒,即为艾绒,可供艾灸之用。
一、艾叶的功效:
艾叶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功效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洗则祛湿止痒;艾灸可温经活络、祛寒止痛,乃中医炙法中,必不可少之要药。
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胎漏下血,宫冷痛经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别录》:“灸百病。可做煎,止下痢吐血,妇人漏血。”
《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苦酒作煎,治癣,止赤白痢。”
《新修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长沙药解》:“艾叶和煦通畅,逐湿除寒,暖补血海,而调经络,瘀涩既开,循环如旧,是以善于止血,而治疮疡。”
《本草备要》:“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治吐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杀蛇治癣。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二、艾叶的配伍应用:
1.用于妇人崩漏下血。艾叶能温经止血,尤善治妇人腹寒崩漏之证。炒用或炭用,可增止血之效,常配伍阿胶、当归、地黄等,即胶艾汤。本方还常用于妊娠胎漏下血,乃妇科临症常用之方。
若治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可用鲜艾叶配伍鲜生地、鲜侧柏叶、鲜荷叶等凉血止血之药,即四生丸。
2.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及带下诸证。艾叶能温通经脉,善逐寒湿而止冷痛。治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证,常配伍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等,即艾附暖宫丸。
3.用于皮肤湿疹瘙痒。艾叶煎汤外洗,还有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治荨麻疹、风疹、湿疹等皮肤瘙痒,常与透骨草、防风、荆芥等药配伍,煎水外洗,常获良效。
4.用于艾灸,治疗各种疾病。艾叶绒制成艾条或艾柱,用作艾灸,能使热气内注,有温煦气血、透达经络、散寒止痛、调治百病的作用。即可用于救急,也常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还可作为日常保健之用。若能普及推广,医疗与社会意义巨大。
艾灸法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特殊位置。千百年来,人们运用艾灸方法预防与治疗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现以独立成科,适合全民推广。在当今全民注重养生保健,但是中医却越渐衰落的大背景下,艾灸法不但起着保健祛病的作用,更是承担着延续中医香火,扎根于民的重任,可谓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无论普通人,还是从事中医行业的专业人士,都有责任和义务宣传艾灸的相关知识,为中医事业与民众的健康,做一些事情,也为中医多留下一片土壤。
三、艾叶的用法用量:
艾叶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亦适合外用。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外用适量。
四、艾叶的应用注意:
艾叶温燥,大剂量服、久服有伤阴之弊,故阴虚血热者慎用。
汪昂言:“血热为病者禁用。”
~
——中医实战笔记20.8.25深夜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