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叶梦得先生与“德清珍珠”的一段缘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在北宋,有一位著作等身、学问渊博的高官,姓叶,名梦得,生卒时期是1077年——1148年,正处于两个朝代的交替转折点上,跨越了北宋与南宋。叶先生字少蕴,号“石林居士”,江苏人。晚年却隐于湖州牟山之林,他迷醉于湖州山水,到处跑。喜欢写诗,关注湖州地域文化,诗歌中也谈及到“珍珠”,根据他生平交友与活动轨迹,他对德清的山水也非常热爱。隐约之中,我们似乎看到他与德清淡水人工种植珍珠起源,产生着微妙的关系,这与德清珍珠历史的发展,无形之中结成了一段缘。
叶梦得先生是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登科而成为进士,随之便踏上仕途,历任丹徒尉,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杭州知府、江东安抚大使、资政殿大学士等职,经历了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恒。宋高宗赵构四朝,仕途险峻,上下颠簸,弄得疲惫不堪,与那些朝中小人“意见多有不合”,终于在晚年适当时候“上章请老”,而归于湖州,在离湖州约九公里的一座卞山脚下隐居,于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卞山,终年七十二岁。
这位“择交每务简静,无求于事”谨慎择友的人,在德清有他的好多朋友,诗书往来,饮宴乐叙。像当朝参知政事德清人沈与求、在德清新市古镇寓寄和建有别业的,当朝位极一时的左丞相薛昂、当朝御营前军统制张俊等,德清山水景貌奇丽清幽,涧水深澈,四季不枯,德清又是淡水蚌珠自然采植重要地区,这些因素都深深吸引着他。
清朝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对“珠”的解释是:“蜯中阴精也。”这里就是把“珠”提升到“阴精”的位置,有一种自然灵性的气氛。珍珠是一种宝石种类,常被用来比喻为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是一种文化介质,德清采珠和种珠历史悠久,在钟管和荷叶浦等地,更是誉扬浙北。
叶梦得先生才学渊博,兴趣广泛。而一生坎坷,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不一,史书记载很多,但族繁不及备载。笔者对他的生平作了简约了解,发现他对江南淡水珍珠的历史形成有一段情缘,这值得我们去总结,他是行走在珍珠发展历史晨雾里的人,我们可以看得到他模糊的形踪,也能凭此扫描得到,他内心对自然淡水珍珠神物的喜爱与敬畏。
一、 一件“罗汉像蚌珠”的发现,让叶梦得惊叹不已
北宋的湖州知府葛胜仲先生是叶梦得的密友,葛先生儿子葛立方曾经在他的《葛立方诗话》(又称《韵语阳秋》)一书中,谈及叶梦得先生遇见“罗汉像蚌珠”异事:
大观中,吴兴郡有邵宗益者剖蚌将食,中有珠,现罗汉像,偏袒右肩,矫首左顾,衣纹毕具。僧俗创见,遂奉以归慈感寺。叶少蕴作诗云云。
慈感蚌珠(叶梦得)
九渊幽怪舞垂涎,游戏那知我独尊。
应迹不辞从异类,藏身何意恋穷源。
归来自说龙宫化,久住方惊鹫岭存。
此话须逢老摩诘,圆通无碍本无门。
上面这段话,译成白话就应该是说:
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1110年),吴兴郡里有一位叫“邵宗益”的人杀剖河蚌,准备做菜,突然发现其中的一只河蚌有“珍珠”,这一珍珠是一尊罗汉像,左肩膀有些偏斜,而头部转向左边看着,衣服的纹饰也全部呈现。这事对于当地僧人与一般百姓,都是第一次看见。邵宗益便将此蚌珠奉送给本地的寺庙——慈感寺(湖州市区的一座古寺),叶梦得先生为此事作了一首诗。
河流里深处的神怪跳着美丽舞蹈,令人羡慕,
我这样的生活,别人不知道我的内心尊贵。
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坚定不移,被人看作异类,
外人不知我深躲的用意,其实是喜爱追溯来生。
自己是从遥远的龙宫那里化身而来,
时间那么久远,惊讶身壳的佛寺还存在。
正如一位善于应机化导的智慧之士所言,
所有智慧神通与圆融无碍是没有固化的程式。
这一事件从文字上看,应该是真实无疑,葛立方先生记述这段话,并附上叶梦得先生的诗,说明了叶梦得先生非常重视遇见“罗汉像蚌珠”的事件,这里极有现场感,也体现了叶梦得先生对“罗汉像蚌珠”神物的充分敬畏之心。
二、 传说中的珍珠奇人“叶金扬”,与叶梦得似有关联
在十九世纪的1853年,有一位英国领事海格(F.Hague)和美国博士麦嘉湖(D.T.MacGowan)写了两篇关于中国珍珠人工生产论文,题目分别是《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中国的珍珠和珍珠制造》,论文中提及南宋时期(公元1200—1300年),德清人叶金扬受自然界异物偶入蚌体形成珍珠的启发,发明了附壳珍珠养殖技术。所谓附壳珍珠养殖技术,是将锡和其他金属、木制、骨质浮雕放在蚌的贝壳和外套膜之间,经 2—3年时间的养殖逐渐形成。
关于“叶金扬”这位人物,国内史书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姑且不论此事确切与否,但从《葛立方诗话》书中谈及到叶梦得先生遇见“罗汉像蚌珠”异事,这一事证却是正书记载。而且“叶金扬”晚于叶梦得,这两位人物事件在时空与姓氏上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增大了以下可能性:
1、叶梦得把“罗汉像蚌珠”记入诗中,可见他亲眼所见而受到震撼。由于他一入诗,再加上他个人的名望,让这件事得到深远的传播,特别是他的好友德清沈与求先生住在龟溪岸,再往西北方向走十多里地便是“小山漾”处,那里便是传说中的“叶金扬”所在村落,叶梦得这一事件的传播,引发蚌珠种植者对植入技术的发现,是有很大的可能。
2、叶梦得与“叶金扬”或许同一族人,按年代推算,两人相差50年到100年左右。叶梦得先生对“罗汉像蚌珠”异事的入诗记载,引发后辈族人“叶金扬”的好奇,通过观察与试验,最终成功掌握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对美国博士麦嘉湖所言的“叶金扬受自然界异物偶入蚌体形成珍珠的启发”,本身就需要有事件发生,才可以收获启发。
3、19世纪的两位外国人在毫无可查资料的情况下,对远隔600多年前的一件事开展记述时,这本身就具备了民间传说的意义,是否就包含了叶梦得关于“罗汉像蚌珠”事件的重叠?
三、 德清是淡水珍珠重要产区,是叶梦得喜欢赏游的地方 。
叶梦得喜欢赏游,与友人结伴吟诗,唱和不断。德清余不溪、龟溪之地是朋友沈与求宅居处,风景清静,水流浩淼。新市住着他的朋友薛昂与张俊,都是当朝绝世权贵,他也会经常去饮聚走走。那里古镇市繁,水陆环绕,一片湿地烟霞。新市又是他的好友,当年担任湖州知府葛胜仲先生的父亲,曾经做官担任酒库监官的地方,与葛胜仲携友相游,做客朋友别业豪华宅园,也是一件幸事。新市又有叶梦得先生久闻大名的北宋高僧若愚住持的觉海寺,同时代的高僧是有遇见渴望的,何况这寺院里的“墨妙亭”与“无量寿佛阁”盛名也是如雷贯耳。
有一首葛胜仲的《浣溪沙》词,就是写他与叶梦得受邀饮宴的经历:
东道殷勤玉斝飞。
华灯倾国拥珠玑。
玉奴嫌瘦玉环肥。
缥缈幸闻缑岭曲,
参差犹隔夏侯衣。
放开云月出清辉。
这是一首遣妓吹笙的夜宴图,文字里面男人们杯觞交错的饮酒热烈气氛,隐于珠帘内的几位美女体貌姣好,戴珠挂玑吹笙奏乐的娇态,欢宴场景,写得栩栩如生。
德清有着充分的水资源,漾塘开阔,河道密布,且溪水终年浩荡,水源清远,而河里的鱼类性情温和,螺蛤遍布,这正是河蚌生存与繁衍生息的好地方。相对来说,德清中部与东部的大片水域,溪水潺潺,是浙北产蚌的重要地方,能够产珠的河蚌,本地称为“溪蚌”。明朝崇祯《乌程县志》载:
蚌有珠者名溪蚌,土人于七月中沿溪掏摸,千百中,或得一有珠者。珠有三种,曰馒头珠、曰束腰珠、曰走盘珠。大小不等,均莹白有光彩,通名“湖珠”。
德清淡水珠产地遍布,除了当年与归安相交的小山漾处,更有二都、钟管、雷甸、下舍、禹越与新市等地水域,而钟管独具种蚌技术,民间摸蚌成风,史书有详录,清朝光绪《新市镇再续志》中记载:
珠出四隅溪漾中,夏月,村民钟管一带,没水取蚌,或得珠三四分以上者,然腰线者比比匀圆者亦不易得。
珠有种者,钟管人有数家能种珠,共法先将泥做好珠子,用油炒好,粘在大蚌壳内,愈年取出即假珠也,串好挂出卖之。又,钟管人有能识河中有真珠否。
上述文字中,“假珠”即指人工珍珠。详细记载了本地的产珠与种珠情况,像这样关于珍珠记载的方志不多,新市方志却作了详述,这就说明了德清是江南蚌珠的重要产区,而且较早运用了植入法的人工产珠技术。随着植入技术的不断完善,淡水珠的质量已经具备了光泽明亮、粒圆饱满、细腻光滑、形佳色美、硬度高、比重大、弹性好等多项与自然淡水珍珠相媲美的优点。
有这样的产珠优良水域,有这样悠久盛况的产珠习俗,叶梦得先生必然会经常走走,特别是到了每年民间摸蚌收获珍珠的七月,或许可以再次幸遇到“罗汉像蚌珠”,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令人渴望中的快事啊。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