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一对cp:一个全网吹,一个却被骂了1700年
在任何时代,
那些宁死都不愿丢了节操的人,
往往会被视如精神楷模,
而与他们相反的人则会惨遭众人直指,
变成发泄怒气与展现自我优越的目标。
千百年来,山涛应该是被骂得最憋屈的一个人了。
死去1738年,每每提到他的名字,依旧会有人给他贴上无数负面标签——“小人”、“叛徒”、“薄义”等等。
清朝作家余嘉锡,更是指名道姓骂他就是一条摇尾乞怜的狗。
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一个承受如此辱骂的人,生前却是妥妥的模范代表。
论做人,他是出了名的淳朴高尚,就连一向傲娇的神童都十分敬佩他,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说他就是璞玉浑金;
论做官,少有人会和他一样清廉又勤恳,即使官至今天的国家民政部加国土资源部的部长,死时的旧宅只有十间房,连子孙都住不下;
论做丈夫,更是没几人能像他那般宠爱,一生只爱一人,终身不纳妾,还允许妻子偷窥他与帅哥彻夜喝酒、聊天……
这般模范,为何却遭被后人如此对待?
其实缘由并不复杂,只因他活成了无数文人愤怒的靶子。
图 | 源于孙位《高逸图》 局部(山涛,山涛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与嵇康、阮籍是好友。)
山涛本无意引发众怒,只是他存在本身就极易变成被泄愤的对象。
点燃这把怒火,正是一场砍杀:
公元263年的夏日,洛阳城万人空巷,百姓都纷纷涌向了城东面的马市刑场,他们要为一名死囚送行。
受刑之人正是大名士嵇康。
嵇康是文人圈中数一数二的存在,论颜值、风度、才华都没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可以说是当时男女通杀的顶流。
图 | 范曾,《嵇康行吟》
因为拒绝与当权者的合作,就被扣上了一顶高帽子,从大名士变成了死囚。
只见站在刑场之上,嵇康如往日那般神情淡定自若,一双手在琴弦上熟练地拨动着,曾经夜夜回荡洛阳城的曲,变成了一首与世诀别诗。
曲终时辰到,嵇康只是淡淡说了句“《广陵散》从今要绝世了”,便大步迈向了砍头台……
在任何时代,那些宁死都不愿丢了节操的人,往往会被视如精神楷模,而与他们相反的人则会惨遭众人直指,变成发泄怒气与展现自我优越的目标。
嵇康是前者,山涛则是后者。
他们两人是好友,曾有过一段志同道合的美好时光,但因为追求不同逐渐活成了不同的两个面。
嵇康出世,拒绝与当权者合作,面对政界红人也只是自顾自打铁;
山涛入世,寻找机会便出道做官,深得当权者的喜爱与信任。
正因如此,嵇康以史诗般的方式奔向死亡之时,山涛也就变成了无数文人寻找发泄愤怒的靶子。
不敢对准当权者的怒气,那就将与政权合作的山涛骂个狗血淋头。
所以,后人每每提到山涛之时,大众的印象就只停留在谄媚、背叛、奸诈、小人,却全然不知他居然也曾是模范代表。
图 |《嵇康图》陈冬至
曾与嵇康一同玩耍好兄弟中,山涛并不是中唯一一个出世做官的人,他却是唯一一个被舆论架到怒火之上的人,是他引发了一场舆论的讨伐。
图 |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称为竹林七贤。
那是嵇康去世前一年,山涛又一次升职加薪了。
想到自己升迁后的空位,山涛就想让嵇康来做这个官,可话还没说出口,他就收到了一份信。
嵇康是毫不吝啬笔墨,在信中洋洋洒洒写了1700多字:
先是自嘲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太懒散随性,头发和脸十天半个月不洗一次,要不是特别闷痒,绝不洗澡;撒泡尿都要等到膀胱发胀才去解决,就像野性未驯的禽兽。
然后又说,自己受不了官场的阿谀奉承与严苛礼法,让他处理公务,怕是要天天鸡飞狗跳,想不出事都不行。
说到最后,干脆话锋一转把山涛好一顿挖苦讽刺:您不能觉得腐肉好吃,就给凤凰喂死耗子吧!
文采斐然的嵇康,写了如此一封冷嘲热讽的信,很快内容就传遍了各大文人圈。
这可了得,曾几何时这两人的感情一度被传为佳话。
尽管两人相差20岁,也不妨碍两人整日厮混在一起。
图 |《竹林七贤》禹之鼎 局部
白天,他们在竹林饮酒弹琴,喝到畅快之时,谁也顾不上什么礼教之说,全都随着性子披头散发、袒胸露乳;
夜晚,他们又常常秉烛清谈,口中蹦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思想深处的碰撞,说到尽兴之时就会抱头痛哭一场;
世人生来孤独,心慧之人更是如此。
两个孤独的灵魂就此相遇,他们在惺惺相惜间产生了心灵深处的共鸣,山涛就曾直白地说:“举世能够做我朋友的,只有嵇康和阮籍。”
过往与当下,一前一后的反差过于巨大。
这让无数吃瓜群众开始仿佛遭受了背叛,有人给这封信取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直接将其定性。
也许,对于追随者来说,偶像的作用就是在满足期待与幻想吧。
哪怕后来发生了惊天大逆转,依旧有人坚定地相信,嵇康就是要绝交。
之所以称作是惊天大逆转,是因为这件事情实在过于传奇。
在临刑前,嵇康专门找到了山涛。
是嵇康自己,亲手将一双尚未成年的儿女托付于山涛,并对孩子说:“只要有山涛伯伯在,你们便不会成为孤儿”。
当时嵇康可以托孤的人并非只有山涛一人。
于情于理,哥哥嵇喜都该是首选。
仕途顺利的嵇喜,完全有能力担负起养育两个亲侄的重任;两兄弟关系十分要好,是他人都难企及的手足之情。
但嵇康偏偏选择了山涛,这怎么可能是绝交之人会做的事情呢?
图 | 嵇康
有人曾拿出另一封《与吕长悌绝交书》,全文很短只有300多字,语言冷静无比,哪怕说到绝交之事也毫无情绪波动:“事已至此,我也没有心思再和你做朋友了,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与写给山涛的信一做对比,这完全就是一个心灰意冷、决意离开之人。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嵇康这封信的用意绝不是骂一骂自己的老大哥,更多的则像是一种保护。
嵇康是何等智慧的人,在名士都爱智的年代里,他能成为众人的偶像就可见其功底的深厚。
聪慧如嵇康,他怎么能不清楚山涛的为人?
哪怕是在司马集团下做官,也依旧是一个正人君子。
出世期间,山涛不与世浮沉、随波逐流。
图 | 源于菊斋高清书画库
在士族门阀是竞相豪奢,常常出现贵族每天的饮食就要花上万钱的情况下,山涛依旧清廉自守,就连皇帝都心疼不已还特地给他加赐床帐席褥;
在甄选官吏一事上,那也是政绩卓著——他从不助纣为虐,也从没有为了晋升官职而搬弄是非,总能选拔出优秀的人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
对于反对司马集团的文人来说,山涛的行为简直就是舔到了家;可对于黎民百姓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尤其是那些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平民们,他们需要的是稳定的家园,可以不用再卖儿卖女,他们没有那个命与不愁衣食的名士一样,对着月亮清谈、饮酒。
山涛不过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世界,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政权的恶臭做对抗罢了。
这一切,嵇康又怎么能不懂?
所以,还没等山涛开口提做官之事,他自己就先写了信,演了一出戏也保全了山涛。
至于临终前的托付,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告诉后人他对山涛的信任。
图 | 禹之鼎画,《竹林七贤》 局部
而山涛呢,又何尝不是一个深情之人呢?
他们所处在一个乱世,政权正处于大换血阶段,表面是曹魏王室掌权,暗地里司马集团却是野心勃勃。
为了能够扩张势力,司马集团便四处拉拢名士,常常是拉拢不了,就杀鸡儆猴,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一日之间名士减半”。
如此霸权之下,文人都处在一种恐慌情绪之中,很多文人为了保命纷纷投靠司马集团。
嵇康却一直游离于世俗之外,他弹琴、喝酒、清谈、打铁,就是不想去做官。
图 | 嵇康
即使如此,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嵇康是司马集团想要极力拉拢的对象。
他年少时就火爆名士圈,娶了曹操孙女,有着曹魏宗室身份,这些标签比其他任何一个名士都更能吸引司马集团。
如此情形之下,嵇康根本逃不了,不过是越逃越险罢了!
后来的事实也已说明,司马集团早就想拔掉这根眼中钉了。
当看到三千太学生齐齐跑去替嵇康求情,就让司马集团下定决心要除掉异己。
他们多年极力拉拢的对象,如今全都跑出来为反对者求情,如此影响力迟早会酿出大祸。
不管嵇康如何想要逃离世俗,这个世俗一直都需要他,如果他不配合,必然就只有死路一条。
图 | 空谷寻芳 ©
谙政权规则的山涛,又怎会不懂。
嵇康的处境早已岌岌可危,动了举荐的心思不过只是想要保护朋友罢了。
当把所有事件穿成一条线,就会发现另一面貌的山涛与嵇康,也让人不得不感慨如此知己太难求。
只是在相识之前,就已是站在了政权的两个对立面——嵇康是曹魏家的姻亲,山涛则是司马家的姻亲。
被世人误解的脚本已无法改变,两个惺惺相惜之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成就彼此罢了。
这样想来,如此感情又怎么能配不上“深情”二字呢?
图 | 源于 《书画里的中国》
冯友兰曾总结魏晋名士的独特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必有深情”。
嵇康与山涛之间,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阐释了魏晋名士间的深情。
在嵇康去世后,山涛信守承诺,把他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
他把嵇康的女儿风风光光出嫁了,也把嵇绍养成一个刚正之人。
39岁被押往刑场,临终前的嵇康也是一个儿女还未成年的父亲。
可正是临终之时的托孤,山涛替嵇康扛下了世俗的牵绊,让他至死都能保持那翩翩风度。
即使那时,全宇宙都在骂他是爱吃腐肉的畜生……
千百年来,历史上被人传颂至今的知己有很多,每一故事都很感人。
但像嵇康与山涛这样,被议论了千百年的知己,即使没有管仲与鲍叔牙之交那般记忆深刻。
可这两人彼此间的那份深情,却也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羡慕不已。
图 | 源于 《书画里的中国》
参考资料:
1.《由嵇康托孤看济世情怀》,孙亚军
2.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嵇康与山涛的关系 》,王鑫
3. 《嵇康与山涛“绝交”新探——《与山巨源绝交书》再解读》 ,张波、魏涛、缪宏
4.《在误解中批判:简论山涛》 陈婷婷
5.《论嵇康的儒家思想和现实关怀》,吴晶
文字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