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河南工人创作》转到《河南工人》,基本没费什么功夫,无非就是从原来办公楼三楼中间的宣传部办公室搬到西头新腾出来的《河南工人》杂志社办公室。不同的是《河南工人创作》我是光杆司令,全凭一个人单打独斗;到《河南工人》上班后,省总工会又从省总宣传部和许昌、周口、南阳、安阳等地市工会抽调了几名工会干部参加筹备工作,当时抽调来的同志有王少宾、张耀青、刘花枝、刘福中、黄廷秀等。问题是这些同志除安阳市总工会派来的刘福中能写东西外,其余都不是搞文字的,大量工作还是压在我的肩头上。就拿复刊号来说吧,一本大16开的综合性刊物,4个封面、48个页码、21个专栏、近10万字的容量,还有标题、插图等。仅文字编辑和版面设计,就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好在我在《河南工人创作》已经组织并形成了作者队伍网络,原来手头还有一些编好的备用稿件,所以稿源还没什么大问题,要不麻烦才大呢。再就是省总工会及时分配过来一位河南大学毕业的年轻大学生袁超,很有文采,为创刊号出了不少力,写了几篇重头文章。袁超从《河南工人》起步,经过不懈努力,后来被评聘为高级编辑职称,晋升为《河南工人报》社长兼总编辑、省总工会宣传部长,直到2016年退休。
1960年4月,刘少奇主席视察中国第二砂轮厂
让我感到压力的事情,是上级领导安排的3项政治任务。一是代表编辑部为复刊号撰写《复刊词》;二是为省委书记刘杰同志撰写一篇文章;三是给省总工会张盾主席写一篇文章。为复刊号撰写《复刊词》和给张盾主席写文章的任务,我只定了题目,分别是《写在<河南工人>复刊的时候》和《一件好事》,任务派给了袁超。因为原先给省委呈报的复刊请示报告和省总工会下发的《关于<河南工人>复刊的通知》,都是他起草的。袁超果然不负众望,两篇文章很快完成,并顺利通过。难就难在我为刘杰同志撰写的文章上。因为领导说了4条要求,一是祝贺,二是期望,三是要短小精悍、长短不超过一个页码,四是要符合省委书记的身份,既要有政治高度,又要有亲和力。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专门找了几份刘杰同志过去发表的两篇文章,学习他的文风和语言特色。领悟到刘杰同志的文章风格质朴务实,讲求逻辑与层次感,语言平和生动,很有感染力。于是,我先拟定了一个题目《一定要把<河南工人>办好》,并拉了个提纲,简单阐述了几点内容,请领导审定。不久,上面传下话,刘杰同志同意这个题目和基本内容,要求赶快完成文章,送给他看。于是,我便连夜动笔,到凌晨1时即告完稿。
《一定要把<河南工人>办好》文章是篇千字文。共分为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全省广大职工盼望已久的《河南工人》复刊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第二自然段,话题直接转入“当前,全省人民正在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上来,然后宣讲中央《决议》的主要精神:“统一认识,增强团结、振奋精神、集中主要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有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接着就对下步如何办好《河南工人》,从政治角度提出几点要求。一是深入宣传全会《决议》,发挥其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二是引导全省职工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三是要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教育职工,弘扬革命正气,树立先进典型,抵制腐朽思想,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第三自然段,是围绕《河南工人》是职工的刊物,要监督指导各级工会发挥好职能,宣传推广党委领导下的职代会制度,支持职工当家做主,参与民主管理,开展劳动竞赛和科技进步,反映职工建议和要求,保障职工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办好企业。最后一段,语重心长地嘱托全省各级党委、工会组织,要关心爱护、帮助《河南工人》茁壮成长。编辑部的同志,要多听大家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把《河南工人》办出特色,成为全省职工喜爱的刊物。
1958年12月,朱德委员长视察中国第二砂轮厂
文章交上去后第二天上午,省委办公厅刘杰同志的秘书打电话给省总工会张盾主席,说让去省委南院谈稿子的事,张主席让杜庆仝和我一起去。在省委南院一间办公室,刘杰同志和我们亲切握手,让我们坐下,并让秘书倒茶。然后拿着稿子并对我们说:“文章看过了,写得很好,我一字没动,是我的意思,照发吧,你们辛苦了!”说着拿起笔来,在稿子上郑重签上了“刘杰”二字。直到这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这稿子是根据您的要求让王守安写的,我们都没敢动。”杜庆仝双手从刘杰同志手中接过稿子说道。“哦,听张盾同志说了,你是老军工企业‘402厂’的笔杆子,很好。‘402厂’我知道,‘一五’时期的156项大项目之一,你们的磨料磨具对中国军工事业做过贡献呢!我也是老军工,咱们是同行。”刘杰同志亲切地对我说。1953年筹建的中国第二砂轮厂的原名叫“402厂”,和上街“503厂”同属军工央企,不少人早已淡忘了这些历史名称。刘杰同志原来是国家二机部部长,是国家研发“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的元勋之一,没想到对我们这座早期的军工厂还记在心里。一席话说的我心里热乎乎的。当刘杰同志从杜庆仝口中知道我喜爱诗歌创作时,很是赞赏,和我们谈到他的夫人,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郑州市委第一书记的李宝光同志也很喜爱诗歌,有时还和河南日报文艺处的王怀让一起研讨诗歌创作。
1960年3月,聂荣臻元帅视察中国第二砂轮厂。
“王怀让是我多年的良师益友,在《河南日报》没少发表我的稿子。”我说。“那好啊,你们以后一起多交流研讨,交流研讨才能提高啊”刘杰同志说。“我得多多向李书记和怀让老师学习!”我诚惶诚恐地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吧,我凭什么啊!考虑到刘杰同志时间珍贵,我们不敢多打扰,便起身告辞。让我没想到的是,以后还真有了两回和李宝光书记研讨诗歌的机会,一次在嵩山饭店,一次在郑州市委南院。每次都是王怀让电话联系,李宝光书记拿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初稿,让我们提出修改建议意见,当然是怀让老师的建议为主。印象较深的是她曾创作过一首讴歌郑州人民兴修水利的诗——《抗旱歌》,经修改后定稿为:“君不见/古代尚有雄心移山者/今朝岂无壮志引水人/君不见/铁锨落处溪流滚/汗珠滴下玉泉喷。”生动描绘了郑州人民战天斗地的炽烈豪情。她甚至还写出了“若是跪求能得雨,省委书记也信神”的感人诗句。一个人民公仆亲民爱民,心系百姓的赤子情感,跃然诗行之中。这些诗稿被我抄录,至今珍藏。
河南省第三届职工文艺会演领导团队。前排右一为作者。
《河南工人》复刊号1981年10月正式出版。首页是复刊词《写在<河南工人>复刊的时候》,接着是刘杰书记和张盾主席的署名文章。再接着,就是我以中共中国第二砂轮厂党委名义撰写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专稿《让党的形象永放光辉》。这期刊物设置了《经济管理》《民主管理》《光荣榜》《群众办刊》《道德情操》《风土.人物》《豫苑》《科技趣谈》《百花园》《生活百科》《健康生活》等21个栏目,刊载各类文章共58篇、摄影图片22张、插图21幅,作者中除刘杰书记外,其余全部都是企业职工或工会工作者。《河南工人》从1956年创刊,1966年停办,到1981年复刊,历时15年,河南省工人阶级终于又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正式期刊。1982年2月,中共中央下达了在全国国有企业开展全面整顿的通知。中国第二砂轮厂迫切希望我回工厂参加整顿工作,经企业领导和省总工会领导几次诚恳沟通,省总工会最终同意我返回“二砂”工作,并由组织部正式出函对我几年多来的工作给以高度评价。《工作评价》中写道:“王守安同志在河南省总工会工作期间,先后负责《河南工人创作》和《河南工人》的创办与编辑工作。该同志工作中团结同志、勤奋敬业,吃苦耐劳,成果突出,为我省工会宣传工作与职工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表现出了高超的文字和管理能力,以及工人阶级的优良作风和奉献精神。建议第二砂轮厂党委、工会在工作安排时予以考虑,并力所能及的帮助该同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979年,作者组织的全省工人报刊通讯员会议名单。
1982年2月20日,《河南工人》82第2期出版的当天,我告别了杂志社的同事和我热爱的编辑工作,告别了我呕心沥血创办的《河南工人》刊物,再次回到了中国第二砂轮厂,投身于企业改革与创新的洪流之中。回厂后不久,即担任厂长企管秘书并顺利“转干”,拿到了华东工学院的在职函授大专学历,再以后提升为企业整顿办公室副主任,企业管理处处长,企业战略处处长,企管战略处处长、白鸽集团郑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并先后考取了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技术职称,取得了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上了机械工业部的优秀管理专家,在“二砂”(后改制为白鸽集团)企业改革、企业管理、股份制改造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二砂鸟瞰图
工人作者交流
半个世纪前的二砂厂大门
【诗人简介】王守安,河南滑县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经济专家,研究员,作家,诗人,文学与书画评论家。现为河南省品牌联盟主席团主席,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学创作成果斐然,以安歌、田雪为笔名,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与书画评论、报告文学等1500余篇,出版《岁月里流淌的歌》《红水河的歌》等诗集、散文集10部。经济管理著述颇丰,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著)135篇(部),其中35篇(部)获部省级以上奖励。曾获中国十年改革创新奖、机械部管理创新奖。河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