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亲子对话中感受父母之爱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语言向来是一门艺术,通常,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亲子之间的沟通亦如是。家长不妨通过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模式,来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让孩子更愿意采纳自己的建议,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高效。

不少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同感:很多时候,自己知道父母说的有道理,但偏偏不愿意照着去做,理由很简单,就是不能接受父母的命令,更不想事事被父母控制。而双方的坚持很容易使矛盾升级,久而久之,亲子沟通越发困难。

“你说东,他偏往西”的局面困扰着不少家长,怎样和孩子说话,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听?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语言向来是一门艺术,通常,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亲子之间的沟通亦如是。恰当的语言往往是沟通顺畅的关键,家长不妨尝试“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通过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模式,来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让孩子更愿意采纳自己的建议,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高效。

“非暴力沟通”的理念是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的。他在研究中发现,通过观察事实,感受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同时聆听他人的愿望和需求,既能诚实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倾听与关爱他人。这种和平的沟通方式能褪去主动沟通一方隐蔽的精神暴力,使其与对方之间的思维更加互通。“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爱的语言”,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暴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沟通障碍。

攻击性的语言隐含暴力

家长都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希望孩子一帆风顺的,但有时候不免心口不一,把唠叨、否定当作亲密关系的象征和最好的激励方式,口不择言地在话语中夹杂了指责、嘲讽、奚落和不屑的言辞,不知不觉地扭曲了自己要表达的初衷,甚至带有明显的火药味和攻击性。

比如,用“懒”“笨”“猪脑子”“不爱学习”等负面词语给孩子贴标签,刺激、羞辱他们,伤害其自尊;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与孩子对比,目的是使之看到自己的差距,但却起到了反效果:在与榜样的对比中,孩子越发失落和挫败,很可能一蹶不振。又比如,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情绪、能力和兴趣,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命令、强迫、威胁孩子就范……无疑,这些情绪化的语言终将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所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长期生活在语言暴力中、被父母限制、压制、逼迫的孩子,如果原本性格比较内向,很容易会变得更加敏感、压抑、懦弱,产生对自我的不认同感,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在与外人交往时自卑胆怯。如果个性比较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会不断升级,极易被父母的恶语相向所引爆,亲子冲突连连,家庭和谐被打破。无论孩子的性格如何,最终的结果都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两代人渐行渐远,教育的效果也化为乌有。而这种沟通方式的另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端是,长期生活在缺乏一定的自由和自主的环境中,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学会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放弃有效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能实现双赢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生命最开始都想自己说了算的,可见每个孩子最开始都是不听话的,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沟通、交流,帮孩子建立规则,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自己说了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家长能借助“爱的语言”,真正实现让孩子“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自己说了算”,在亲子关系上,家长和孩子就能双赢。

每个人都有被看到、被尊重、被理解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希望听到客观、中肯、关切、贴心的话语。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这样说话的父母往往能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为我着想的、是体谅我的”,他们从父母的话语中获得安全感;父母的平等对待以及温柔的态度、和善的语气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因为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孩子更容易认同并接受父母的观点,有话也愿意向父母吐露,亲子沟通进入良性循环,家长的教育目的就不难实现了。同时,孩子也将会从父母的语言艺术中学习到沟通和交往的技巧,受益终生。

如何使用“爱的语言”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父母的“会说话”,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细节、孩子的情绪等和由此引发的自己的感受、需要和对孩子的要求,使用“爱的语言”,温和、平静、客观地描述和表达出来,不带有个人的偏见和负面情绪,以免引起听者的不悦和抵触心理。

比如,观察到孩子戴着耳机做功课,家长的“你边听音乐边做功课,这周写作业的时间比原来长了不少,作业的错误率也高了。我觉得你不如专心学习,之后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听音乐放松”和“边听音乐边做功课,作业错误百出,这就是一心二用的结果!你还嫌自己退步得不够快吗?”两种说法,差别很大。前者家长描述了客观事实,在观察的基础上准确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正面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没有宣泄情绪;后者掺杂了个人情绪,有批评、指责、嘲讽的意味。因此,前者没有给孩子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不会踩到孩子的雷区,能避免双方产生敌对情绪,实现良好有效的沟通。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倾听,少说话。”沟通是双向的。父母既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清楚地说明自己诉求和希望孩子做出的改变,也要时刻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愿望,让他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亲子之间的“非暴力沟通”,是在平等的基础上顺畅地互相交换观点,必要时双方可以互换角色,彼此感知对方的情绪。因为,情感互通是最重要的,一旦彼此感情可以互通,并且在意对方的需求,这次沟通会事半功倍。

“有理不在声高 ”,低声教育能让孩子的心理防线更加松弛,情绪变得平稳。《小王子》中有一句话:“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跌入谷底,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沟通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亲子默契配合的双簧,从“暴力沟通”到“非暴力沟通”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有耐心、爱心,真诚与孩子交流,用温暖的话传递爱,一定能收获更好的亲子关系。

(0)

相关推荐

  • 父母你们满嘴是爱,却满目狰狞!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都在研究的课题,我们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从上一辈的"不打不骂不成才"的思想中走出来,开始"平心静气"地教育孩子,你从不舍得打孩子, ...

  • 一个简单公式,如何解决90%的沟通问题?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张译雯 哈佛发展心理系毕业 心理咨询师 亲子沟通,如何避免鸡飞狗跳,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伴侣沟通,如何才能舒服有效,不猜疑不冷战?本周博雅读书会邀请了 ...

  • 语言暴力:孩子看不见的伤痛?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缺乏自卫能力的孩子更是如此,积极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并且充满阳光☀️,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言语却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都伤痛,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 《非暴力沟通》:情侣之间吵架,最忌讳哪些事情?

    <非暴力沟通>:情侣之间吵架,最忌讳哪些事情? 你可曾见过这种情形: 在爱情中总觉得对方什么都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和自己如此匹配的人了. 婚后,突然间发现对方的生活中有种种不和谐之处. 例 ...

  • 转给家长||当你对我们幼儿教师的工作有意见时,怎么办?

    当你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时,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当面提出.不管你对我们哪方面工作有意见,请你能够当面提出,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消除误会,更好地达成教育上的一致,进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

  • 非暴力沟通与亲子教育

    小编语: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为你继续分享非暴力沟通在亲子教育中的运用以及非暴力沟通亲子工作坊的情况. 编辑:空空 设计:小小 2017/11/6 MONDAY 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教育孩子,为家长朋 ...

  • 非暴力沟通核心

    你在生活中一定听过这样的话:你看看人家多好,你再看看你.(比较)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你不听,这下好了吧. (推卸责任)要不是你--我就不会--(指责)其实这些不经意的话都是一种暴力的沟通方式. 双方沟通 ...

  • 《小欢喜》里的陶虹,以爱之名的暴力沟通,让我和孩子两败俱伤

    近日,由海清.黄磊.陶虹.沙溢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小欢喜>将亲子教育问题的论辩再一次推向高潮.剧中的三个家庭各有各的喜怒哀乐,但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父母与孩子无法顺利沟通. 拿英子家来说 ...

  • 《非暴力沟通》学会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近

    文/铃兰 当内心的平静遭到破坏,暴力就产生了 自从做自媒体以来,我经常会关注一些热点新闻.发现了很多亲子关系引发的悲剧事件中,多数都是因为语言上的伤害,导致情绪失控,令家长或是孩子做出了不可挽回的事情 ...

  • 孩子不听话和你对着干?背后原因,99%的家长都没有意识到……

    上周末Professor带孩子参加亲子陶艺DIY活动,老师讲解结束后,孩子和家长们就开始动手摆弄陶泥,场面很是温馨. Professor旁边坐着一对母子,妈妈全程都眉头紧锁,她虽然打扮得体.妆容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