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寻觅大昌八景(一)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出自对地理的偏爱,我读中学时就知道了“巫山八景”。毕业后的日子虽然平淡清苦,但有幸捕捉到亲临这些景地的机会。每到一处我都会久久地观赏与凝思,总是沉浸在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欣赏中,更对文人的妙笔生花无比羡慕。我细细揣摩那四个字的深刻含意,很想写出我的感受来。只恨我读书时贪玩,文笔过于拙劣,有心却乏力,后悔莫及,真应了那句古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浑浑噩噩过了几十年,才知道也有“大昌八景”。但只知其名,不知其实。想去考察一番,失去了机会,再也没有那气力。查阅电脑从网上得知,“八景”指的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依祖国之大,山河之美,“八景”到处都是。可见“大昌八景”不会是空穴来风,不容置疑。
■大昌古镇原貌
但是“大昌八景”在哪儿呢?
苦思冥想,忽然开窍。古人将一幅壮丽美图浓缩为四个字,维妙维肖。今我何不反转过去,将四个字铺开来一笔一笔去对照,去探索。唤起心中的记忆,去搜寻我曾经跋涉过的山川,一点一滴地积累美好的印象,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就开始了寻觅的旅程。也许会找错地方,还望高人指点迷津。
1
泮水拖蓝
泮水拖蓝,前两字意深难解,后两字景美难现。泮水拖蓝是“大昌八景”中最奇特之景观。
既然其中有水字,那就从大昌的水写起,大昌之水主要是大宁河。大宁河又名昌江,发源于渝陕交界的大巴山南麓,穿过巫溪县从庙峡南口进入我县龙溪至大昌,直到礁石岩外河滩注入长江。大宁河千曲百转,姿态万千。平日里河水清澈见底,温柔可掬。山洪暴发后就变成了凶恶的猛兽。它有许多支流,最长的当数发源于巫溪县的洋溪河和发源于渝鄂边界的马渡河。此外还有瀑布、山泉、河渠、地塘等,“泮水拖蓝”应该出自于这些地方。
再说一说“泮水拖蓝”的意义。这四个字大概源自虞集之《风入松》“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也呢喃。”这里泮作融化讲,而它与后三字似乎不能构成一个四字词组。所有八景几乎都用词组表达,况且大昌境内所有冰冻之溪流是不会融化成拖蓝之水的。
“泮”还有其它意义。一是古学宫之蓄水池名泮宫,一般做成半月形。二是融解的另一层意思:散开。三是泮畔相通,作河岸解。我们再尝试用这几个意思中去寻觅"泮水拖蓝"吧!
大宁河水以百折不挠之精神,冲破崇山峻岭,虽凌厉,但也会被岩石撞得鼻青脸肿,不得不弯下腰来另辟蹊径。于是一个一个的水湾摆在两巫大地上。水湾是半月形的,如同泮池。但这些泮水浅者呈青深者显蓝或者从清粼粼向蓝莹莹逐渐变幻,没有一处可以看出拖的痕迹。那些散开之水,靠岸之水能够成为名胜的也无处可寻。
究竟哪儿才是“泮水拖蓝”呢?
不要忘记大宁河还有一条支流——洋溪河。大宁河从大昌古城南门外由西向东直至红石山下,受阻后急转南下。而洋溪河正由北向南从这里笔直注入。如果不是河床宽度不同和流量大小悬殊,几乎可以喧宾夺主,以为洋溪河才是干流呢!我小时候听人说过,大昌有一名胜叫“洋溪河水倒流”。水会倒流?百思不得其解,我到过洋溪河的多个河段,都没有看见倒流水。
■三峡蓄水后的大昌洋溪河
我终于认识了这倒流之水。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到大昌东边的白果寺办事,那时没有公路和汽车,全靠步行。办完事后我走回家,翻过红石山梁,就看见西边天空黑压压的,一道道电光划破天际,沉闷的轰鸣声传入耳中,乌云与瓢泼大雨纷杂一片,慢慢地向东移来。因害怕洋溪河涨水过不了河,虽然头顶上仍是火辣辣的太阳,我还是飞快地跑下山来。我远远看见大宁河水早已浑黄滚滚,急急忙忙跑到洋溪河东岸,踏上那小小的木桥,大跨几步飞身奔上西岸,沿着河岸南行走到大宁河边,再沿大宁河北岸的大路我可以放心地回家了。站在两河交际处歇息了一会儿,擦干了脸上的汗水,向前一看,我惊呆了。我脚下的大宁河还有一带清水,从最宽处约两米逐渐上溯大约百米长后悄然消失。清浊之水,泾渭分明,我几乎叫了起来,这不就是洋溪河水倒流吗?大宁河洪水汹涌下泻,洋溪河清流受阻不能从正常渠道流入大宁河,于是拼命上挤,应该向下的就成了逆向而行了。我慢慢走过这百米河岸,回头一看一条好漂亮的蓝飘带。
细细想来这应该就是“泮水拖蓝”。洋溪河口犹如一口泮池,池满水散开,沿河岸拖成一条蓝带,完全符合泮的三个字义。只可惜当时我不知道“泮水拖蓝”,更不知道这四个字的内涵,只顾得惊喜,忘记了仔细仔细观赏。细想起来同一水域混浊与清澈共生,流动与静止并存,上溯与下流互动,这就是大自然的美妙了。艳阳高照,狂涛汹涌,碧波荡漾,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其它地方也有拖蓝为名的景致,但只是洪水初来清水未尽的短暂或是阳光下河水折射出的光彩,比大昌“泮水拖蓝”逊色多了。
■洋溪河曾是戏水天堂
“泮水拖蓝”就是这样靓丽。除了靓丽,它还很奇特,因为它很不容易出现一次。我是地地道道的大昌人,竟然只看见过两次。究其原因是此景象形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天气,要“东边日头西边雨”,西边落特大暴雨,东边仍是大晴天;二是洋溪河出水道向西边倾斜,洋溪河水受阻后才会回旋成瀼水。而洋溪河口常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变来变去的。
2
龙池夜月
从“泮水拖蓝”处渡过大宁河,就到了龙池坝。我国西南地区的人总爱把大块平地叫做坝子或坝。龙池坝就是由洪水卷来的泥沙沉积起来的平地,一个十足的袖珍小平原。
莫说龙池坝风光旖旎,光这个名字就大吊人之胃口。池是大水塘,通常人工挖掘而成,供蓄水之用。如果前面加上一个龙字,那就成了泉水的专称。山里人认为龙能生水,泉水由龙所生名就叫龙水,蓄积龙水的池自然叫做龙池了。龙池坝中有一块较大的凹陷,形似池,坝名由此而来。
龙池坝三面被大宁河包围,只有西端连着一座小山。此山紧傍着大宁河由西向东延伸。龙池坝长约两千米,宽约一千米,形如一只巨人的脚掌。西山长约三千米,最初是一个小山峦,形如人头,峦顶曾建过一座小庙名青云观。山峦东有一个小山垭,形同人颈。从山垭向东山势渐渐变高变宽,好像人的前胸。山最高处宽敞平坦,犹如柔软的人腹。然后山势下滑,分为两支,一支向南伸向干溪沟,如同一条蜷曲的人腿。另一支顺着大宁河与龙池坝连成一体。两山分岔处有一水井,人们叫此地为“美女晒羞”。因名字不太雅观,现在将整座山峰改名为“睡美人”。龙池坝就是睡美人的一只脚掌,只是这脚掌太大太大。
我从未见过龙池坝的水,印象中龙池坝就是一个只种旱作物的旱坝子。想想龙池坝应该有水的。坝子里的都知道河岸比坝内要稍微高些。这是因为洪水携带的泥沙在低洼之地沉积时从河岸向外推进的。岸的阻力让沉沙淤积成一道小梁,洪水越过小梁慢慢推进,坝面升高小梁也逐渐升高,而那道小梁始终会高一点。龙池坝三面环水,三道小梁逐渐推向坝中心,中间便形成了一块低地。照此说龙池坝应该有水,大宁河水从坝底渗进,水自然清澈透亮。
■大昌古镇原貌
于是便有了“龙池夜月”。龙池应该是很美的,平坝中的龙池一定更加美丽。古诗中吟诵龙池之美的不少,这里借用一首《龙池春草》“风阙韶光遍,龙池草色匀。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龙池是会令人流连难返的。可以想像,每当皓月升空,月映水中,劳累了整天的农夫们吃过晚饭便会提着木椅围池而坐,吹吹凉风,舒舒筋骨,养养精神,叙叙家常。低头望池中水波荡漾,月光映照,谱出一曲曲扣人心弦的旋律,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疲劳,都会全部忘掉。哪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微风徐徐,掀起阵阵涟漪,月中吴刚嫦娥脸生皱纹,不由得人们敞怀大笑。如有婚嫁喜事办几桌酒席,邀远近之亲朋好友,那就会出现“龙池赐酒敞云屏,锡鼓声高众乐停”的欢乐场面。
大昌有“龙池夜月”,巫山有“澄潭秋月”。名有雷同之嫌,实则大相径庭。位于巫峡口外的箜篌沱的澄潭只有在秋末长江水消落后才会露面。这里离最近农家不少于半华里,还要走下一个高坎,而箜篌沱怪异的吼声令人毛骨悚然,老百姓是绝不会冒险赏月的。只有那些有闲情逸致的文人才会写下“潭旁万仞耸峥嵘,秋色澄江澈底清”那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而大昌龙池是注定给老百姓看的,当然就没有什么名诗名句出现。
“龙池夜月”毕竟是人们的想像,但偌大的龙池却盛不住一滴雨珠是龙池坝的一个谜。
这样的谜还有许多:一是迷宫般的小路,龙池坝的小路纵横交错,扑朔迷离。每当玉米秆长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时,平常一眼能望穿的龙池坝子便成了一个迷宫。人们稍不留神,便会穿来穿去,穿到出发的地方。一个外地人在这里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走出这片玉米林。二是神秘的河岸。肉眼看来龙池坝整体比它对面在大昌东坝要低许多,但洪水经常冲上东坝把东坝淹个干干净净也上不了龙池坝河岸。人们都说龙池坝是块仙地,水涨坝升,水消坝落。三是号称宁河第一深的天灯湾大潭,深度无人知晓,相传潭中有百年怪鱼,至今无人可见。
3
昌阳晚渡
“睡美人”头枕一条大道,这条大道连接着大昌与巫山县城,从这里大约一里就到了大昌老渡口。千百年来大昌人多是从这个渡口渡过河去沿着这条古道闯荡世界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座铁索桥建成。
古渡、夕阳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昌阳晚渡 ”。
无独有偶,”巫山八景”中也有一个十分相似的景胜,那就是“宁河晚渡”,同一条河,同一时间,同样乘坐渡船,二者有何不同呢?
“宁河晚渡 ”也叫“宁河夜渡 ”。晚也罢,夜也罢,意思相差无几,大抵都是指傍晚那段时间。
“宁河晚渡 ”的观赏时节应该是春末秋初,观赏对象多是文人骚客。每年大致从四月份起,受长江源头冰雪融化和西南地区雨季来临的影响,长江江水猛涨,江面迅速加宽,阻断大宁河形成湖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瀼水。这时大宁河口水平如镜,风光明媚,最适合闲杂人员游玩,每当傍晚乘坐渡船的人便多了起来。晚风徐徐,清新爽快,渡客们任凭船身摇摇曳曳,桨声吱吱叽叽,远观山之巍峨、近闻水之清香,便有了许许多多的灵感涌上心头。不管是落日前的烟波浩渺,还是月儿初起时的朦朦胧胧,流芳百世的诗歌就会脱口而出。
同样的季节,大昌渡船的人可没有这样潇洒。夜虽然宁静,而渡口只剩下一只孤孤零零的渡船,摆渡的人早也回家了。河宽水急船儿不能荡起双桨轻轻摇荡,渡河只能激流勇进和激流勇退相结合的方法。船工少不了三人,驾长在后面扳舵掌握方向。待渡客全部上船后,梢公便拉着船上行一段距离,具体长度视水量大小而定,然后飞快跳上船首拿起竹篙撑开船只待船转向后以篙代桨用力拼划,靠近对岸时,竹篙便插入河底。用力将船逼到岸边,这真要眼疾手快的硬功夫。若是洪水时节,更是惊心动魄,无论是船工还是渡客,没有一人不提心吊胆的。想的是自身的安危,即便是出口成章的恐怕也只能喊出“我的妈呀”四个字来。
大概中秋节过,大宁河便乖巧起来。身子紧缩了一半,脾气也温顺许多。清亮亮的河水轻轻拍打卵石,擦出清脆悦耳的歌声。浪花欢快的滚动,变幻出许许多多的花朵。渡船变了,摆渡的方法也变了,由原来的那种撑渡变成了缆渡或者叫梭渡,船工只要一人就行。渡船前面木桩上拴着两根绳子,绳的另一端拴着一个木梭。一根长长的竹藤穿过两个梭后两端固定在河的两岸。待客人站定后,船工扳动舵后走上前来,手拿梭子用力刮着纤藤,一前一后,一松一紧,渡船随之舞动,慢慢滑向对岸。
渡船上没有座位,游客中大多数站立船舱内,也有那么几个坐在船舷上,大家便这样静静地欣赏那天边的夕阳。
人们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傍晚的太阳早已抛开了它的暴烈,轻轻柔柔地喷射出那无穷无尽的光彩。常常是无云的晴天,天空蔚蓝蔚蓝的,阳光现出惨淡的红色,好一个残阳如血,你定会顿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丝丝白云姗姗来迟,变幻出各种奇葩异卉,时而温顺如兔,时而猛烈如虎,万般感慨自然会涌上心头。若是晚霞出现,云彩会立即五彩缤纷,粉红粉红的如同脸上的红晕,不用多说定会勾起男女青年卿卿我我的迷恋。晚霞渐渐散去。河面上散发出轻轻薄雾,丝丝般的白云遮住了夕阳的惨白的脸,船儿穿行在一片迷茫中。迷漫漫的天和雾濛濛的水织成一道密密的网,令人窒息,令人悲催,一切雅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4
七里春早
渡过河到达北岸,走下船来,走过五十米河滩,登上那几十步台阶,映入眼底的便是那座古老的大昌小城南门。城墙上一根黄桷树长在那石墙缝中。如今这棵树连同包围它的石墙一起搬到东南五公里外的大昌新城去了。那里仿造了一座古城,黄桷树仍在石缝中生长。
记不清我有多少次站在这棵树前,抚摸古树那苍老的树皮,直到我的脸皮比它还要粗糙。我从树旁的城门进去,儿时的城门在我眼中越来越小。城内那石板铺成的街道怎么越来越窄。房屋肯定是愈加陈旧,但依然高耸。砖木结构,四合大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幽雅,经历了多少沧桑。这些已有许多名人描写容不得我在这献丑,我只想急急忙忙奔出城去,走出西门去欣赏那一望无边的绿色。
西门外是一块很大的平坝,比龙池坝大了许多,这就是大昌西坝。西坝呈心脏形,因其大曰“龙心”,龙心村由此而来。它的南端是大昌古城的护城河,河口似鸟嘴,名凤凰嘴,南边就是凤凰村了,大宁河从坝的西边流过,土地是大宁河冲刷的泥沙淤积,所以特别肥沃。
西坝是大昌境内最大的坝子,也是大宁河流域甚至是巫山全县数一数二的坝子,这里有着双堰塘古文物发掘地。西坝处最宽处约两千米,南北长三千五百米,按市制正好七里。于是坝的那一头便有了七里桥、七里村、七里乡一串串地名。七里乡大都是山包山梁,这些丘陵胸怀大宁河,背靠大巴山。本篇所说的七里是指从七里桥到龙洞沟一带。
一条大道从坝中穿过,通往水口通往福田,通往其他地方。我在这条路上不知走过好多次。我家住大昌,在福田工作了多年。乡下单位星期天不放假,我们总是一个月请几天假,回家体验一下家庭的温暖,帮助家人干一点农活。
几十年中,我至少在这条路上走过十五个春天。立春表示春天的开始。立春的日子总是在春节前后徘徊。过完春节就要上班,离家的日子总有那么些凄凉。挪动沉重的脚步,蹒跚着走进西坝,念家的心情顷刻消失殆尽。路旁的小麦高过了人头,遮住了视线,深蓝的麦田衬出阴森森的寒气让人毛骨悚然。偶尔一见坡上的油菜花稀稀落落的,如同少女的羞羞答答。我只得加快脚步,壮着胆子,冲出西坝。
走出西坝,跨过七里小桥,心情豁然开朗。湛蓝蓝的天空,红灿灿的太阳,轻柔柔的春风汇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枚红杏出墙来”“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光明丽,春意盎然。金灿灿的油菜花,汇成气势磅礴的金色海洋,泥土焕发出喷香的气息,小鸟儿尽情高声歌唱。春来了!春姑娘早早地光顾了七里这片美丽的土地,给勤劳的七里人留下了无暇的念想。
为什么会“七里春早”?按常理说影响气候的两大要素是纬度和海拔。七里位置靠北一点,地势比西坝高不少,一般情况它的春天应该是迟一点,至少是相差无几,怎么是感觉七里春天早了许多呢?
我揣摩了很久总算是找到了原因。“七里春早”是从农用物成熟程度反应出来的。七里背靠重重大山,大山挡住了凌厉的北风,七里地温自然下降得少一点。春天的太阳是向北倾斜的,七里的地温肯定回暖快一些,还有七里土质瘦薄,瘦地的庄稼早熟。我们看到的是早熟的庄稼,自然就有了春来早的感觉。
还是没有说对,“七里春早”应该是与西坝比较而来的。西坝土质肥沃,有大宁河水的滋润,庄稼特别特别茂盛。茂盛的庄稼生长期会长许多。当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时,西坝仍沉浸在冬日的寒冷中。“七里春早”其实对应的则是“西坝冬长”。
上面四景,都在大昌古城周围,或在水中,或在水边。“近水楼台先得月”故叙述在前。接着我要说说远山四景了,但我总是提不起笔来。
我很难过。因为近水四景不存在了,永远永远。一代伟人“高峡出平湖”的宏愿已经实现,大昌境内的大宁河段已成一湖静水,浊浪不会再来,再也无法阻断洋溪河形成蓝带,龙池终于等到了它装水的日子,但很快地被大水吞噬而沉埋水底。太阳照旧从西方落下,然而古渡渡口已失去作用,古老的渡河形式也一去永不再来。七里山峦依旧,田地依旧,春依然是那几个日子到来,但西坝已沉睡在水中,失去对照物的“七里春早”再也不会那样光彩熠熠。唉,这真是时过境迁平常事,沧海桑田几番来。时光就是这样无情,不给你半丝半毫的回首机会。我们只有在享受美好的现实时将过去的美丽存在头脑里,留在记忆中。(未完待续)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