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常曰明 《小曹的十年》
小曹的十年
小曹是西北某省省会城市的一名基层法医,他07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工作十年了。02年的时候,小曹高中毕业,当时他立志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他第一志愿填的是临床医学,第二志愿是法医学。
小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到高中毕业时,他都没有去过县城以外的地方,他甚至都没有见过火车。他能想到的工作也只有医生、老师、会计等,还有当时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法医学学的是什么,小曹并不知道,他只看到其中也有一个“医”字。学法医毕业以后能干什么工作,他更是一无所知。事情就是这么巧,他没有考上临床医学,收到的是法医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其实小曹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再加上那么一点运气,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现在的工作单位。
初到单位,见到中队长,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官(其实只是普通科员);见到大队长,他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官了,见了大队长他紧张的都不敢说话。小曹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刚到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他更显羞涩、腼腆,他丝毫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
小曹工作小心谨慎、认真仔细,生怕自己犯一丁点错误。他工作中,需要经常出一些死亡现场,需要给一些犯罪案件中的受害人做伤情鉴定。他明白自己虽然只是一名小法医,但是责任重大,只要自己工作稍有失误,就可能有人蒙冤,或是有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法医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案件的需要,需要经常加班、值班。虽然正常上班时间不一定会很忙,但只要有案件,必须随时出发,不管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白天还是晚上。小曹干了很多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熟练,逐渐觉得工作已经得心应手。
小曹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他要出现场、做鉴定,还得干一些其它工作。当时他所在的城市正是案件高发阶段,他的工作量很大。他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着,生活倒也过的很充实。
平凡的日子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今天的小曹跟昨天的小曹相比好像并没有变化,他一直都是办公室最诚实、最勤奋的那个人。日子一天天的过,小曹成家了,有孩子了。慢慢的小曹也有些变化了。
小曹虽然内向腼腆、不善言辞,但也是一个怀揣梦想的有志青年。曾经他梦想着自己工作上能取得一些比较突出的成绩,职务上能有所提升。然而,五年过去了,他干的还是同样的活;八年过去了,他干的还是那些工作。跟他同时参加工作或比他晚几年参加工作的同事,早都因为理想的破灭或是长时间同样工作的重复,对工一些作不再那么认真,责任心也没有原来那么强。
小曹对工作的态度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他心里有些波动了。以前,办公室有些同事,上午工作干完,下午就不到办公室了。小曹想,自己必须在办公室,自己要接电话、接待群众,他从来不迟到早退。现在他的想法变了,他认为其他人都走了,为什么自己还要待在办公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也许算一种正常现象。
他明白,自己很难取得特别突出的成绩,职务上的晋升更是不可能,他也不奢望这些。同时,对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他开始反感。以前,为了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任务,他总得弄虚造假,现在他再也不想干这些工作。他认为,这些工作对人民群众没有一点好处;这些纯粹为了政绩的工作,应该是领导和想当领导的人干的事。当有人给他交办这些工作的时候,他开始拒绝。
他慢慢的变得有些油嘴滑舌。他也逐渐明白,虽然大家的工作时间基本一样,但每个人在工作上付出的努力其实是不同的。他逐渐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推心置腹地交谈。他明白了,对有些同事也应该是“逢人只须信三分,未可全抛一片心”。
他在迷茫中过了两年,有一天,他看到领导讲话中有一句“我们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他想,最好的位置是什么,处级以上还是科级以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突然明白,自己虽然只是一名小法医,但自己所在的位置也是最好的位置。自己不必为了生计而到奔波,自己基本每天都可以看到家人。自己不必担心会被裁掉。他看到一些报道,IT行业甚至都是青春饭,超过35岁,随着学习能力的下降、家庭的影响,都有可能突然间失业。小曹明白了,自己所在的岗位正是最好的岗位,不必为生计而奔波,不必担心下岗失业。
有一天,小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听到这样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彻底醒悟了,自己是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自己在最好的位置上,正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小法医,自己在工作中应该热心为群众答疑解惑;自己应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不冤枉好人,不放纵坏人。
工作十年,小曹虽然对逢场做戏还没有驾轻就熟;对阿谀奉承还没有熟练掌握;他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工作上的各种关系。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他依然会像刚参加工作一样,工作小心谨慎、认真仔细。同时心中一直想着作为一名小法医,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每时每刻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