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行课题研究?——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思考

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评职称需要”可能是我和大多数老师的答案,我认为这种初心并不丢人,但在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职称评定只是研究的起点而不应是终点。课题研究一定还有更重要的方向和目的。

一、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有收获的成就感。

课题研究的其中一个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注重过程,通过课题开展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客观把握学生层次。研究学生,根据其不同的知识背景、个性心理及接受能力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在各自区域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每一次学习后有收获感,在不断获取成功的递进中得到满足、愉悦的心理体验,激发其再次成功的欲望。

基于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前提,我们课题组开展的阅读活动,既考虑学生的个性阅读“口味”,又注重集体阅读风尚的引导。课堂教学既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又及时整合阅读收获,让学生尝到整本书阅读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回望整个阅读历程,学生会发现其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2022届4班高嘉阳同学说,“还记得第一次的读书笔记,真是不堪入目,字体潦草,内容匮乏。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一次次鼓励中,我慢慢成长。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学生还能有意识地将已学方法运用到其他作品的阅读活动中,《鲁宾逊漂流记》的教学之后,学生继续阅读与其气质相近的《海底两万里》,甚至养成了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阅读成果的习惯。2022届4班李芊润同学边读《海底两万里》边做出笔记49页,2022届1班张墨扬同学自主创作了漫画书80多页,还有学生通过趣配音、做腰封、自创rap唱出小说的故事等形式解读文本,实现了由浅层应付式阅读到深层主动性阅读的过渡。

二、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应该是课题研究的另一个目的。“理论水平不足、科研能力欠缺”可能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研究过程中的“学习”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我们课题组为例,正是因为开题报告会上胡主任的指导和其他老师的引领,才使得我们的研究明确了具体方向。因为中期汇报时,胡晨曦、李斌、宋彬彬三位老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才及时纠正了我们在研究方法、报告书写等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因为胡主任利用公众号在每一个环节的提醒和指引,结题阶段对报告不足之处一针见血的判断,才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打磨和锤炼中,实现了提升理论水平的可能,这种提升让我们迎难而上,继续努力。

在落后的认知中,科研和教学似乎是两条平行线。实际上,“教”与“研”本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整体。仍以我们课题组为例,整个阅读过程全体组员全程参与,学生读的书老师要“先读、多读、读懂、读透”。通过书籍、网络、校内外听课学习等方式,广泛收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论文、专著、视频等资料。课题组定期开展交流会,互相分享、研读相关书籍,例如《阅读教学教什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等,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进行“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教学,在研读文本、积累知识、教研磨课,教后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既提高了课堂组织能力,积累了阅读教学经验,又形成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优质教案和课堂,实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和整合。

“教”为“研”提供沃土、“研”为“教”产生效益,课题研究应当致力于实现“研”与“教”融为一体的目标。

三、接纳问题,积极思考,发现新的课题方向。

“不逃避困惑、不惧怕困难,在研究遇到瓶颈时积极思考,甚至发现新的课题方向”应该是科研的第三个目的。选题难是很多老师对课题研究心生畏惧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难点,首先得明白课题的来源是什么,课题无非来自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选题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二是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三是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四是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胡主任多次说过,“问题即课题”。以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为例,关于整本书的读、学、教,存在“学生选书凭感觉,所选书目良莠不齐”“阅读时间、数量得不到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缺乏系统、有针对性的教师引领和课堂指导”等情况,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就是研究的背景,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入口。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不断衍生新的问题,比如课上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其在课下的具体实施情况难以及时检测,学生在进行其他书目阅读时是否也能进一步运用和拓展,未能及时明确等。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步的思路和打算是继续结合“课前演讲”“作文课”“周记练笔”等形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将学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其他的阅读写作活动当中,教师及时关注、了解、评价具体情况。新的研究方向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新的研究行动也已经在进行中。

如果我们能戒骄戒躁、面对问题,能接纳困惑、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研究的切入点就在实践中,新的研究方向和路线也在实践中。

四、实现老教师有激情、青年教师有进步的目标。

“独木难成林”,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课题研究,都需要团队合作。千头万绪的教学安排和研究工作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主持人统筹全局:时间节点、个人安排合理分配,成员各负其责,又积极沟通、相互配合。过程中,每个人都献计献策,每个人都在修正观点与思路,探索更有效的活动方式和教学方法,虽然有些观点会被否定甚至推翻,但是大家有明确一致的目标,并不会伤害私人感情。整个研究氛围和谐融洽,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实现了团队共同进步的可能。

要做到这一点,课题组成员最初的选定十分重要。团队建立之初,应该确保每个组员都有参与的热情,都对该课题有基本的想法或做法,至少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动。否则,进行过程中不仅工作没办法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在抱怨和指责中互相伤害。

说了这么多,其实可以归纳为一点,就是课题研究的目的绝不应该仅是职称评定需要,还应该是学生有收获、教师自身能成长、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实现团队的共同进步等等,如果我们能调整思维,以此为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会发现过程虽然还是很不容易,但每个人都会更自信、更坚定、更有力量。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不忘初心”,但是我认为,相对于“不忘初心”,认清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出发时就有一个明确且正确的为什么,似乎更加重要。

(本文作者陈闪闪,郑州外国语中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