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探春的志向和追求,竟然是“莫牵连”

欲懂红楼,必先读懂第五回作者为众钗写下的判词,这已是读红者的共识,尤其是十二正钗,作者不仅为她们写下了命运签,而且通过每人一首曲子,对她们的命运进行了更细致的描绘,让我们发现,在贾府败亡的共运之下,她们有着各不相同的个运。

这其中,最特殊的,当属探春。

探春的判词,通读过若干遍,再次翻开时,我怔住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原来,词句里所蕴含的深意,一直被我忽略了。

探春在十二钗中,排行第四,(关于排序的标准,我在《十二正钗的排位顺序,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定的?》一文中已有详述),她的判词很简单也很直白,既没用拆字法,也没有什么隐喻。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虽说那是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但书中多次提到女子之才,比如元春是“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到了探春这里,却是“才自精明”,用精明来形容才,自然不是指诗才,而是才干、才能。

有精明之才能,同时志向高远,这样的人,只要遇到合适的平台,必定有一番作为。可惜“生于末世运偏消”,关于命与运,也是作者想要重点体现的,比如在第一回中把英莲(应怜)和娇杏(侥幸)作对比,英莲是典型的有命无运,探春也是一样,有才干有志向又如何?已经是末世了,没有可供她发挥才干的平台。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因为87版电视剧的成功拍摄,读者都已认可探春在清明远嫁的结局,但是,如何理解“千里东风一梦遥”呢?

答案在属于探春的主题曲里。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的主题曲叫《分骨肉》,骨肉分离之意。在那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远嫁就相当于骨肉分离,想要在有生之年再见面非常之难,比如黛玉之母贾敏,至死都没能再见娘家人一面。还有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对姐妹,自从出嫁分离,暮年才相见。探春嫁到了三千里外,也许更远,必须做好再也不见的心理准备,所以是“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注意作者的用词,“抛闪”,是一个主观动作,主动抛弃。这里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在行为上,探春主动选择了远嫁,二是在心理上,探春把自己与骨肉家园做了一个切割。

从后面几句来看,第二种意思更明显一些。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父母俱已年迈,多哭伤身且无益,不如不做念想。我已把你们抛闪,你们也把我抛闪吧,“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人生的穷困或显达,分离与聚合,都有定数,都是命中注定的,伤心、哭泣、念叨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从这里可以看出,探春性格上的洒脱,没有女儿之态,干脆利落,不婆婆妈妈。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这句话里含里无情,却又是大格局下的有情:从此以后,咱们各顾各吧,彼此都顾不上了。“奴去也,莫牵连。”牵连,可理解为牵挂,但也有受牵连之意——以后你们是你们,我是我,咱们之间再无关联。

从整首词来看,探春主动选择了那个年代最艰苦的出路:远嫁。但因她性格上的洒脱,不因远嫁而怨叹,有点昭君出塞的味道,反而得以逃出生天——没被贾府的败亡所牵连。

对于贾府走向败亡的现状,探春是除宝钗之外,贾府中唯一一个看得明白的。在抄检大观园时,她说出了非常有见识的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对于家中男儿“安富尊荣”,她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但凡是个男儿,早走了,做一番事业,自有交待。”远离骨肉家园,一直是她的梦想。这种思维远甚于那些把贾府当乐园的蛀虫们,她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前瞻意识,这是贾府众人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宝玉这个哥哥,还在做着“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啃老梦。

因为被赵姨娘所累,她还有着不受亲情捆绑的超前意识,抄检大观园后,宝钗迅速搬了出去,也只有她能懂其中味:“亲戚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句话总被误解为探春嫌弃宝钗死住在贾府,只能说没有探春的大格局,自然就理解不了她所说的话。对于宝钗搬出去,她是十分赞同的,原因就和自己想远离贾府一样——住在贾府,必受贾府牵连,远离方能自保。

“莫牵连”,才是探春的终极目标!

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关于原生家庭的心理学书籍,叫做《《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提到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探春就是深受原生家庭伤害的人:有一个不堪的生母和弟弟,庶女身份注定低人一等,兄弟中没有一个能撑起兴家重任的人。像她这样有才干又有抱负的人,只能和他们捆绑在一起,任由沉沦而无能为力。

唯一的出路,就是远离,只有远离,把骨肉家园从心理上做切割,她才能拥有自己的未来。

远嫁给了她一个绝好的机会,即使像王昭君一样嫁到遥远的蛮荒之地,至少拥有了自主权,不再处于被动的局面。

所以,从探春的主题曲所流露出来的,就是探春强烈想要主宰命运的渴望以及摆脱贾府的迫切感。

自古成大事者,必然不拘小节,所谓小节,指的是感情用事,尤其在亲情上放不开。囿于亲情者,必被亲情所困,探春懂得与亲情做切割,不但保全了自己,应该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会有一番作为,做一番事业。

因此,我们在探春的判词上,明显感觉到作者的价值观:有远见卓识并敢于突破束缚的人,能摆脱共运带来的悲剧。

贾府最后的败亡,已与探春无关,她不会受到任何牵连,因为她懂得做切割。

我们到底要不要接受亲情的捆绑?早在三百年前,曹先生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结合宝钗的无情,可见作者对于大格局下的无情,是极力推崇的,正如庄子所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捆绑在一起共赴死路,不如独自逃生!

红楼里包含了深厚的儒释道文化,儒家追求的舍身成仁、舍生取义;道家追求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由此可见,作者更倾向于道——无情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