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标瘘手术15分钟,团队年手术量3000+,西北“瘘王”李大庆教授是如何做到的?

每周去两次健身房,每次使用一个小时健身器械,再进行长达1000米的游泳。

即使是年轻人可能也无法坚持下来。但生于五八年的血管通路专家李大庆教授已经坚持了10年。

如果当天是锻炼时间,即便手术结束很晚,他也会雷打不动地前往健身房。

对他来说,去健身房并不单纯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更是对原则的坚持——“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你还能期望他对别人负责吗?”,李大庆教授反问到。

对健康身体的不懈追求,是因为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精准地执行每一个动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极可能影响手术发挥,危及患者。

得益于良好的自律行为,他看起来并不像是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老者。也因为身边工作的都是年轻人,他的身上洋溢着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活力与朝气。而在如今,他更想做的事,是通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葆秀医生集团李大庆血管通路工作室,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血管通路工作中,并通过树立起标杆,带动血管通路领域的蓬勃发展,惠及更广大的患者群体。

上过前线的医生

与医学结缘,或许得益于母亲。李大庆的母亲作为卫生兵,曾经去过抗美援朝的前线。或许他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卫生兵并走到前线。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大量因地震受伤的患者被转移到西安,身为中学生的他曾自愿到医院帮助医生。那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审视医护工作,也是在那时他的内心埋下了从医的种子。作为新三届的考生,在1979年他终于如愿进入到了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1984年毕业后,通过重重考核的他,成为了一名卫生兵,并被划分到了西安解放军451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86医院北区)。对外科的热衷,让他选择了师从腹腔镜领域的开拓者王克成(人称王一刀,也被业内人士称为“神一勾”)。

1987年,中印边境紧张,作为卫生兵的李大庆被抽调到前线。由于害怕父母担心,他甚至未敢透露自己的行踪。他还记得中印双方哨所相距仅20米,气氛十分凝重。出发前夜,当军中传来《血染的风采》的歌唱声时——“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他一度以为自己再也无法活着回到故乡。

从前线回来后,他发现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医院成立了新的血液净化科室。本来,血液净化属于内科科室。但作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往往需要外科医生参与。医生的匮乏,加之科室主任为其描绘的未来前景,让李大庆毅然决然地进入到血液净化领域。至今,已过去了30余年。

不仅仅是速度

为了让李大庆更快地成长,1990年,医院特意将其派往广东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跟随高伟等教授学习肾移植和血液净化。在学成归来时,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台录像机。通过高伟教授等同行提供的手术视频录像,结合期刊杂志等,他不断积累着血液净化领域的知识、经验。

最初手术训练时,他甚至缝过老鼠尾巴。但由于其血管较细,“手术”通常以失败告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亲自去自行车修理厂寻找过气门芯,再结合鸭肠等进行缝合训练。他也感慨到,如今只需要采用仿真血管训练即可。

在2000年,医学院跟交通大学合并,他以特殊人才身份回到了学校学习。那时甚至没有专门的手术室进行手术。即便手术室空闲下来,也是在其他科室手术完成后。那通常是在下班时间,但那时的他很满足。因为病人的生命线与他们的休息时间相比,孰轻孰重,他拎得十分清楚。甚至他告诫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即便是在半夜,也需要电告医生。

我国有着大量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这些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通常有三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其中最常进行的是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前需要将血液引出体外,因此需要提前建立一条通路,即血管通路。血管通路包括临时通路、半永久通路和长期通路,还可以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等。

为患者进行手术时,手术用时通常说明着医生的实力。在标准内瘘手术中,不熟练的医生可能需要花费2-4小时、优秀的医生可能需要花费半小时,但李大庆教授通常只需要10-20分钟。即便是进行人工血管手术,他也逐渐将自己的手术用时,从最初的2小时提高到了30-40分钟。

葆秀医生集团李大庆血管通路工作室创始合伙人

提升手术速度,缩短用时,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患者群体庞大,每提高一分钟,可能意味着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另一方面,手术用时越短,患者伤口暴露感染风险也越小。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他也通常在进行手术前会采用超声检查,并亲自评估患者血管状况、在患者手臂进行标记等。

他也遭遇过质疑,没人相信一台标瘘手术可以在15分钟完成。但当质疑者现场观看手术过程后,都不由对其产生钦佩之情。“用不了5分钟,就能把血管找出来。再用5分钟就可以吻合血管。”这都是多年手术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切,要求医生对患者手臂解剖结构一清二楚,手术过程中更是不能有任何废动作,因为一旦出现错漏导致出血,势必会增加手术时长。

成立血管通路工作室

在2020年2月份,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布了全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报告。报告指出,截止到2017年,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达6.975亿,其中中国患病人数达1.323亿。这一数字大致与糖尿病患者持平。

并且,随着社会发展饮食作息变化、微生物感染、药物滥用、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慢性病肾脏病患者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其中部分患者,最终也发展成为了亟需血液净化的肾功能严重损伤或肾衰竭患者。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另一方面,是缺乏为患者提供血液净化前提——建设血管通路的专业人才。甚至,某城市曾出现为患者进行标瘘手术时,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原本低廉的手术价格,由于其他医疗器械的使用导致患者负担成本攀升,从千元上涨至万元。

李大庆教授无疑也感受到了患者群体的增长。2017年,他仅开展了1700多例血管通路手术;2018年,则是将近2000例;2019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2900多例。2020年实际手术量也达到3000余例,并未因受到疫情影响而降低。

手术数量的增长,与他手术技艺的提升有很大关系,但更多地与成立工作室有密切关联——2018年8月,他全职加入西安葆秀医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葆秀医生集团李大庆血管通路工作室并担任创始合伙人和首席专家。

工作室依托的葆秀医生集团,创办于2017年,以血管通路手术为切入点,试图逐步搭建国内一流的血液专业医护团队和患者社群。葆秀医生集团更与葆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PDS))、葆秀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构筑了葆秀医疗血液透析业务群。

工作室如何展开工作?

随着透析质量提高以及国家医保政策的开展,越来越多透析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但患者血管通路面临的问题也开始显现。自体内瘘在没有其他并发症并无干预的情形下通常可以使用5年,此后便会出现并发症,如增生、狭窄、瘤样扩张、动脉瘤等。而这也意味着早发现、早维护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但由于后期管理本身并不产生经济效益,医院往往缺乏对患者管理的动力。

也是意识到这种弊端,李大庆血管通路工作室,从建设起初就致力于帮助患者建设档案并进行血管通路终身管理,进一步延长患者寿命。工作室有着专职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

进行随访的同时,工作室也开展着对患者的宣教,为病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手册等等。而通过不断宣教,工作室接触到的因血管通路使用带来的假性动脉瘤等状况也开始变得少见。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依托葆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工作室开发的葆秀血管通路智能管理系统(PVS)实现的电子化管理。

鉴于血管通路人才的匮乏,工作室也开设了学习班和提高班。学习班每年分两期进行,面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往往缺乏血液净化系统学习,但是偏远地区患者又有相关血液透析需求。通过学习班和线上模式,工作室力图培养基层医疗人才学会处理简单问题,帮助患者打通血管通路。当遭遇疑难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工作室的绿色通道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学习班更为强调临床实践。一期学习班原计划招收20名医生,但最终招收人数32名;二期更是招收了40名医生,20名护士。实际上,血管通路虽然由医生手术创建,但是通常由护士维护和使用。当护士具备相应知识,对患者血管通路进行维护、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提高班针对全国范围内年手术量100+以上的血管通路医生,帮助其提高技能和速度等,进一步帮助患者省去寻找专家的时间并节省金钱成本。对于工作室来说,全行业的提高,才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助益。

作为国内首个血管通路工作室,其实并无样板可循。工作室原定于今年出国拜访同行美国Lifeline公司——已经累计开展了140万例手术——进行学习,但由于疫情计划也被搁置。目前,工作室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发展。而他们试图实现的,也是如Lifeline一样,成为国内血液透析患者信任的工作室。

与此同时,工作室也在与全国各个血管通路领域大咖团队携手,通过会议和手术观摩以及比赛等增进行业交流,共同发展血管通路事业。可以明显地看到,区别于以往医生个体的交流,地区与团队的交流,将更为迅速地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要真正地促进行业发展,也需要行业内拥有资源的各方对接资源、不断协同发展。

对于李大庆教授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做了什么,而不是挣了多少钱。(李大庆)血管通路工作室目前在做的,其实是为行业提供典范。”而工作室也将坚定不渝地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未来

在血管通路领域涉足30余年,也让李大庆教授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有了一定见解。他表示,未来将会是以预防为主,“在患者尚未进入到血液透析之前,就帮助患者建立自体内瘘”。其次是做好维护,而这需要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协同。再次,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无创体验,比如人工血管的使用等。他相信,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会有更多透析患者受益。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血液透析连锁行业的强大技术壁垒。“中国民营血液透析产业发展至今未出现国外那样的大体量头部企业,原因很多,我们的理解是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或走资本推动的模式,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抓住医护人员和患者群体这两个核心要素,同时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

这三方面同时做扎实才能为独立血液透析中心这样的血液透析服务业赋能,或者说有了这三方面的牢固基础不管是自建血液透析连锁机构还是为血液透析机构提供服务才有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李大庆教授如是说。

而让他在花甲之年成立工作室,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还有很多医生亟需培养;还有很多病患在等待着救治;还有很多规范亟需树立。

一切就像他讲述的那个故事一样。与他相同,一名知名的小儿骨科医生,在退休后仍然坚守在岗位上。那名医生曾经反问过他:“我们明明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你说我们这样做图的是什么?”

缺钱吗?并不是。

对他们来说,剩余的时间是宝贵的。而只要有时间,作为医生的他们就将继续散发光和热。

成立葆秀医生集团李大庆血管通路工作室也是如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只是认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