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
座落于腾冲县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的“国殇墓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1944年夏,为了重新打通中缅公里的战略计划,中国远征军第二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占领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9月14日收复腾冲,歼敌6000余人,我军将士阵亡8000余人,地方官兵武装1000余人,盟军阵亡19人。1945年7月7日,由当时的县长李根源倡议并得到国民党政府的同意修缮完成,里面埋葬着3168名战士的尸骨,还有一些不知名,不完整的尸骨合葬,陵墓基本上由民间募集资金修建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派人驻守,但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84年才对其进行修缮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墓园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部分组成。中轴线上建有: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英烈纪念堂,正门有国殇墓园牌匾。此外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写的“碧血千秋”,忠烈祠上有蒋中正题的“河岳英灵”匾额,还有许多政府要员的题词。墓园大门一侧还有低矮的“倭寇”墓冢,埋葬的是日本人的尸骨。
整个墓园庄严肃穆,苍松翠柏,青草黄花。我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仔细观看阵亡将士的名字,内心充满无限的悲伤和敬意。在烈士墓冢前默默的三鞠躬并送上白菊花一束以表达哀思。是啊,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希望战争不要再降临,期望祖祖辈辈永远平安。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1938年开始日军为了切断当时刚刚抢修完成的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军从东南亚反抄中国的大后方,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迫使中国就范。
而自七七事变以后仅仅一个多月,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就已经完全沦陷。至1939年,经过几次大战役之后,国库基本空虚,军需物质捉襟见肘,基本无力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抗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配合盟军在东南亚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同时阻止日军从西南大门进入中国,直逼重庆。另一方面因为武器弹药进不了国内,也就只好把人运出去,装备后再打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42年1月份第一批王牌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通过滇缅公路挺进至中缅边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缅甸很快又沦陷了,中国远征军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牺牲者。
中国军队也奉命撤回国内,可惜滇缅公路已经完全被日军控制,回国之路只有深入深山老林,经过野人山,然而这是一条不归路。嫡系杜聿明奉何应钦之命“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8万精兵最后丢盔弃甲,饿死、病死,非战斗减员达五万多人!其中戴安澜将军也就在野人山的阻击战中阵亡。我不知道杜聿明后半生会不会活在忏悔之中!!!而孙立人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找捷径与史迪威一起带领7000多人返回印度无一伤亡,进入蓝姆迦训练营,接受最精良的美式装备,改名“中国住印军”,成为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真正的王牌部队。驼峰航线开通以后,国内的精兵也就蚂蚁搬家的搬到了蓝姆迦。最终于1943年10月开始了大反攻,此后节节胜利,成为自甲午战争以后唯一中国军队驱赶列强的最伟大的胜利。可惜孙立人到了台湾以后一直被软禁致死!!!
站在这座被尘封了整整60个春秋的烈士墓园前,面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烈而又最伟大的战争记录,我陷入了沉思……。
同是民族英雄,同是骨肉同胞,却只因司令长官的不同,命运却完全相反!20多万鲜活的生命就埋葬在异国他乡,大多数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少数幸存者也回家无望,老死他乡。……悲哉!!!
也许我们的英雄纪念碑也应该写上:“中华英烈之灵位”。告慰全民族的英灵,也教育子子孙孙,国家需要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