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朱顺公祠小考

《苏州日报》2020年12月05日 B01版

  金建英 方仁

  朱顺公祠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方浜村长村子自然村(原属朱家坝地区,已动迁)北面,风锵泾西岸中部,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方浜村朱家坝地区朱氏家族祠堂,毁于“文革”期间。今据史料记载和老人回忆,对该祠考证、记录如下。

  祠堂布局

  朱顺公祠坐北朝南,清末为一进加两隔厢格局,平面布局呈П形。其中“一”部分为享堂;两个“1”为东、西两隔厢,它们之间的空地为天井,沿天井的外墙均为落地长窗。祠门开在天井南面,门前有三级青石台阶,寓意步步高升。

  享堂又称大殿,面阔3间约12米,进深约10米,是举行祭祀、宴请宾客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室内铺设清水方砖,正铺。中间四根庭柱粗可成年人合抱,柱下有青石鼓礅、磉石,庭柱上端抬梁扁作,门和落地长窗顶部设有斗拱。正中那间厅堂北部设有建筑结构精致的万年台,台上排列祖辈神位,体现着崇拜祖先的理念。享堂南部设有“翻轩”。享堂里面有4张八仙桌,20条长凳,供族人聚会时使用。整座建筑显得古色古香,恢宏庄肃。

  享堂与隔厢之间还有一条宽近2米的东西向廊道,廊道两端均有侧门可通祠堂外面。廊道南北两面的落地长窗均雕刻精美的花卉图案。

  民国初期,朱氏家族族长朱洪裕扩建祠堂,在原来厢房和天井南面建造房屋4间,其中最东面1间为厨房;另外3间称“前屋”,摆有桌子、椅子,用于招待四方来客,墙壁上还挂有书画,当中那间最南面有正门,为进出祠堂的主要出入口,上方有“朱顺公祠”楷书匾额,匾额下方是石库门,门框内装有两扇厚板墙门,门上有形似狴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形状似虎似狮)之头的铜环。

  祠堂由来传说

  因年代久远,朱顺公祠给后人留下诸多谜团,也有了各种趣谈。相传,朱顺公是朱家坝朱氏始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后裔,建文(1399-1402)年间,为躲避皇室倾轧,隐居在苏州古城西北面的一片芦苇滩上,挖地筑池养鱼,修建村舍,繁衍后代,形成的村落后来被称为朱家坝村。因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专欲以仁政化民”,朱家坝朱氏后人就在长村子自然村北面建造了朱家祠堂,并将其命名为“朱顺公祠”。

  据家住祠堂北面的90岁高龄(1931年生)老人张生生介绍,祠堂北侧有个鱼塘叫“大家塘”,又称“老坟塘”,是朱氏家族的祖产。大约从明朝起,直到民国末,朱氏家族每年过年前都要抽干这个鱼塘,捕捞水产,然后在祠堂里,聚众举行一次盛大祭祖活动,并大办筵席。办活动的经费,一部分来自朱氏家族公有田地的租米收入,筵席限朱家坝正宗朱姓各家主人赴宴,本村外姓和外地迁来的朱姓都不得参与,朱家坝朱氏称其为“吃祠堂”,场面相当隆重。

  祠堂用途变迁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传承文化、发展教育,朱家坝朱仲青(1906-1962)先生在朱顺公祠内开办了“吴县朱家坝国民小学”。朱仲青幼年在苏州城里一位名师兴办的私塾里读书,为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后进入东吴大学文学系深造,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

  1950年至1957年,祠堂用作公办完全小学,被称为“朱坝公办小学”(“朱坝”为“朱家坝”简称),由公派教师执教,其中有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毕业的王志岐、李志忠等老师,课程有国语、数学、珠算、修身等,还开设了英语课,人称“洋学堂”。

  1957年,朱坝的“民生社”发动社员将祠堂西面的朱氏家族“老坟”夷为平地。约1958年,“老坟”被挖地三尺后,发现了墓志铭,但后来墓志铭又重新被埋入地下。坟地遗址上新建了四大间瓦房作为朱坝公办小学新址,祠堂则改作教师宿舍与办公室。

  祠堂拆除

  1966年,朱顺公祠被打砸,砖雕木刻、字画、碗盏壶瓶无一幸免。朱顺公祠前屋被拆除,翻建为朱坝大会堂。据村民朱阿二介绍,在拆除过程中,祠堂“翻轩”中储藏的几麻袋书卷、朱氏历代祖先的画像、族谱等宝贵资料损失殆尽,供奉着朱氏历代祖先神位的“万年台”也坍毁消亡,祭祖活动从此终止。

  1968年下半年,朱坝和郑仙庄合并为新联大队(后改名为新联村,2003年新联村、方浜村、旺更村合并为方浜村),朱坝大会堂另作他用,置小钢磨、粉碎机等粮饲加工设备,成为加工厂,后改为杂物仓库。上世纪80年代初,祠堂被彻底拆除,地块用于建造民房,黄桥地区少见的古祠堂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史料考证

  为弄清朱家坝朱氏由来和朱顺公祠的历史,2014年11月,黄桥街道方浜村的几位文史爱好者在黄桥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对“老坟”和祠堂旧址进行了小规模“考古”发掘,希望找到墓志铭,还请了当年发现墓志铭的村民到现场协助,但由于年数已久,方位难以确定,所以,大家在寒风中挖了一星期,还是没有找到墓志铭。

  最后,通过老人得知,朱家坝旧名朱家角。经过检索,我们在道光《浒墅关志》找到了有关朱顺公祠的记录:

  朱氏宗祠在朱家角,祀明崇明守府官孙,本支子孙祔,康熙五十五年建。家乘

  原来,地方志记录的朱顺公祠的名称是“朱氏宗祠”,纪念的人叫朱官孙,地点当时属浒墅关管辖,后来才改归黄桥管辖。

  道光《浒墅关志》同时对朱官孙作了这样的记录:

  朱官孙,其先有讳甽者,宋乐圃先生长文胞侄也。以神宗三年进士(按,宋神宗有两个年号,一个是熙宁,一个是元丰,查正德《姑苏志》科第表,朱甽为熙宁三年即公元1070年进士),为楚州通判,后居湖北襄阳樊城街,累传至官孙,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迁苏,以军功为崇明守府,家浒墅,裔孙旭,原名灏,字养浩,太学生,崇祯间任四川重庆府江津县知县,旋调省会,署按察司经历。流寇张献忠攻成都时,奉巡抚命守城十月,城陷,死之。旭曾孙王仁,字予卓,长庠诸生,学问渊博,与同里沈光熙、王宗源齐名。家乘

  这段话的意思是,朱官孙的祖先叫朱甽,是北宋乐圃先生朱长文的侄子,进士出身,担任楚州(今江苏淮安)通判,后来迁居湖北襄阳樊城街。再后来出了个朱官孙,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迁居苏州,他因为立下军功,被授予崇明守备的职务,安家于浒墅。他的后裔朱旭原名朱灏,字养浩,是个太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大学学生),崇祯年间担任四川省重庆府江津县知县,不久调到省会(成都),担任按察司经历职务,张献忠攻占成都时,他奉巡抚的命令守城十个月,后来城池陷落,他作战而死。朱旭的曾孙朱王仁,字予卓,长洲县秀才,学问渊博,和当地人沈光熙、王宗源齐名。

  遗憾的是,由于家谱、墓志铭未能找到,朱家坝朱氏、朱顺公祠的更多资料难以查考。不过,朱顺公祠这座古祠堂,会继续留存在一代代黄桥人的心中。

(0)

相关推荐

  • 【兰溪祠堂】 朱家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朱家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朱家绍德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朱家村中部,坐南朝北,平面为三开间四进三明堂,占地面积581.5平方米.后进明代特征明显,前进.二进.三进为清代建筑.硬山顶,马头墙. 前进明间中 ...

  • 《我们五经富》578 祠堂坝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祠堂坝乃二村范畴,与管子角.墙背角.杨桃角.石印岭,为当今二村五大重要组成. 祠堂坝的古祠堂,在天主堂旁,新建的祠堂名大守公祠,坐虎山向龙江,其子 ...

  • 小说类:《春山奇案》17朱家店人们传喜讯 朱华户新祠庆落成

    春山奇案 <春山风云>五部曲 第一部 (原创作品) 谨以此书献给故乡蕲春县 朱升 小说类:<春山奇案>17 第17回 朱家店人们传喜讯    朱华户新祠庆落成       新祠 ...

  • 七彩云南(三)……元阳梯田、建水

    贞欣 04-15 阅读 710 关注 来自话题 #带你去旅行 11.3万篇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元阳梯 ...

  • 「行走徽州93」义成:三国至隋时期,歙县的县治所在地

    司马狂/文 自雄村前往义成,要走高速边上逼仄的匝道,基本也就只容一辆小客车通行.这段路正好是一座横跨渐江的高架桥,外地人初来乍到的,大抵都不敢驱车前往.下了桥,越过桥底,远远就能瞧见一株参天大樟树.那 ...

  • 我的朱家桥小学|怀旧党

    (朱家桥小学的银杏树,如今应该有112岁了,拍摄于2011年) 离开朱家桥小学已经整整32年了(原文写于2011年9月). 今年夏天,已是满头斑驳的我,32年来第一次踏进了自己曾经渡过5年的地方. 除 ...

  • 宁远最美古地名探源/之四:从“白虎营”到“百福荣”!

    宁远县清水桥镇百福荣村位于佛教圣地阳明山的南麓,它是一个由朱.石.邓.郑.龚.万.李.杨(欧阳).尹.陈.蒋.房.盘等姓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该村现有人口1600余人,朱姓.石姓是村中的大姓,人口 ...

  • 小说类:《春山奇案》18梅家坳选址建祠堂 王细湾惨祸从天降

    春山奇案 <春山风云>五部曲 第一部 (原创作品) 谨以此书献给故乡蕲春县 朱升 小说类:<春山奇案>18 第18回 梅家坳选址建祠堂    王细湾惨祸从天降 朱瑞兰说:&qu ...

  • 拖船泊濂村:文物胜地泊濂里

    泊濂的地名来源于一段著名的典故.据同治<丰城县志卷之二·古迹>载:"泊濂亭,在新市街下半里许.宋周濂溪先生尝泊舟其地,后人建亭志之."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说,宋代的周濂溪 ...

  • 『我醉乡土』为颜元记

    新媒体管家 夏雨初霁,欣然前往博野县北杨村颜家祠堂,不为观光,旨在朝拜. 砖瓦碑石竟抵不过柔软的时光,颜家祠堂老了,苍老成一种孤孓遗世的姿态,入目几分荒凉. 以轻得不能再轻的动作推开那两扇陈旧的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