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散文】夜莺 ‖ 五儿

五 儿
夜莺
01

建学是我的帮扶对象,姓王,哑巴,智障,1974年生。两年前,她丈夫病逝,留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去年出嫁了。二女儿,现在镇上读书,念初二。

五儿,是建学现在的丈夫,上门汉。年过半百的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亲骨肉,与哑妇生的。儿子两岁多,女儿才3个多月。

五儿在家务农,平常跑摩的赚钱养家。第一次去他家,没见着人,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没见着。哑巴“啊啊啊”地说不清,我也听不明白。向邻居问他的电话,几个老婆婆摇头说不知道。

几经周折,才从他打工的弟媳口中,要到五儿的电话号码。

五儿,一米五几,干瘦,嘴皮乌青,皮肤藜黑。身上的衣服裤子,和皮肤颜色差不多。这几个月,每次看到他,都是民政局发的那一身衣服:军绿色棉衣棉裤,泥糊糊的,硬邦邦的。他不爱说话,问他什么,也是支支吾吾的,含糊不明。你说“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说好听点,憨厚朴实;难听点,就是莾,老实。我们看了,都不忍心大声跟他说话。

可村干部说他犟,逞能干,是让他们头疼的“钉子户”。这令我有些意外。

02

五儿“嫁”过来后,原来的厨房,墙体开裂,成了C级危房,按政策,享受了1.75万的政策补助。

五儿想节约钱,就自己动手整。结果钱花完了,底楼一间盖了板,楼上的砖只砌了一半。天上落,底楼漏,夏天还好,一到烂八月,屋里就脏乱差,入不了眼,下不了脚。离县上“脱贫办”“六净六顺”的卫生要求,差了十万八千里。让我这个负责包清洁卫生的帮扶人很是不安。

十月份,县上领导下乡,路过五儿家,看到了这个改造了的半成品房子,很是担忧,立马责令村上组织人员拆除,重新修建。

村委会只好挑起大梁,买材料,出工资请人修。

冬日,天黑得早。工人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手脚不利索,干活那个慢动作,看了令人发慌。

十月完了,还没整好;十一月完了,还没整好;眼看十二月末了,都还没弄好,村干部急啊,做一天活,要一天的工资。别看是山区,工资也不低,砖匠一天200左右,杂工一百五六。没钱,材料不够,工期就一拖再拖。村上吃不消,村主任找我与五儿沟通,让他出钱买水泥,河沙,村上出工资。我比前比后地给他讲,五儿就是不买账,全部甩给村干部,好像是别人家的事。

几次去他家,都没见着他人,打电话又怕人家骑摩的接电话不安全,这让我很是郁闷,觉得这个五儿真是不可理喻。

一个周末下午,雨兮兮的。我们去他家,恰好在路边碰到他在割草。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配合的缘由:刚“嫁”过来时,跑摩的撞了乡干部的摩托车。后来是村主任出面调解,一行人到摩托铺去修车子,花了四千多块钱。

事后,有人告诉五儿说摩托买了保险的,可以找保险公司赔。

“那可是我的血汗钱,我想不通!”五儿嗫嗫嚅嚅,讲给我听。“我就不配合,让他们遭。”

这个出名的“钉子户”,病根原在这儿啊!

03

五儿,不懒。家里养了两头牛,一头猪,十几只鸭子。哑巴妻子,做家务需要他指点。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当小工,一天挣的钱比跑摩的强多了。他说,跑摩的可以照顾家里。

每次见我们扶贫的人去他家,王建学的婆母都要喋喋不休,指责五儿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恶声恶气,也不避人。

旁人听不惯,赶紧逃跑。五儿任她骂,就是不开腔,埋头做自己的事。我夸他是个男子汉。他说,不和老年人计较,是好是坏,让别人去说。那天去他们家填扶贫问卷资料,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打来,让他去拉客。填完后,我催他去,帮他打扫一下屋子,他不让。说我经常送钱送物,天远地远地来关心他们,已经很感激不尽了。他晚上回来,自己打扫卫生。

04

二女儿住校。周末去,周五回。五儿自己开摩托接送孩子,孩子在校,中午有免费营养餐,五儿一周给孩子三十元生活费,不包括充卡什么的。小孩上初中了,孩子想要手机,就给她买了一个。看孩子周末回家不见人影,问五儿,说出去耍了。我说家务活要让孩子干。“她做就做,不做就算了,我自己做快点就是。”五儿说。

女儿叫他保保,不叫爸爸,我觉得五儿不容易。

山区,特别冷。五儿白天跑摩的时,两岁多的儿子坐在摩托前的油箱上,用根绳子绑在自己身上,车后还拉两个大人。一辆摩托,四个人。派出所人见了,拦下。嘱咐坐车的多出点钱,少坐一个人安全一点。然后,把五儿带到派出所,看见他一身脏兮兮的,瑟瑟发抖,还看见那个辨不出颜色的护身符,吊在孩子身上(以前他自己挂在脖子前),不忍心罚他,只好放了他。

来来回回,几十里山路,看到五儿的摩托,村干部总是一再叮嘱五儿,开慢点,注意安全!五儿说,我有数!

五儿的危房修建好了,昨天我们去时,他在忙着打扫院子。水泥、石子码放得整整齐齐了,屋里也扫了一遍。村干部一行去他家,五儿忙端板凳,看到干净的院子,他们欣喜不已。村主任说要送他一床新棉絮,我为五儿高兴。

我悄悄问五儿,对村主任还有意见没。他说,都过去了,不再计较了。

想到街上那些乡亲夸他孝顺,看到邻居老太来他家帮抱娃儿,听到建学小叔子亲切地叫他“哥佬官”,我不由得对这个“钉子户”刮目相看了。

五儿,大名叫刘兆学。他会写字,虽然写得歪歪斜斜不好看,但一笔一划,很扎实很有力。

作者简介

夜莺,四川省营山县人,营山县小桥中学教师,南充市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四川招生考试报》《长江丛刊》《嘉陵江》等报刊。多篇作品入选各年度文学选本。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0)

相关推荐

  •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钉子户

    人行广场的一豪户 1000万都不拆 一楼还做起了生意 坐拥城市繁华 感受摩登时代 你出多少钱 他也不愿意搬 城市绿地中 他孤独地存在 与周围的高楼大厦 显得格格不入 它为什么还留在这里? 瞧,它的后院 ...

  • 新见忆徐志摩文两篇(书城)(陈子善)

    陈子善 在徐志摩逝世九十周年纪念即将来临之际,笔者新见陈梦家的<记念志摩先生>和张友鸾的<徐志摩写〈济慈的夜莺歌〉>两文.两文均为迄今各种徐志摩回忆和纪念文集所未收.现略作评介 ...

  • 王八虾摩之歌

    虾爬子:夜幕遮星,萤火不灭. 我抬头望长空,在心中许个愿. 大摩托:搏击中流,鱼翔浅底. 我举手问青天,和自己定个约. 虾爬子:有狂风骤雨吹过雪山巅, 拍打谁的脸,看我奔跑者怒吼. 大摩托:听窗外细雨 ...

  • 【方志四川•散文】张静 ‖ 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味道

    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味道 张 静 沈嘉禄说:"所有的美食感受,都离不开情景体验,所有的美食故事,其实都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题记 当小区对面学校大门街边摆满各种路边小吃的摊摊儿时 ...

  •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炊烟是故乡的味道

    炊烟是故乡的味道 王 斌 记忆中,儿时故乡的巷子里,瓦房.炊烟,还有那条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总是那样亲切和生动. 我的小学六年,都在小镇的中心校上学.每天早晨,尚是睡眼朦胧的我总是在阵阵伴着柴 ...

  • 【方志四川•散文】罗学娅 ‖ 一个荡漾在诗词海洋里的清明节

    一个荡漾在诗词海洋里的清明节 罗学娅 每年4月5日前后,清明节都会洒着细雨如期而至.它总是让我平静的心田泛起阵阵涟漪,一层一层地剥开封尘的记忆.这些记忆里,有寄托血缘亲情的哀思,有沉淀历史震撼的怀念, ...

  • 【方志四川·散文】蒋德明 ‖ 写在清明的话

    写在清明的话 蒋德明  2021年的清明,我一个人坐在窗前,听着窗外的雨声,背了两遍<清静经>,便泡了一壶野红茶,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想想过去,想想未来. 从记事起,我的家庭就和别的小伙伴 ...

  • 【方志四川•散文】杨喻尧 ‖ 乡愁

    乡 愁 杨喻尧 有一种平和叫故乡,它唤醒了迷失的众相,有一种岁月叫苍茫,它停留在历史的远方.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远离故乡雨城,孤身一人到外求学,那种怅然若失,就象浓稠的墨水,将我浸染.然而,最终仍踏 ...

  • 【方志四川•散文】蒋德均 罗红 ‖ 李庄的收获

    李庄的收获 蒋德均  罗 红 李庄之行,我们应该或者到底能够收获什么?这个问题,也许见仁见智,因人而异.我们认为,可以也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收获: 一是收获李庄的山川自然之美 宜宾是一座位于具有220 ...

  • 【方志四川•散文】蓝星 ‖ 仰天啸 亮节高风千古传——写在父亲蓝卓卿百岁诞辰之际(下)

    仰天啸,亮节高风千古传 --写在父亲蓝卓卿百岁诞辰之际(下) 蓝  星 五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粱 -- 19 ...

  • 【方志四川•散文】杨钰珍 ‖ 清明祭

    清明 QING MING 祭 杨钰珍 杜牧有首著名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将一个羁旅的行人在细雨纷纷的路上伤 ...

  • 【方志四川•散文】梁志友 ‖ 记忆似一口捧掬清冽的井

    记忆似一口捧掬清冽的井 梁志友 小时候,物质没有如今的要有尽有,日子没有眼下的丰俭由人.受年代的局限,计划经济和票证的左右,舌尖追求往往求量而不管精,求广而不问质.但,家因为有父母两棵大树撑着,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