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县城两湖会馆、巴铃化龙桥、大山乡古建筑
兴仁两湖会馆、化龙桥、大山乡古建筑
贵州游侠
八月三日早,我们徒步在县城游览,先来到剑平池,这是黔军师长吴建平于1934年在兴仁驻防时,号召军民挖掘的,兴仁人民感其为民造福,称之为“剑平池”后称“中正公园”、“人民公园”当时建有环形柳堤,石牌坊、钟鼓楼、湖心亭的及两座小石拱桥,曾被破坏,现已部分恢复,但我们没有看见一处老建筑。
前行去“老三小”那里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修建的迎宾馆的所在地,是“白旗起义军招贤迎宾的场所,我们进入发现,三小已经搬走,古建筑已经一无所有。而资料介绍除前厅阁楼外,其余保持完好。
前行去寻找两湖会馆,当地人叫“寿福寺”,是重建于1886年的四合院建筑,旁边还有三合院,我们看到这个建筑群还保存完好,很高大的封火墙卫护,只是大门紧锁,无法进入。
驱车离开前往巴铃镇,这里有建于15xx年的“化龙桥”是单孔石拱桥,这个桥的特点是其上游有很长的弧形护堤,桥栏一直随护堤延伸,长达一百多米,1933年改建为公路桥时将高高的石阶填平,桥至今仍然作为公路桥使用。
前行去大山乡,在启白村应该有一座古民居岑氏旧居,有人告诉我们就在前方右面不远,我们停车步行进去,一道很高的石墙立于正门处,左右高处各有一个精细的石窗。
进入石门,两面有很大的石门闸,正房还保持原样,而两厢已经被拆掉了。
我与主人交谈得知,这个古民居并不是我要看的岑氏民居,后者在前方百米左转一里许的旧屋基寨,谢过主人,我们驱车进入。
来到旧屋基,看到高大的石墙围绕的岑氏民居,在侧面有一道精致的石门,已经不用了,门额上面有石刻“耕读为本”。
进入院内,对面是石阶,正房是单层,有古老的木制供桌,造型美观,上有精美木雕但已经被多次油漆覆盖。窗子也是精美的木雕。前厅及两厢都是二层楼,二层均有木制花栏杆,平整的石板院坝,还有石雕柱础,整个建筑保持原汁原味,实在难得。
我们谢绝了主人的热情招待,返回公路继续前行。来到了大山乡,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石建筑群,名为“陈氏庄园”,是兴仁的一位区长于1924年起耗时十年建成的。占地6760平方米,是并列三进的三个建筑群,有房间110间,有鱼池、假山、后花园。墙高七米,有石碉堡六个。
我们看见了高大的围墙还非常完好,石墙到处都有十字形的枪眼,面对右面的一栋门楼高大美观,右后方的石碉堡还保持完好,左后面的石碉堡只剩一层,其余碉堡未见,建筑由于无人居住,已经呈颓废状。
仅存一层的后部碉堡
虽然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但也接近百年,作为偏远乡镇的庞大石建筑群,还是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的,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将会不久于“人世“。
总的来说,我觉得兴仁县在保护文物方面是不作为的。
准备去回龙乡的納碧村和营上村去看另两座土司庄园,却在距离几公里外被挖断了公路,只好返回了。
回到巴铃镇,在此上惠兴高速返回贵阳。兴仁还有许多景点还没有看到,以后我还是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