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聊金庸:周伯通到底是怎样的人
高英聊金庸:周伯通到底是怎样的人
文/高英
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个著名人物颇具喜感,令人过目不忘,那就是老顽童周伯通。周伯通名如其人,“伯通”的谐音近似“不通”,他常常不通世事人情,犹如孩童一般天真烂漫,属于滚滚红尘中的另类存在。
周伯通在书中正式亮相时,不但人到中年,而且已经被东邪黄药师困在桃花岛上十五年,第一次到桃花岛的郭靖歪打误撞地遇见周伯通并出于善良的天性帮助了他。郭靖当时所看到的周伯通“须发苍然,并未全白,只是不知有多少年不剃,就如野人一般毛茸茸地甚是吓人”,“郭靖见他脸色温和,略觉放心”。
周伯通听说郭靖的确与全真教有些关联之后非常高兴——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徒弟马钰曾经传过郭靖两年内功,而周伯通正是王重阳的师弟。在和郭靖说话间,周伯通“哈哈一笑,装个鬼脸,神色甚为滑稽,犹如孩童与人闹着玩一般”,一听北丐洪七公把降龙十八掌传授给了郭靖,“脸上登现欣羡无已的神色”,被郭靖视作老人的周伯通竟然要拜郭靖为师,希望郭靖把降龙十八掌传给他,因又考虑到这样做就成了洪七公的徒孙实在不妥才作罢。
后来听郭靖夸他是武林中的顶尖高手,周伯通“极是高兴,一张毛发掩盖的脸上显出孩童般的欢喜神色”,让郭靖猜他是谁,当郭靖冲口而出“周伯通”三个字时觉得失了对前辈的恭敬,周伯通却不以为然,并不像常人那样觉得被冒犯不说,还脑洞大开地和本是尊他为师祖爷的郭靖结拜为兄弟,对不敢接受这个建议的郭靖说:“你不是我儿子,我也不是你儿子,又分什么长辈晚辈?”见郭靖依然“推三阻四”,周伯通竟然说郭靖嫌弃他老,“忽地掩面大哭,乱扯自己胡子”,一副小儿无赖撒泼的模样,于是,一贯老实的郭靖只好同意和他结拜为兄弟,周伯通这才破涕为笑。
在古时候,结拜兄弟是非常严肃的大事,誓言当为“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之类的话。到了周伯通这里,结拜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连立的誓言都既好笑又古怪:“老顽童周伯通,今日与郭靖义结金兰,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若是违此盟誓,教我武功全失,连小狗小猫也打不过。”还让郭靖跟着念了一遍。除了“有福同享”和“有难同当”是正常人结拜的习惯用语之外,后面关于违约的誓言却是周伯通的独创,对于异常痴迷于武学且武功高超的周伯通来说,“武功尽失”比要了自己的命还难以接受,打不过小猫小狗自是万分丢脸,这样的话已属“毒誓”范畴,由此也折射出周伯通对武学的疯狂热爱。
看到这里,读者不免要笑出声来。周伯通一出场,其须发斑白的老人形象与天真烂漫的顽童心理形成了鲜明对比,格外生动地诠释了“老顽童”这一绰号的名副其实。但凭以上的表现,老顽童周伯通的形象就能深入人心,被人牢记。
既有童心又喜欢玩的周伯通还爱讲故事、听故事,结拜后就让郭靖说说为什么要到桃花岛上来,他“眯着眼,听得津津有味,只要郭靖说得稍微简略,就必寻根究底的追问不休”。等郭靖讲完缘由,周伯通便跟着讲自己的经历,最妙的是周伯通还得不停地来个反问句,让郭靖猜剧情,只要郭靖猜不对他就很高兴,还教郭靖在别人讲故事的时候,要边听边问“后来怎样”以助谈兴,真是有趣得很。
要是给周伯通贴上个性化标签的话,那一定是俩字:“好玩”——应该说,先是因为他本人好(读四声)玩,所以才让人觉得他好(读三声)玩。在周伯通心里,人生在世,玩是最要紧的事情,只是他所理解的“玩”和一般成年人所理解的“玩”大不相同。
除了真的会和小孩子们一起玩、喜欢跟着小辈黄蓉玩之外,周伯通的“玩”非同一般。对于别人,尤其是郭靖那样“生平练武实是吃足了苦头”的人来说,练武可是件苦差事,不得已而为之。可周伯通却认为“一个人生在世上,若不钻研武功,又有什么更有趣的事好干?天下玩意儿虽多,可是玩得久了,终究没味。只有武功,才越玩越有趣”。世上痴迷武功的人很多,但能像周伯通这样把练武功当成人生最好玩事情的人,恐怕在《射雕英雄传》中,只有他一个。
毕竟,别人练武除了强身自保之外常常是为了追求名利,例如西毒欧阳锋,同样对武功痴迷,却是为了得个第一的名号,把史上罕见的上乘武功秘笈《九阴真经》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在武林中的至高地位,以无敌于天下为荣,因此只是把练武到极致当作走向人生巅峰的手段而已。
周伯通则不然,对他来说,“一个人饭可以不吃,性命可以不要,功夫却不可以不练”,真的是嗜武如命并乐在其中。这应该是练武的最佳也是最高境界。如果把书中所说的武功类比为现实生活中的做学问和做事业的话,许多功成名就的大家,就是和周伯通一样以苦为乐、痴迷其中,才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从而名垂青史。
可是,当老顽童周伯通一个人被黄药师困在桃花岛上的山洞中,必须要玩而没人陪着玩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他,照常可以自娱自乐。周伯通的自娱自乐可是异常惊人,他不仅在十五年中悟出一门独家功夫七十二手“空明拳”,而且发明了双手互搏术,能让自己的左手和自己的右手同时使用不同的武功招式互相打架玩。自古道“一心不能二用”,偏偏周伯通就不信这个邪,用双手互搏的实践打破了这个理论限制,成功地做到了一心二用,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一种突破。
由此可以看出,能够自创上乘武功的周伯通智商相当高,完全是个武学天才的形象。他在武学方面既不拘泥于常规,又勇于创新,的确值得世人学习。
可惜周伯通这样一个武学奇才,痴迷于研习武功之乐,却无济世救人的胸怀,是以他既无道家的虚静淡泊,又没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纯粹在为自己的乐趣而活。这在太平盛世的和平环境之中倒也不算缺点,但在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就成了某种遗憾。毕竟,侠之大者,当有为国为民的情怀。
因为酷爱自由自在地玩,所以总愿无所拘束的周伯通最怕的事情就是承担责任,无论是照管全真教的责任还是负起和瑛姑的情感责任,都让他或觉得无聊,或感到恐惧。不管论资排辈还是按照武功程度,周伯通都当为全真教的掌教之人,可他不愿意干,因为不好玩,连全真七子都很难见到他。至于当年他和南帝的妃子刘瑛姑曾有过的男女情事,他也只是当作一场游戏,从没对瑛姑作出过相守一生的承诺,结果当南帝把瑛姑慨然相赠时,周伯通宁死不屈,果断地舍弃了渴望与他白头偕老的瑛姑而去。后来,即使在郭靖、黄蓉二人托付周伯通照顾深受重伤的洪七公时,他也是因贪玩一再误事。
周伯通虽然是个喜剧人物,但是在现实中有他这么个朋友的话也是细思则恐,那就是黄蓉在听南帝回忆从前的事情时,曾心道:“这老顽童若不生事,那反而奇了。”许多时候,周伯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无他,皆因老顽童不通世事人情,逻辑思维和正常人不同,在处理问题上总是不按常规出牌所致。
例如,既然周伯通与郭靖结为兄弟,就要互相照顾,遇事支持对方。好不容易得到黄药师认可的郭靖,因周伯通胡乱说是郭靖明知那张人皮上刻着《九阴真经》而给了他惹得黄药师翻脸,真相却是郭靖并不知情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被老顽童传授了《九阴真经》上所载的武功。周伯通这样胡说只是为了惹黄药师发怒而觉得好玩,却根本不为自己义弟郭靖的幸福考虑,毫不在乎黄药师会立刻不认郭靖这个本来就相不中的女婿。后来,离开桃花岛时,不会骗人的黄药师本有好船相赠,老顽童却非要选黄药师一再警告有危险的花船去坐,若非有一番奇遇,这好奇心害死人的举动害得洪七公和郭靖差点陪着他葬身大海丢了性命。
周伯通并无害人之心,却因爱和人故意唱对台戏的任性和一味贪图好玩所导致的容易被人利用而会将朋友置于危险境地。跟这样的人做朋友,真是会让人担惊受怕,没有多少安全感。应该说,整天为好玩而活着的周伯通,既不适合结婚为人夫,又不适合依靠为人友,因为他的言行举动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很难预料他会突然冒出哪些匪夷所思的想法和采取哪种无厘头的行动。虽然读者会被周伯通的好玩而打动,但是谁也不愿真的身边有个这样易招麻烦的老顽童。
不过,周伯通性情率真,除了爱和人开玩笑捉弄人之外,从不对人虚情假意,更不会把人算计,“没半丝机心”,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自是难能可贵的一股清流。本来这样的老天真很难在纷繁复杂的人世生存,好在他有一身好本事,在自保方面绰绰有余。此外,周伯通还很讲信用,说到做到,才会在与阴险的欧阳锋打赌输了之后,宁可跳海喂鲨鱼也不告诉西毒《九阴真经》里的武功,相当有骨气。
另外,周伯通心地善良,能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耍的他从来不倚仗武功之高欺负任何人,即使裘千仞打死了他和瑛姑的儿子他也没有仇恨之情,出手阻止了瑛姑暗杀正在向一灯大师忏悔的裘千仞;即使是黄药师在桃花岛强词夺理地关了他十五年,他也只是用淋东邪一身屎尿的恶作剧来回敬,并不记仇报复。
这就是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胜出的被誉为武功天下第一的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亲手传授了武功的师弟周伯通,他后来的武学成就,完全可以取代其师兄王重阳的地位成为“中伯通”,只是在做人做事方面往往因情理不通而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气,难当大任,让人既喜欢又头疼。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假如周伯通和其他人一样通晓世故人情,就不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顽童。许多人之所以喜欢周伯通,就是喜欢他的一派天真引发的妙趣横生,就是喜欢他能打破常规在武学上富有创造性。
一提起老顽童周伯通,我们就会很欣赏他自创七十二手“空明拳”的聪明才智,就会很佩服他能做到双手互博的独辟蹊径,就会很喜欢他不按套路出牌的出人意表……老顽童周伯通拒绝长大,也是在拒绝成人世界的庸俗化;老顽童周伯通拒绝成熟,也是在自动屏蔽大千世界的功利化。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梦想能像周伯通那样像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能够专注于自己最热爱的事情,那一身的上乘武功不过如黄蓉的软猬甲一样,只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存在罢了。
老顽童周伯通如今在哪里呢?或许在和小孩玩弹珠,或许在和高手比脚程,或许在捉弄人后哈哈大笑,或许在海上骑了鲨鱼开心前行,或许在被瑛姑追赶的逃跑途中,或许又独创了一门新的武功……
高英写于2018年12月22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