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刘国松:先求异 再求好
他深感一味追随模仿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流行画风之不当,更对发展与宣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开始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提出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的鲜明主张。
先求异 再求好
他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他是早已被国际艺坛公认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这不但是因为他的创作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因为其创新的思想与理论影响所及,将停滞五六百年的中国绘画,推向现代而进入一个多元的世纪,呈现了文艺复兴式的蓬勃朝气。
他深感一味追随模仿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流行画风之不当,更对发展与宣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开始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提出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的鲜明主张。
1932年4月26日生于安徽蚌埠,祖籍山东青州。14岁在武昌读初中时开始学画。20岁转习西画。
1956年台湾师大美术系毕业后,随即创立“五月画会”,发起现代艺术运动,主张全盘西化。五年后深感一味追随模仿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流行画风之不当,更对发展与宣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开始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提出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的鲜明主张。
他的理论已广为海内外水墨画家甚至史论家所接受,并形成一股潮流。看着目前中国水墨画界呈现的多元化风格与形式,以及许多美术科系已开始从事现代水墨画的教学,就可知刘国松对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与发扬所做的贡献。
现代水墨画1961年在台湾开始,1963年即已形成气候。随后影响到东亚儒家文化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水墨画家。
1965年以来举办个展近百次,半数以上为美术馆、博物馆邀请,收藏其作品的美术馆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共有七十几间。研究他的中、英、德文专着有十一本。
1983年初,刘国松应中国美协之邀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后,三年内在中国巡回展出十八个主要城市,并到处演讲与讲学,1985年第六届中国全国美展曾颁给他与李可染特别奖。
200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破例在中国文化经典的殿堂举办“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特展,这不但肯定他在历史上的定位,也说明了现代水墨画已进入中国美术史的主流。
他又先后获得了两岸最高的“台湾文艺奖”(2008年)、“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2011年)和“台湾文化奖”(2017年)、中国文联荣誉委员(2017年),更是第一位华人画家获得美国文理科学院的外籍院士(2016年)。
刘国松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始终一面作画、一面教学。自己不断的实验并发明了许多新的技法,也创造出多种不同形式的个人独特画风。因为他认为,画家与科学家精神一致,都必须在工作室里不停的实验、创造;他也以这样的观念从事美术教学,并提出了“先求异,再求好”的理论,培养出不少在世界艺坛上崭露头角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