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易掩饰出轨,以及,抑郁症与肚子里的细菌有关|WEEKLY
朋友们,周六好!
快速缓解痛苦的一个心理技巧
女性的长相其实更能掩饰出轨
抑郁症,与你肚子里的细菌有关
素食者有更高的骨折风险
母亲的压力,可能导致孩子更快衰老
电竞选手大都不是“肥宅”,不碰烟酒
看完记得去留言区与我们唠唠!
冬天来了,很多人都准备去打流感疫苗——如果你是个超级怕痛的人,可以试试UCI大学证实的这个技巧。
最近他们在《Emo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论是杜兴式微笑,还是做个鬼脸,都能使针头注射的疼痛减轻40%之多。
231名志愿者参与了这项实验。他们需要在接受25号针头注射生理盐水后,表达疼痛、情绪和痛苦的程度。这个针头的型号和流感疫苗相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做出杜兴(Duchenne)微笑或非杜兴(Duchenne)微笑,做鬼脸或中性表情(每一种都通过筷子来实现,如下图)。
杜兴(Duchenne)微笑:抬高嘴角并在眼睛周围形成鱼尾纹的微笑。
A.中性表情 B.非杜兴微笑 C.杜兴微笑 D.鬼脸
结果表明,杜兴微笑和鬼脸组报告的疼痛仅为中性组的一半。杜兴微笑还与降低心率有关,从而抑制和针头相关的压力和生理反应。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心理学教授Sarah Pressman说:
“当面对困扰或愉悦时,人类会做出非常相似的面部表情,比如激活眼部肌肉,抬起脸颊和露出牙齿。我们发现,与中性表情相反,这些动作有助于减少不适感和压力。”
对于有针头注射焦虑/恐惧的患者,它可能是一种简单,免费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方法。
“以貌取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认知维度。在亲密关系发展前期,我们也会下意识地判断ta是否是“海王长相”。
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发展出的适应性技能,为的是减少以后关系发展中的风险。因为伴侣出轨,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生殖成本。
但西澳大利亚大学发现,这种“看长相判别出轨”的能力,竟然也具备性别差异。
研究人员收集了101名白人男性和88名白人女性的照片,并让了1500名异性恋白人成年人对照片中人的“出轨可能性”打分。1分表示这张脸“完全不可能出轨”,10分表示“极有可能出轨”。
他们发现,男性对同性面孔的不忠判断准确率高于女性。与此相反,女性的异性面孔的准确率高于男性。
换句话说,男性和女性都更擅于发现一张“男性出轨脸”,但都无法可靠地评估“女性出轨脸”。
此外:
长相更“阳刚”的男性,更容易被男性和女性认为是出轨者(这与事实相符);
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个辣妹更容易出轨。但实际上,与男性相比,女性气质与女性实际出轨的相关性更小。
科学家们猜测,“女性化特征”似乎掩盖了她的忠诚度。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不容易出轨,这可能与实验结果有关,尽管这并不一定是真的。
来自中国和美国三个不同机构的的一组研究人员,最近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紊乱与重度抑郁症(MDD)之间的联系。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情绪障碍,其特征在于持续的悲伤感或对普通生活刺激的兴趣不足。科学家们认为它不仅仅只是“情绪反应”,而是具备生物学基础。
研究人员从156名MDD患者和155名没有MDD的人中,收集了311份粪便样本进行基因分析,鉴定样品中的微生物成分。
他们发现,MDD患者的粪便样本确实存在成分的差异——具体来说,出现了47种不同的细菌、50种不同的粪便代谢物和3种不同的噬菌体。
以及,MDD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出现了高水平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 和较低水平的真杆菌Eubacterium和布氏杆菌Blautia。
这意味着,MDD患者可能具有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特征。
图/Unsplash
研究小组指出,更高水平的拟杆菌属,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与普通人相比,大量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因子和相关炎症水平较高。
但这些微生物意味着什么,如何干预,是否可用于MDD的筛查,还有待更广泛的探索。
如果你吃素的话,一定要注意补充钙和蛋白质。
最近,一项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与吃肉的人相比,素食主义者平均钙和蛋白质摄入量较低,因此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骨折的风险要高43%。
英国牛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近55,000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在该项研究的54898名参与者中,当他们被招募时,吃了29380顿肉,8037顿鱼,但没有吃肉。其中,有15499位是严格素食主义者,有1982位是普通素食主义者。
他们平均连续被随访了18年。据统计,在研究期间,这些参与者总共发生了3,941处骨折,包括各个主要部位,比如臂、腕、髋、腿、踝等。
图/Time
研究者之一、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分校的Dr. Tammy Tong说:
“这是首次针对不同饮食人群的总和特定部位骨折的风险进行的综合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素食主义者的平均BMI指数较低,钙和蛋白质摄入量比肉食者低,因此发生骨折的风险更高。
人们应该衡量饮食的益处和风险,确保自己摄入了足够的钙和蛋白质,并保持健康的BMI指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发表在《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在分娩前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孩子的生物衰老。
该研究跟踪了111名美国母亲和她们的孩子(从孕前直到幼儿期),测量她们的孕期压力。之后从3-5岁的孩子的脸上提取了细胞样本和DNA,包括端粒,然后比较孩子们的端粒长度。
啥是“端粒”:它是人类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位于染色体末端,能够防止基因DNA密码的“磨损”,就像鞋带上的塑料头保护帽。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意味着衰老。
他们发现,从童年开始,在在子宫内暴露于母亲压力的孩子,端粒长度持续变短。而端粒的缩短,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以及早死的较高风险都有关。
过去的研究发现,孕期经历高压的产妇,也更容易发生早产。压力最大的孕妇所生下的婴儿在子宫内的时间缩短了一周或更长时间。
作者之一、UCLA的精神病学副教授Judith Carroll认为,“这一发现非常显著。婴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会进行快速的细胞复制,我们怀疑在这段时间内,细胞更容易受到损害。”
如果你还觉得电竞是“肥宅”运动(就像动画片《南方公园》展现的这样),它可能是你的刻板印象。
不!这不是真的!
一项由昆士兰科技大学(QUT)发表的研究表明,电竞运动员的体重比普通人健康21%,并且几乎不吸烟,很少喝酒。
这是第一项调查全球电子竞技运动员样本的BMI(身体质量指数)状况的研究,纳入了65个国家的1400名电竞玩家。
该统计发现:
电竞玩家的体重比普通人群健康9%-21%;
他们的饮酒和吸烟量少于一般人群。电子竞技运动员戒酒的可能性要高出7.8%,只有3.7%的电子竞技运动员每天吸烟(全球数据为18.7%);
职业电竞运动员中排名前10%的人,比一般体育运动员的活动量大。
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员Michael Trotter说:“这项研究结果,挑战了病态肥胖游戏玩家的刻板印象。”
当人们想到电子竞技时,经常会想到“久坐”带来的不良后果。但事实上,精英电子竞技运动员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体育锻炼,提高打游戏的体力,或者用来缓解压力。
图/Playlist BC
但Trotter同样指出,只有顶级运动员才会每周都运动。从全球范围看,4.03%的电子竞技运动员更容易患上病态肥胖。
鉴于现在职业电竞选手越来越多,研究人员认为,“应该制定策略,来为BMI不健康的选手提供训练支持。”
Rosie ? 撰文
江湖边 ? 编辑
Tammy Y. N. Tong et al. Vegetarian and vegan diets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fractures: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EPIC-Oxford study. BMC Medicine, 2020; 18 (1) DOI: 10.1186/s12916-020-01815-3
N E Mahrer et al. Maternal Stress Before Conce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Gestation.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 July 2020. DOI: 10.1093/abm/kaaa047
Yong Zhi Foo et al. Sexual unfaithfulness can be judged with some accuracy from men's but not women's face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17 April 2019. DOI: 10.1098/rsos.181552
UCI:Smiling sincerely or grimac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of needle injection
Michael G Trotter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sports Participation,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u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7 (19): 7329 DOI: 10.3390/ijerph17197329
Jian Yang et al. Landscapes of bacterial and metabolic signatur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 10.1126/sciadv.aba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