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农村人看电影的那场面,感觉真好!

〓 第 1377 期  〓

文|青青河边草  编辑|王成海

我小学二年级时,全家随父从青豆沟村搬到了五良太乡,那时还叫公社。虽说都是农村,但从一个小自然村升级到乡政府所在地,周围的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令涉世未深的我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所有的一切都感到眼花缭乱,感到新奇特别。当时,五良太乡有公社,中小学,供销社,粮站,医院等各个单位。住在五良太,不仅每年七月能赶如火如荼的交流会,也能在正月十五看热闹非凡的扭秧歌。在平时还能隔三差五的看几场电影。所以,当时虽然我少不更事,但幼小的心灵还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自豪。

八十年代时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看电影是那个年代最热闹的娱乐活动。五良太村有三个生产队,电影放映队不偏三也不向四,每个队都要轮番上映三到五天。每次放电影前,男女老少都会乐不可支,奔走相告。三队放电影一般在粮站的礼堂墙外,面临大路,也是我们上下学的必经之地。每次下午放学后,远远地望见礼堂墙上高高挂起的电影幕布,白布黑边,撑得展油油的,心里甭提有多么兴奋了。幕布前面十几米处整齐地摆放着三个木头箱子,里面装满了放电影的机器和影片。我们跑到箱子跟前摸了摸,又在上面坐了坐,然后就兴高采烈地一溜烟跑回了家。

还没进门,我就大呼小叫的和我妈报告今晚又要放电影了 。我妈妈也异常高兴,专门用做饭后的余火给我炒了一碗葵花籽,晾凉后装了两上衣兜子。随后,我和妈妈把猪喂了赶入猪圈,把鸡捉上架,窗户挂好绵窗帘,顺便把被子也捂开,就锁好门,提上手电筒,圪夹上小板凳,叫上隔壁德荣妈向电影场走去。

电影还未开映,场子里却是闹哄哄的。电影放映员正在低头往出摆弄机器,头顶开着一盏大概三百瓦的灯泡,把周围照的亮如白昼。电影场虽然设在大路上,但那时车少,三轮车四轮车几乎没有,仅有的毛驴车也早被庄户人们卸了套喂上驴,安顿好出来看电影了。所以坐在大路上看电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不要像现在一样来回避让过往的车辆。偶尔有几个半搭小子骑着一辆破“二八”自行车,“嗖嗖”从人群旮旯里穿出又穿进,留下链条和脚蹬摩擦的“哗啦哗啦”声。电影场地上男女老少,七前八后,见缝插针,有提小板凳的,也有席地而坐的 ,要不就是搬一些石头瓦片,圪蹴在上面,有的干脆从路边揪一些柴草盘腿坐在上面。小媳妇们怀抱着吃奶娃娃,身边还坐着两三个大一点的孩子。孩子们拼命地在场子里乱追乱跑,一个马趴杵倒,又磕圪膝又磕脸,还没等反应过来,他妈上前揪住屁股“呱呱”两巴掌,边打边教训:让你枪崩猴不要跑,一点话也不听。孩子委屈地咧开嘴巴“哇哇”大哭,他妈看见哇哇哭闹的孩子又有点于心不忍,上去给孩子捻了一把鼻涕弯腰抹在鞋底上,小声乖哄着孩子。这边的孩子还在抽泣,那边的孩子也让他妈打哭了。

场子里轮番回荡着笑声,哭声,嬉戏怒骂声。妇女们三五个凑成一堆,头埋在圪膝前,“叽叽咕咕”不知说什么秘密话,说到精彩处,都仰起脖子开怀大笑。男人们慢悠悠地抽着纸烟,东一句西一句地呱拉着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国家大事。这时,放映员头顶的灯灭了,几道光束“哗”一下直射到银幕上,电影就要开映了。当银幕上闪出“北京电影制片厂”或“长春电影制片厂”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时,闹哄哄的人们立刻正襟危坐,屏声静气地盯住了银幕,场子里一下鸦雀无声,只听到放映机过带时运转的“吱吱”声。就连刚刚哭闹过的孩子也睁着黑豆豆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一个愣头青后生穿着条黄大裆裤,两手托腮,盘腿坐在光地皮上,真正应验了“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这句话了。正当人们看到精彩之处,屏气凝神之时,这后生“嗵嗵”接连放了两个响屁,大概坐光地皮下着凉了。坐在他后面的一个大嫂飞起脚向后生的屁股猛踹两脚,踹完后旋即就提起板凳笑骂着转移了地方。后生尴尬地“嘿嘿”干笑了两声,用双手使劲搓了一把脸,就又投入到银幕上的剧情中了。电影放到一半时,一个罩着绿头巾,手提厚绵垫子的大娘风风火火,三步并作两步地向电影场跑来,边跑边气喘吁吁地喊:妈呀,又误了,紧跑慢跑误了一坨(量词,过去电影带卷在齿轮上,土语就叫坨,一般电影都是四坨)。在场的男女老少哄堂大笑,大娘也不管人们的笑声,找到一个空隙放下绵垫子一屁股就坐下来开始进入看电影状态。电影快要散场的时候,活蹦乱跳的娃娃们都开始打盹了,有的坐地上打瞌睡,前额快要磕住地皮。有的干脆顺势躺地上,枕着妈妈的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当银幕上打出“剧终”的字样时,场子里响起了妇女们吆喝孩子的声音,“二子,起哇”“三三,欢欢儿醒亮”。男人们过来把半睡半醒的孩子用外衣裹得严严实实,抱起来就走,有的干脆把孩子一下嘎搂(骑在脖子上)在脖子上。借着月光,大路上树影婆娑,人影绰绰,人们边走边打着哈欠,都还在饶有兴致地回味讨论着剧情。

月影西斜时,人们各自回到了家,静谧的山村陷入了宁静,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每看完一部电影,我们都会效仿剧中人物的动作和扮相。上映完《白莲花》时,我们特别佩服女英雄白莲花,剧中的白莲花经常披一件黄色的披风行走在敌我之间。我们几个小伙伴也同样把上衣脱下来披在肩膀上,把最上面的纽扣扣住系在脖子上。然后扛着刀枪棍棒在碾道,磨房里打打杀杀到月上柳梢头才回家。

上映完《闪闪红星》,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当我看到潘冬子把火油浇在胡汉三身上,潘冬子对胡汉三怒目而视时,心里也是说不出的痛快,佩服小英雄的机智勇敢。

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喜盈门》。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老爷爷,饺子好吃”,至今在耳边回响。剧中讲孙子任武因为家事不孝敬爷爷,他们全家吃饺子 ,给爷爷吃窝头。稚嫩的小重孙把一碗饺子端到老爷爷面前说了这句话。老爷爷气得抱起行李雨夜出走。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的大丈夫机灵搞笑,看了几遍也不厌其烦。还有好多经典影片,有浴血奋战的《大渡河》《上甘岭》,有乡村搞笑版《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还有国外经典影片《佐罗》《大篷车

【作者介绍】青青河边草,本名武俊丽,清水河人,现居托克托县,喜爱文学。

(0)

相关推荐

  • 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

    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 □丁辉 老家方言里有三个词: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这三个词都跟早年乡间的露天电影有关. 所谓"包场子",就是村里每有喜事,自然主要是结婚,主家出钱包场电影 ...

  • 20年前的夜生活,是短视频给不了的快乐

    设想你现在看电影,能忍受以下情况吗? 露天下看电影,没有巨幕,眼里只有一张破旧的白幕布: 没有杜比全景声,旁边观众一边嗑瓜子,一边跟你嗑叨这电影接下来的剧情: 甚至一有大风吹过,银幕上的人动不动就扭曲 ...

  • 露天电影

    人生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归根到底是追求物质满足和精神富足.精神需求,对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群而言,表现形式和形态会多姿多彩.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乡村相对于城市,文化生活都显得单调,有的甚至匮乏.我国改革开放初 ...

  • 短篇小说 || 苏景文:位 置

    位  置 文|苏景文 这个潭坑村,形如南岭山脉中一个巨大的天然坑,抬头望,每天日出有些晚,因为东边雄浑的雪峰山阻挡:南边五峰山伫立,北边只是矮一点的山梁,半弧形地把潭坑村包围住,只留西边一个窄窄的豁口 ...

  • 10个冷知识:印度人看电影时,会在影院中“载歌载舞”

    棉花糖 01.棉花糖机是牙医偶然发明 通过高速旋转来制作棉花糖的机器,不是糖果商发明,而是由一位牙医偶然间发明出来的. 员工 02.世界上最大的雇主是美国国防部 世界上最大的"雇主" ...

  • 我想和喜欢的人看电影....

    「野小梗」脑洞系列小漫画的第1495期 ------------------

  • 60多年前的悬疑电影,场面调度从容,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第三人>是一部60多年前的悬疑电影,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就很能说明问题了.片子的光影运用真是牛,搁今天也不显过时.故事本身并无多大吸引力,男主角也不讨喜,但胜在场面调度从容,后期剪辑利落 ...

  • 喝酒蹦迪看电影,现代三大经典娱乐活动,原来都是欧洲人玩剩下的

    欧洲是世界上娱乐业兴起较早的地区之一,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娱乐业"的鼻祖.为啥这么讲呢?其实,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曾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娱乐方式,比如中国人的蹴鞠.曲水饮酒.曲艺等传统项目, ...

  • 乡村别墅|这款现代风别墅,大气的不像话,看完都羡慕农村人!

    让乡村居住更美好 很多人觉得在农村建房 只是满足居住需求 今天介绍的这款 却是与众不同 事业有成的王总 作为一个充满情怀的乡绅 回老家建了这栋办公大楼 还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效果图展示 这套房子用色 ...

  • 女生节,约看电影的人不少呀!

    3月8日,星期四,今天是妇女节,当然现在大家更爱过女生节-- (数据来源艺恩电影智库,截止北京时间2018年3月8日22:00) 没有想到的是,原来女生节,看电影也是节目之一,今天明显比昨天热闹许多, ...

  • 双十一之后,看电影的人都少了!

    11月15日,星期三,这应该是进入冬天来最冷的星期三的,恩,说的是电影院-- (数据来源艺恩电影智库,截止北京时间11月15日22:00) 虽然周中看电影的人一般比较少,但是截止至当晚十点,单日电影票 ...

  • 七部惊心动魄的狙击电影,让人看得刺激紧

    不少男士影迷对狙击类型的枪战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类的片大多情节紧凑,让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期,言己就给大家推荐几部这类型的电影.排名不分先后,都同样好看. 1:生死之墙 该片故事围绕驻扎伊拉克的两 ...

  • 甄子丹体能颠峰时期的这部动作电影,有多少人看过?

    甄子丹是在<叶问>之后成为大明星的,用他的话讲,就是李小龙在街上被人叫"陈真"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大明星,而我则是开始被人叫"叶问"的时候. 不过,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