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
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点赞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称其为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对于城市生态建设,他提出,要让生态融入城市,而不是要生态点缀城市。
广东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从去年开始
便着力打造
总长为400公里的碧道建设
一年多过去了
一条条优美的碧道陆续建成
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旅游兴旺
今天就跟随《珠江周刊》的脚步
一起来打卡这些碧道
茅洲河干流全长31.29公里
流经深圳、东莞两市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还能看到沙井蚝民赶海的场景
沿岸的百姓也常在河中嬉戏
然而随着两岸经济社会
和人口的超常规增长
茅洲河水质急剧恶化
2014年2季度
至2016年2季度
广东共发布
重点河流水质监测季度报告9次
茅洲河污染严重程度
均位居全省第一
深圳
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而茅洲河
却成了深圳脸上一道难看的疤
自2016年开始
深圳市茅洲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
四年时间
茅洲河迎来涅槃重生
全流域水体消除黑臭
共和村国考断面
连续11个月
达到地表五类水标准
“母亲河”回归清澈
又恰逢广东“万里碧道”蓝图面世
茅洲河
也被列入深圳市首批
碧道建设的试点之地
试点段全长12.9公里
以茅洲河为主线
向河道两侧
各延伸500米左右
燕罗湿地 碧道之环
特色水闸 啤酒花园等景观节点
涵盖水上-水岸-水城三大层级
给市民观水、亲水、嬉水
提供了好去处
茅洲河的转变发人深省
于是
在休憩娱乐之外
碧道建设也将水情教育融入其中
燕罗湿地旁的两栋厂房里
一批散乱污危企业逐渐退出
创新产业即将入驻
从“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
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
再到“人水和谐、产业升级、幸福共治”
历时4年多的整治
城市伤疤终被抹去
这里正成为“河道+产业+城市”
综合治理开发的样板区
信宜市“锦江画廊”碧道
南起镇隆八坊村
北至东镇高城村
全长43公里
串联起多个乡村
镇隆镇八坊村
古称窦州
始建于唐武德四年
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
是粤西地区
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古村落之一
古城有十三座古书院
七间公祠 两家公馆
这些古建筑千姿百态
风采各异
随着时间的积淀 凝为经典
穿越千年时光
沉寂的古书院群
再一次迎来了莘莘学子
锦江画廊碧道建成后
窦州古城
成为茂名市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
每天有近两千名学生
来此旅行参观
今年八月
窦州古城与碧道一起
申报成为国家4A级景区
中秋国庆假期
迎来了八万人次的游客量
比去年增加2.7倍
碧道德乔示范段
500米的水上栈道
呈“S”型在河上蜿蜒
成为“锦江画廊”碧道迷人的一大景观
酷玩乐园、七彩小屋子、
迷彩电音板等游乐设备
吸引了不少小朋友
成了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沿着碧道进入十里村
浓浓的稻香扑面而来
金色稻田绘出一幅原生态自然风光美景
百米渡槽诉述着那尘封已久的故事
十里村这个因交通不便
而乏人问津的小村庄如今人流不断
碧道两旁的农房也在修葺整治
期待以更好的风貌迎接外地游客
旺同村的十里竹道
竹林清幽、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在竹林深处
名叫旺同人家的乡村美食店
深受游客的喜爱
旺同村是信宜市粤菜师傅名村
一大批粤菜师傅从这里走出
建成一条碧道
发展一片产业
幸福一方百姓
乡村旅游的发展
也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村民开始将自家的农副产品拿到路边兜售
特色小吃摊也多了起来
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
不少外地打工者开始回乡创业
一条碧道串联起一批美丽乡村
为今后集群化产业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让文旅公司
和当地乡贤更加看好这里的发展
2019年4月
广东省遴选“1+10”11个省级试点
共180公里碧道进行建设
构建“湾区引领 区域联动 十廊串珠”
的碧道格局
同时各地也纷纷开展试点建设
目前已建成约400公里的碧道
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
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按照规划
到2030年
广东省将建成1.6万公里碧道
形成覆盖全省的碧道网络
实现“水清岸绿、白鹭成群”
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