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合升降散:治面部湿疹】
消风散合升降散治疗面部湿疹
患者郭某,女,42岁。
初诊:2019年2月22日。
主诉面部红色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3年,加重2天。
病史:2016年起无明显诱因面部开始出现红斑,脱屑,遇热加重,自觉瘙痒,曾在多家三甲医院中西医诊治,病情时好时发,影响形象及工作。此次于2天前加重,面部瘙痒刷烈,伴有红肿。现:面部红斑,丘疹,脱屑,自觉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口干,二便调。
专科检查:中等身材,偏胖,以下腹腰为主。颜面颧部、额头、下巴可见成片红色斑丘疹,对称分布,上覆油腻性鳞屑,舌质淡,苔薄黄白,稍垢,脉弦数。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中医诊断:湿疮;辨证为风热证
治以清热祛湿,祛风止痒;选用消风散合升降散加减
方药:
炒苍术12克,黑芝麻10克,通草6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10克,防风20克,炒牛蒡子9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苦参10克,蝉蜕8克,荆芥12克,川芎10克,黄芩12克,徐长卿30克,紫草12克,浮萍8克,白僵蚕10克,姜黄10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150毫升。服用时加蜂蜜1勺。
二诊:2019年2月28日。患者服上方后,病情明显缓解,仍见红斑,上方加菊花10克,续进5剂。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150毫升。服用时加蜂蜜1勺。
药后痊愈。
【按】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易演变成慢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
中医文献没有湿疹病名的记载,古籍所记载的浸淫疮,以及按不同部位相同皮损而有不同中医病名,统以湿疮命名。《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中说:“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渍肌肉,浸淫渐门活,乃遍体”;《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漫淫疮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比,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漫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包括今之急慢性湿疹以及某些特定部位或某些特殊的致病条件。
此例患者发病,以痒、红、发于面部为特点,属湿疮风热证,风湿热阻于上焦,应清热利湿止痒,故方选消风散为主。又因此病程迁延数年,加之平素工作应酬多,常年出入酒店饭馆多食肥膏厚腻酒醴,体内多生积滞浊毒,想到了合用升降散。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其中僵蚕、蝉蜕皆可轻浮而上行,胜风除湿、清热解毒,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蜂蜜之甘平性凉而润燥散毒,西医认为蜂蜜能抑制异常免疫应答,与湿疮之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相贴合,此法是向吴雄志教授学习而得。因此例患者大便尚通,故去大黄。王玉玺王老认为,凡见上焦有风温、风热毒邪充斥之证,升降散均可应用。
徐长卿入肝、胃经,有祛风通络,止痛,止痒,解毒消肿之效,常用于风湿疹痒;黄芩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善清上焦湿热,除肺与大肠之火;浮萍上宣肺气,外达皮毛,此例患者,面部疹色深红,则当清血分里热,正为紫草之所长,二药协同,可相得益彰;因患者舌淡血虚,故入川芎,与当归合为佛手散,养血活血;入菊花主要为协助疏散上焦头面风热。
消风散合过敏煎治疗慢性湿疹
患者龚某,男,77岁,退休校长。
2019年1月29日初诊
作者:王刚,中医师,男,山东济南人,1970年11月出生。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幼承家学,师承于杨麦青教授和刘洋教授,后在太湖学院跟师于吴雄志教授,推崇黄煌教授药证方证体质理论。融各家之长, 擅用经方辨治妇科病,皮肤病,肿瘤。社会职务: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