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生个人品牌,做医生的市场部。
(复制关注公众号:MHMarketing)
不管院长大人们如何管控,医疗的开放和医生的流动已经是不可逆的进行式ing,在这个过程中,有医生下海自己创业,甚至组团造船出海,尤其是院外和民营机构的各种合作浪花不断,虽然还没有成形的合作机制,各种探索也早已是百花争艳。医疗具备强大的社会属性,营利性医疗机构本质依然是商业。且不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神一般的存在,绝大多数的民营医疗机构是营利性的,商业的逻辑追求规模和利润的最大化,在这里没有例外。每门生意都有其独特的道道,成功的逻辑大同小异:掌握资源、提高效率、持续复利,换作医疗行业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子工作要做得十分好。
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医生在尝试院外机构的合作,合法合规靠知识阳光化挣钱是医生的坚守,这条医疗的基本要求不会变;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商业本质,促使医生在院外变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对方的因素,如何促成持续性的合作,对医生来说弥补院内的不足,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体制内医生在院外和营利性医疗的合作,首先是产品层面的合作。既然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景是在营利性医疗机构,那么就得跳出公立体制的思维,将医疗服务产品化,做一个明星产品,如果这样的产品在体制内医院还无法做到,那就是合作方最愿意的合作方式了,这对于医生来说是很高的要求。深圳卫健委医改处李创处长曾经在CMEF医生集团论坛上说过一番话,大意就是只有具备优秀的医疗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医生才能在院外如鱼得水,达不到要求的医生只能老老实实在体制内好好锻炼,积累自己的患者和客户。
我一直在讲医生个人品牌,但是纯粹的医生品牌是虚无的、忽悠的;帮人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是实际的,有力的。拓展市场的武器是产品,医疗行业也一样。医生去到院外,有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领导能力?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是自己一个人还是几个医生共同来做?合作的医疗机构有没有产品的设计和运营能力?能否提供从客户需求到产品设计,以及产品运营的服务闭环,如果任何一方做不到,那么产品层面合作的第一步就无从谈起。关于医疗产品的设计,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思考,制定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医疗产品不太容易。1.在服务时间上,这个产品的医疗时间是由专家型医生来提供,还是助理团队来提供,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价格,还关系到产品供应能力问题;理想的医疗产品是专家制定方案做顶层设计,助理团队围绕方案开设实施并完成售后服务,最终向专家反馈汇报。2.在空间上,服务最终在哪里完成,是去到客户的家里,还是在院外机构,或者在医生专家的办公室或者病房,还有做国外医疗支持服务的,场景在国外的医院里,这些差别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最终服务的人群数量。3.产品的逻辑性,或者说是市场价值的外在吸引力,我概况为三个“看得见”:权威看得见、方案看得见、疗效看得见。不管是不是名医专家现场服务,能否让客户感知到这是一个针对他专门设计并具备权威和疗效的产品方案,而且这些感觉可以在服务过程中持续呈现,这是个挑战。
举个例子,这幅图是民国女医林巧稚所写的病历,她的一生所为堪称医者典范。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看起来很舒适的产品组成部分,仅仅这个病历书写让多少现代医生汗颜。
4.产品的复制性,营利性医疗机构对营业规模的追求,当然希望前来合作的医生可以提供源源不断越多越好的产品和服务,靠个人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就存在复制心理,如果能够快速复制,就很容易满足需求了。当然产品前后完全复制也是有难度的,其中一部分可复制也是很不错的结果。
除了产品的合作,渠道的合作也是一个重点。
客户如何在市场上定位?客户从哪里来?客户是医疗机构自身获取的还是出海专家带来的?这些是重点,也是分配利益的重要指标。
营利性医疗机构是适用市场的,跟体制内机构不同,所以自身的定位非常重要,什么都做,肯定是什么都不行的,直接的结果就是没有优势竞争力,等着关门。
体制内的医生出海到营利性机构,同样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自己的服务能力能否适应和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如果想着既把体制内的个人光环发挥到极致,又想着把体制内的客户带走,搞一次可以,多搞几次单位知道了,肯定要谈话的。
当然,出海的医生是已经具备一定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了,如果还是个小白医生,那就多努力,先沉淀属于自己的客户。在一线城市,互联网平台还是可以沉淀到很多自己的客户的,二线城市,更多是靠口碑和线下服务慢慢积累,所以这并不是件快速且容易的事情。
另外,这些客户到底是谁的,是靠出海的医生获取的,还是机构本身已经沉淀了一批自己的客户,还是需要医生协助通过很多方式共同获取的,毕竟机构也是滚动发展的,当然希望过来合作的医生能够建立销售的合作意识,通过线下沙龙,线上内容营销等方式获取新客户,都参与过的客户,对机构和医生都具备更多的信任,干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医疗是需要沉淀的,而且沉淀不仅在机构,也在医生端,因为客户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也是医疗行业壁垒之一。
有合作就有利益,如何分配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部分,如果利益分配做不好,肯定是合作不了的,就算开了头,也会半途闹掰。
那么,体制内医生出海和医疗机构如何合规地分配利益,有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6.阶段性多种分成模式,就是以上5种结合起来,寻找一个平衡点。总之,未来每个行走江湖的医生都是要和职业经理人合作的,树立合作意识,寻找一个贯穿职业生涯的经理人(团队),分享利益,共同成长。我也建议年轻实力派医生找到自己可以信赖并能够长期持久合作的船,可以股份合作,合作整个职业生涯都行。其实总结起来,合作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深的是品牌价值。医生个人品牌、医疗机构品牌、医疗服务(产品)品牌三者合一。合作的前提也是信任,像信任自己的技术一样信任合作机构的老板,双方互信,才能达到品牌合作的高度。
每个医生出海,希望都有一艘好船,讨个好喜头,那么什么样的船值得出海:1.风险指数排第一,如果给医生职业带来风险的千万不能干,我一直真诚地认为,当前甚至十年内,体制内机构依然是锻炼临床技术和提升学术的最佳场合,贸然离开是不对的;2.有没有患者给你,有当然更好了,如果没有,通过大家合规合法的努力,能一起获到客的也不错,是考虑的选项之一,毕竟机构和医生是共生共荣的,如果机构团队也不行,获客能力缺失的就不必考虑了;3.有没有助理团队给你,这个助理团队其实包括好几种角色,首当其冲的是医疗助理,能否在医疗上协助,不能完全靠你过去解决问题,这个很要命不可取;其次是服务助理,可以帮你解决很多医疗外的客户问题,甚至包括收费谈判解释等;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营销和品牌专业团队,每一次出海都能为自己的品牌加分一次,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4.能否给你品牌加分,这个指标也很重要,一般机构都是创始人的风格占主导,创始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机构经营背后的做实逻辑,会不会给你带来加分很重要,符合规范的医疗基础和正常的三观,是医生出海需要琢磨的。品牌合作不是虚无的,而是在产品和渠道合作的基础上的升华,如何将医生个人品牌、医疗机构品牌、医疗服务(产品)品牌三者合一,是需要个性化实践探索和总结的,这是一整套院外运营体系,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出海的医生,欢迎交流。
<end>
为什么医疗创业死伤者众?到底行业壁垒在哪里
再读《首席内容官》感悟,建立医生个人品牌从科普内容输出开始
医生个人品牌策略(Ⅰ)
医生个人品牌策略(Ⅱ)
“聊城假药门”和“齐齐哈尔会诊红包”事件不是个案,医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专业医疗服务机构
2019年医生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每个医健机构都需要一个首席内容官
本公众号聚焦医生个人品牌,以战略思维为医生个人品牌建设提供整体方案,包括品牌定位、产品设计、整合传播及推广变现等。加个人微信多沟通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