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学习笔记(7):巧记经络

好几个朋友跟我说,任脉督脉好记,还有十二条经络不容易记住啊!

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熟记经络循行路线,这是黄帝内针的基本功。但是有没有好办法呢?在基本熟悉十四条经络循行的基础上,确实有一点点小窍门。

第一,区块记忆法。这个主要来记住经络在体表的循行路线。从四肢来讲,内侧是太阴、厥阴、少阴,外侧是阳明、少阳、太阳。从胸腹来讲,正中是任脉,往两侧分别同是少阴、阳明、太阴,近身体两侧为厥阴、少阳。从背部来讲,正中为督脉,两侧为太阳。从颈项来讲,后面是督脉、太阳,肩峰是阳明,肩峰阳明向后(背)与太阳之间为少阳,肩峰向前(胸)除了正中喉头处是任脉,其余皆是阳明区域。从头部来讲,后侧是太阳,两侧是少阳,头顶是厥阴,前额是阳明,头部还有督脉居中而过,唇口之下还有任脉循行。

腕部、踝部以及掌足,都可以按这个办法来划分区域记忆,应该很快就能够对经络循行路线有个基本的印象。这里有个说明的是,经为纵向的循行,络为横向的连接。经与经之间是络的部分,两者各半处为分界,以此来划分络的所属。比如,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以两条经络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一半属于阳明的络,一半属于少阳的络。记住这个概念十分要紧,络是黄帝内针用针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二,节点记忆法。经络的走向,除了我们常见在体表的循行路线外,还有进入胸腹头颈等体内循行路线以及络属部分,这就需要深入去摸清每一条经络的具体走向。这部分的记忆,我个人经验是根据每一条经络所经过的节点来分解记忆。比如,经过咽喉的部分,除了体表可见的任脉、阳明以外,里面还有少阴、太阴、厥阴;再比如眼睛,除了考虑面额的太阳、少阳、合谷以外,内连目系的少阴、厥阴也都是临症时考虑的因素。具体记忆方法是把每一条经络经过的节点,如以脏腑或器官为标志,逐个进行梳理和记忆。

为帮助理解和记住经络循行路线,我基本上准备两个工具。一个是人体经络挂图,我称之为“军用地图”,尤其初学时,我经常把患者朋友拉到图前指认患处,辨证后从容下针。另一个是针模小人,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网上都有,买了回来以后常常在手里把玩记忆,临症时偶尔吃不准经络的区位,也可以拿出来备用。其实这个才是最好的记忆办法,一般在实践过程中用过了,往往不容易忘记。时间久了,患者出现在你面前时,就是一个网络人,每一个症状在哪,不用思索就知道下针处。

还有一个重要诀窍,前面我们讲了脏腑虚位,所以黄帝内针在临症使用过程中,也同样只需要记住阳明、少阳、太阳、太阴、厥阴、少阴就可以了,不用直接记住每一条经络所代表的脏腑名称。举例来说,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只要记住手阳明、足阳明就可以啦,大肠、胃等脏腑名称可以放在一边。其余的以此类推。为什么?因为黄帝内针最讲究的是同气相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