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科场舞弊案,尚未查出主谋,雍正帝为何就急于砍主考官?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
自从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之后,前后一千多年,围绕科举制度的话题就一直深受人们关注。
千百年来,为了维护科举制度的公平,多少颗人头落地,又有多少人前仆后继?究其原因,还在于其科举背后庞大的利益关系,这也是普通人能跻身上层社会,最公平,最快,最可行的一条途径。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待科举舞弊都是零容忍,一旦发案,往往牵扯人员众多,人头落地也最多。
在清朝历史上,科场舞弊案也时有发生,而一向苛刻,嫉恶如仇的雍正帝即位后不久,也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国的科场舞弊案,主考俞鸿图硬是被雍正帝处以极刑——腰斩。
在《雍正王朝》中,这一段历史也有戏剧性的演绎,只不过主谋变成了三皇子弘时,那么雍正帝为什么没有一追到底呢?
一、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即位后的第一场科举取士,被砍头的张廷璐其原型为俞鸿图。雍正十年,河南学政俞鸿图因科场舞弊案发,被定罪,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腰斩的人。
其实俞鸿图是有先科的,在雍正四年就差点因为“科举考试”而丢掉性命,那一年江西乡试。主考官是查嗣庭,俞鸿图是副考官,由于查嗣庭出的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中有一个“止”字,又因为其第二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中有个“正”字。
所以,被人们理解成雍正去头,民间传说是因为第四题出的是“维民所止”,正好是“雍正”二字去头,于是酿成了雍正帝比较有名的文字狱惨案。
俞鸿图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革了职,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也被雍正帝警告,只有不再犯错误,才能官复原职,否则,杀无赦。
后来他确实官复原职了,直到雍正十年,俞鸿图到河南许州主持考试,在这里他被小妾坑了,还坑惨了。
其仆人跟他的小妾合作,偷偷把考题运了出去,用于售卖,一时间许州城里到处都是买卖试题的勾当。一下子就传到了河东总督王士俊的耳朵里,他管辖范围内的科举考试出这么大问题,他难辞其咎,于是急忙回去调查,并给雍正帝上了一份奏折:
“俞鸿图立心贿卖,以致提调、教官、巡捕、门役人等私路纷纭,遍处包揽。”
二、
雍正帝闻之大怒,命令严查此事,随后俞鸿图的小妾承认了,俞鸿图也只得认罪,并承认收受万余两贿赂。
于是雍正帝判了他个腰斩(也有说是斩立决),而且让其亲家邹士恒监刑:
“未料俞鸿图负恩至于此也!”
或许是俞鸿图及其家人事先并未得知被判腰斩,所以也就没给刽子手送钱,于是刽子手就选择了腰部略向下的地方,让他慢死。
半截身子的俞鸿图,忍着剧痛,蘸着自己的血写下了七个“惨”字,场面异常惨烈,残忍无比,雍正帝得知此事之后,也觉得很残忍,于是下令废除了腰斩。
可以说,雍正帝是一个相当苛刻的人,且嫉恶如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科场舞弊均痛恨欲绝,绝对的零容忍。
回到《雍正王朝》,雍正帝明知道张廷璐并非是科场舞弊案的主谋,为什么却不追查到底,还急于要砍了他?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案发之后,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背后的主谋是弘时?
毫无疑问,雍正帝三皇子弘时是最清楚的,其次便是负责卖试题的张廷璐,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知道呢?
当然有!
三、
第一个得知他们俩有猫腻的是张廷璐的哥哥,上书房大臣张廷玉!
在开科取士之前,某一天张廷玉早起上朝,本以为是第一位进宫的,结果并不是,而是他的弟弟张廷璐:
“廷璐啊,天这么早你怎么也进来了?还和三爷一道并肩走?”
张廷玉这句话是有深意的,一个“也”字,就表明,张廷璐不该这么早进来,而且他官职不高,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其次一个“并肩”二字,是在提醒他,你什么身份,怎么可以跟阿哥走在一起,你俩在干嘛?
“等你进了贡院龙门,我再送送你!”
这句话则是提醒张廷璐,别忘了你的身份,别忘了你的职责,你少跟这些人参乎,你跟他们哪里玩得起,我现在没空,等我有空了好好教教你!
结果,没等张廷玉来得及教他,科场舞弊案就爆发了,一下子让张廷玉慌了神。
张廷玉之所以迟迟不肯上交弹劾张廷璐的奏折,并非是因为他心疼弟弟,而是因为他知道真相,他不敢讲真话。可是不讲真话,他又难过,又要失去弟弟,而如果讲真话,说不定,整个张家就此完蛋。
所以,张廷玉很痛苦,作为第一个猜到谁是背后主谋的人,他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是正义,一方面则是身家性命。他不敢供出弘时,因为他也只是猜测,没有证据,一旦举报不成,反而丢掉自家性命。
四、
第四个知道背后主谋是谁的人,则是老八胤禩!
在张廷璐被关起来之后,老八胤禩曾前去探望,并套他的口风:
“我是来救你的……令兄张廷玉大人……他一生清明,都葬送在你的手里!”
此时的张廷璐,真的以为老八胤禩是来救他的,以为供出了三皇子弘时,老八胤禩会汇报雍正帝。雍正帝顾及到儿子,而会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而自己呢,则得以保命。
那么老八胤禩为什么没有把得到的消息告知雍正帝呢?
这就是他的阴险之处,他并没有想救张廷璐,当年举荐他当主考时,也是为了拉拢一下张廷玉。这次张廷璐出事,他巴不得雍正帝砍了他,这就等于无形中把张廷玉推到了反雍正帝阵营。
其次,三皇子弘时跟老八胤禩的关系是比较好的,当年他生病时就是老八胤禩去探望,还跟他说等好了一起去放鹰。雍正帝几位皇子中,最能利用的也就是三皇子弘时,他供出弘时,对他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
而且,如果最后弘时不认账,张廷璐又翻供,自己冒然举报弘时,反而给了雍正帝机会把自己拿下,风险太大,不值得冒险。
最后,弘时有把柄在自己手上握着,等到何时时机拿出来,不怕弘时不为己所用,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所以,知道弘时是科场舞弊案主谋的这几个人,都不会,也没有机会报告雍正帝,真相也就没有人揭开。
正应了《大明王朝1566》中杨金水说的那句话,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五、
那么雍正帝自己清楚不清楚,张廷璐并非是主谋呢?
我们再来捋一遍整个科场舞弊案的案发过程:
起因是,雍正帝觉得无人可用,于是跟老十三胤祥商量开科取士,老十三胤祥给出主意:
“皇上,似乎应该着手发现培养一批才俊之士,人才才是治国之本。”
记住老十三胤祥说的话,是发现,再培养,也就是说,其实科举考试之前,老十三胤祥就已经去着手发现并培养人才了。
还记得伯伦不归酒楼那个神秘道士吗?
其实他就是老十三胤祥或者雍正帝派去的,科举一甲前三名的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就是他们提前选好的人。
而伯伦不归酒楼是什么地方,用店小二的说法是:
“一般人不敢踏进这个门!”
也正是李绂不一般,他才踏进了这个门,这才发现了卖试题的人,随后找了三王爷。三王爷何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件事跟皇室有关,他自然不敢贸然行事,于是让李绂找了李卫。
李卫这个傻愣子,一听可以立功,马上就带兵包围了考场,这才揪出了科场舞弊案!
李卫对雍正帝很忠诚,自然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知雍正帝,所以,雍正帝靠猜,也能猜到是弘时捣的鬼。
六、
这并非是空穴来风,在雍正帝赐死弘时的时候,他就质问过弘时:
“朕问你,雍正二年科场舞弊案,试题是谁泄露出去的,张廷璐又受了谁的指使,当时朕就怀疑上你了!”
雍正帝自己也说了,都怪自己当时的爱子之心,但随后弘时的表现更让他确信自己的判断:
“事发之后,张廷璐西市问斩,你整天围着朕,一句减刑的话也不说,还拼命叫朕将他满门抄斩,朕当时对你很寒心啊!”
所以,雍正帝是清楚科场舞弊案背后主使就是弘时,这也是他一晚上不睡觉,只等着张廷玉的弹劾奏折的原因所在。
张廷玉清楚自己弟弟的为人,这让他很为难,雍正帝摆明了是想大事化小,让张廷璐担下所有的罪。所以,他是思绪良久,迟迟不肯上弹劾奏折,直到孙嘉诚发现事情不对劲,找上了门:
“我也想上个折子,也想大义灭亲,无奈心乱如麻,下笔不能成文啊!”
张廷玉其实在等雍正帝改变主意,放过他弟弟,可惜并没有等到,最终他大局为重,大义灭亲,只为了让雍正帝能大义护亲。
等雍正帝终于等到了张廷玉的奏折,他激动万分,同时也很感动张廷玉的牺牲。
后来雍正帝迟迟不肯杀年羹尧,就是张廷玉踢了临门一脚: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圣名就一日受到沾污。”
此举也算是替弟弟张廷璐以及好友孙嘉诚报了一下仇,至少也让雍正帝难受一会儿……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